評論 > 文集 > 正文

朱長超: 蘇聯解體的是非和葉列欽的功過

作者:
蘇聯解體的是非和葉列欽的功過

           朱長超

不久前,上海《社會科學報》刊登了一個中共中央黨校的教授寫的文
章,討論蘇聯的變革。這位教授對於蘇聯的解體和蘇聯政治體制的變
革如喪考妣;對於他認為對蘇聯解體和蘇共下台負有責任的戈爾巴喬
夫和葉爾欽則恨聲連連。這可能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中國官員和知識分
子的心態。

後來,葉列欽瞌然長逝,再次引起了學術界某些人對葉列欽的批評咒
罵之聲。一個中國上海的學者稱,葉氏是"一個出賣蘇聯的人,一個
同戈巴契夫一起葬送俄羅斯輝煌的人。"他還說,"沒有這兩個家
伙,蘇聯肯定會改革,但不至於解體,俄羅斯民族還可以重續他們的
榮耀和輝煌。"這位學者對於葉氏和戈氏都是批評的、否定的、甚至
是仇恨的。他並且聲稱,"任何將蘇聯解體歸結為蘇聯體制而否定蘇
聯改革之可能空間的人,或者糊裡糊塗,或者為這兩個為蘇聯解體負
直接罪責的東西進行別有用心的開脫。"我看來正是作者所稱的那兩
類人,不是糊塗蟲,便是別有用心者。不過,我認為,對於葉列欽、
對於蘇聯的變革,是可以討論的。

判別蘇聯解體好不好、判定蘇聯政治變革好不好?拿什麼做標準呢?

有三個標準,第一,是歷史方向的標準。即看它是不是向著民主化方
向發展,如果是,則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如果不是,則是歷史的退
步;第二,是人心的標準,即看它是不是得到了大多數人民的擁護。
如果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那它是進步的,如果得到大多數人民的
反對,則它是退步的。第三,是生產力的標準。如果俄羅斯的生產力
發展了,它的變革就是成功的。如果生產力損害了,則是失敗的。當
然,這三個標準要綜合起來看,並且需要在一定的歷史階段里看。因
為社會的變革,民眾的評價是可變的;社會的變革,即使是進步的變
革,也會有陣痛,也要付出代價。這就如一個產婦生個孩子,不僅要
流血,而且一段時間會非常虛弱。

從蘇聯的情況看,蘇聯人民是擁護蘇聯解體和變革的。沒有人響應幾
個開歷史倒車的人的政變行為,沒有一個戰士願意向人民開槍。說明
葉列欽當時的行為是得人心的。俄羅斯這幾年發展的速度很快,生產
力迅速提高。從俄羅斯現在的情況看,發展勢頭強勁。俄羅斯在變革
之後,人民的民主權利是擴大了。依照這幾項標準,蘇聯的變革是進
步的還是倒退的,是比較清楚的;葉列欽是開歷史倒車的丑角,還是
推動歷史進步的英雄,也是清楚的。

那麼,就讓我們從各種角度來分析一下蘇聯的解體和變革吧。

第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一些人的命根子,他們看待什麼
事情都是從這裡出發的。從毛鄧理論看,蘇聯的變革也是件好事。無
論是依照人們常說的當代最高最活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思想的教導
看,還是根據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說法看,蘇聯的變革都是進步
的。當年,毛澤東和鄧小平都認為,蘇聯已經是資本主義復辟,是修
正主義當道,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蘇聯政府和黨背叛了馬列主
義。因此,對於促使社會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的蘇聯解體、改造的
人,自然應該得到肯定。小平同志當年主持九評蘇修的文章,把蘇聯
定性為修正主義。他主持的文章指出,由於蘇聯修正主義上台,蘇聯
的無產階級專政已經變質,蘇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葉列欽
促使這個壓迫人民、反對馬列的政權解體,是符合戰無不勝的毛澤東
思想的,是符合英明正確的鄧小平理論的。蘇聯的解體,是"蘇聯社
會帝國主義"的失敗,是"蘇聯修正主義"的失敗。修正主義的失
敗,自然就是馬列主義的勝利,社會帝國主義的失敗,自然就是人民
大眾的勝利。那些口口聲聲擁護馬列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的人,那些
口口聲聲擁護小平同志、堅持毛澤東思想的人,理所當然地應該支持
葉列欽和戈巴契夫的反對修正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政權的鬥爭。如
果毛澤東活著,看到蘇聯解體,他也許會高興地說,"我早就預言,
修正主義的統治是不會長久的,它們註定是不得安寧的,你們看,這
一天終於來臨了。"小平同志也許也會高興地說:"當年我主持批判
蘇修的九評文章,終於化成了強大的物質力量。蘇聯修正主義政權終
於垮台了。這可是反修防修的偉大勝利啊。"從毛澤東思想、從鄧小
平理論來看蘇聯解體,可以說是實現了這兩位老人家的願望,是天從
人願。歷史實現了這兩位偉人的願望,也證明了這兩位偉人的預言。
從毛鄧的角度看,我們應該歡呼社會帝國主義蘇聯的解體和蘇共修正
主義政黨的垮台。

第二,從蘇聯政權的殘暴性和腐朽性來看,蘇聯的解體是歷史的進
步,這是民主勝利,是人民的勝利。蘇聯政權是一個極權主義的政
權。史達林時期被史達林屠殺的所謂的富農分子、階級異己分子、反
革命分子就不知有多少。就是跟著史達林政權鬧革命的蘇聯共產黨中
央委員和蘇聯軍隊中的軍師級以上的高級幹部,就被史達林的專制政
權殺掉了一大半。當時史達林的戰友們每次面對史達林的約見,都抱
著生死未卜的末日恐懼感,更不要說普通人民在那種時代的內心恐懼
了。一個全黨全民都感到生命朝不保夕的政權註定是不得人心的,注
定是要被他的黨員、它的人民所推翻的。而蘇聯政權發展到了勃列日
涅夫時代,由於缺乏監督和自身的腐朽,已經變得十分腐敗。勃列日
涅夫政權入侵捷克,入侵阿富汗,顯示了好戰侵略的本性;在國內政
策上,勃列日涅夫任用親信,結黨謀私,千方百計讓少數親信富起
來。這些人大發橫財,將國家財富占為己有。正是侵略性和腐朽性的
日益發展,為自己的垮台創造了條件。從這個意義講,蘇聯專制政權
的垮台,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專制大廈的轟然
倒下,是歷史的巨大的進步,體現了世界民主化的偉大潮流。

第三,我們再從蘇聯人民和廣大黨員的人心向背來看,蘇共中的少數
堅持史達林主義和勃立日涅夫主義的分子發動了反人民的政變,企圖
開歷史的倒車,是違背蘇聯大多數人民的願望的。葉列欽登高一呼,
由於他的主張符合蘇聯廣大人民、廣大黨員的願望,得到了蘇聯人民
的熱烈響應。頑固分子希望發動政變恢復腐朽的勃列日涅夫王朝,恢
復專制的史達林主義,他們私自調動軍隊,想篡黨奪權,可惜螳臂當
車,遭到了全國人民和絕大多數黨員的反對。而葉列欽在國家危急關
頭,不顧個人生死安危,站在坦克車上發表演說,號召人民起來反對
極左派的政變。結果,人民選擇了葉列欽,蘇聯廣大黨員拋棄了專制
和腐敗,蘇聯軍隊的廣大指戰員也選擇了國家和軍隊的民主化。這是
蘇聯人民的選擇,這是蘇聯歷史的選擇。

第四,蘇聯解體是蘇聯各個民族自己的選擇,符合各個民族的願望。
當年,史達林極權政權靠強權擴張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大帝國。史達林
政權對弱小民族實行殘暴統治,單是車臣民族,就曾經被強制遷移、
被大量屠殺。這個龐大的帝國不是歷史地形成的,不是出自各個民族
自己的心願,而是強權統治的結果。在民族可以自決的情況下,許多
民族不願意再在這個大帝國里屈辱地生活,要求民族獨立,這既符合
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政策,也符合各個民族自己的願望。夫妻關係不
好,一方想離婚,一方不想離,如果感情已經破裂,離婚是道德的。
捆綁不成夫妻。民族之間也是這樣。我們支持過非洲許多殖民地國家
脫離宗主國的獨立,我們自然也應該支持蘇聯的一些加盟共和國從社
會帝國主義的統治中獨立出來。

第五,從蘇聯解體對中國的利害關係看,它對中國的發展有利,對中
國的安全有利。想當年,按照中國人民日報的說法,蘇聯修正主義在
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對中國虎視眈眈。勃列日涅夫一度想轟炸中國的
核基地,現在,由於葉氏的舉臂一呼,蘇聯解體了,開始走上了民主
化的道路,改變了社會帝國主義的政策,實現了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這在客觀上大大減輕了中國北部的壓力。從此,我們可以再也不用像
小平同志那樣辛苦地寫九評文章了,再也不用與蘇修進行諜諜不休的
論戰了;我們再也不用像毛澤東那樣費神地操心於珍寶鳥戰役了;我
們再也不用像林副統帥那樣擔心蘇修發動突然襲擊而發出所謂的一號
通令、實行全國性的大疏散了;我們再也不要準備蘇修的入侵了。你
看,蘇聯的解體和專制政權的覆滅,給中國帶來了多少看不見的好處
啊。

第六,從蘇聯解體以後的情況看,蘇聯加快了前進的步伐。解體後的
俄羅斯現狀,也是考量那次行動合理性的一個重要依據。今天的俄羅
斯的基本體制是葉列欽奠定的。俄羅斯近幾年以每年8%左右的高速
度發展著。俄羅斯具有較大的新聞自由,人民有著較大的民主權利,
政治生活中實行著較真實的多黨制,法院和議會有著較大的獨立性。
同時,今天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也相對較好,社會福利比較健全。俄羅
斯的住房不要錢:"在俄羅斯居民住房不收費,人均 18平方米以下
的部分無償轉讓給個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錢。"它
比起中國的高房價來,顯然要令人嚮往。俄羅斯也免費向居民提供用
水和供熱。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自來水、熱水(一天24小時供
應)、供暖,從來就不收費,因此,索性連水錶都省了。俄羅斯看病
不花錢:"手術免費,住院免費,治療免費,唯一不免的只有藥費。
不管你是不是俄羅斯人,只要在俄羅斯境內,任何人得了病,醫院決
不會讓你先交錢再治病,更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你死去。俄羅斯實行著
名副其實的義務教育,學生上學一律免費,不像有的國家名義上宣布
實行義務教育,實際上比不義務教育的收入費還嚇人。俄羅斯學生的
教科書均由學校無償提供。所有學校一律免費供應全體學生一頓豐盛
的、營養充分的早餐或午餐。俄羅斯工人失業要得到有關部門的批
准,俄羅斯法律規定,只有在解除勞動協議前3個月向國家就業處提
出申請、並得到批准後方可解僱工人。而這樣的社會福利,史達林政
權是不會給的;勃列日涅夫當政時代,人民也是享受不到的。勃列日
涅夫是蘇共的最高領導人,據說是準備解放全人類的,但是,他只對
別國送給他的上百輛小汽車有興趣,對女兒女婿的發財致富有興趣,
整天想的是怎樣讓自己的親屬和親信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俄羅斯現
在的發展和人民的福利,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是不可想像的。這種歷史
性的進步,也是蘇聯歷史性變革進步性的重要依據。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蘇聯的解體和專制體制的解體,是一種歷史性
的進步。領導這場改革的葉爾欽是推動蘇聯歷史進步的英雄,雖然,
他像其他歷史的英雄一樣,也有著歷史的局限。但是,他促進蘇聯解
體和政治體制的改革的歷史功績,卻是一種歷史性的貢獻,是對人類
進步的貢獻。這是不能抹殺的。

葉列欽的貢獻還不盡在此。他的政治品質也為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領
導人樹立了一個較好的榜樣。

與那些個農民領袖們不同,他不是一個戀權的人。他沒有因為自己的
功勞而倚老賣老。他本來是有可能繼續當選總統的,但是,他主動地
退出政壇。他也沒有像有的國家的慈父般的領袖一樣,將革命的重擔
交給自己的兒子。他退出政壇後,也沒有像西太后那樣,做一個國家
大事的當然的決策者。普京政府的什麼大事,用不著向他請示,用不
著他低頭後再行決定。他也不想當蘇俄軍委的主席,也不想當俄羅斯
顧問委員會主任,他沒有在自己的大客廳里決定國家領導人的命運。
他真正地離開權力,放棄了權力,這一點而言,他是個現代意義上的
政治家。他沒有對他的繼承人指手劃腳,以太上皇自居,更沒有逼某
個自己看不中的後繼者下台。葉立欽是個具有現代政治意識的政治
家,不是一個東方社會那種農民式的政治家。

葉列欽與那些洋務派改革家不同,它是實行全面改革的政治家。他不
是一個只重視經濟改革的人,他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同時,也實行了政
治改革。他開始開放了黨禁,也開始開放了言禁。在俄羅斯,可以建
立黨派,可以在報紙上批評總統和國家官員。這種相對健全的改革,
其難度更大,阻力更大,陣痛更甚。當時,一些現代洋務運動者們幸
災樂禍地看著俄羅斯改革的暫時困難,自以為只搞搞引進外資、引進
科技的經濟改革是世界改革的模板。今天,葉列欽倡導的政治、經濟
兩個領域改革的優勢日益體現出來了。今天的俄羅斯,社會矛盾相對
較緩和,政治相對穩定,這是葉列欽推行兩個領域改革的結果。

事情有點兒奇怪。當年,中國的大大小小的官員、黨員和小民們,對
於毛澤東和鄧小平所指稱的蘇聯社會帝國主義、蘇聯修正主義,一個
個表示咬牙切切齒,深惡痛疾。鄧小平領導編寫的所謂反修的《九
評》,幾乎人人學習,人人異口同聲地擁護。毛澤東不惜與蘇聯開
戰,在珍寶島與蘇聯打了一仗。蘇聯也曾經準備對中國的核基地進行
外科手術式的處理。要不是美帝國主義反對並向中國通報了這一消
息,蘇聯有可能實施了對中國核基地的突襲。為了防備蘇聯的突然襲
擊,毛澤東號召深挖洞、廣積糧,他老人家還號召全民拉練。蘇聯的
咄咄逼人也是毛澤東發動文革的一條重要理由,他要防止赫魯雪夫式
的人物在中國上台。林彪的一號通令也是提防蘇聯的突然襲擊。令人
奇怪的是,當年對蘇聯修正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批判不止的某些中國
人,對當年的敵人的解體卻痛心疾首,如喪考妣。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有些人自覺不自覺地把天安門前學生的和平請願活動與莫斯科
紅場上市民的和平請願活動聯想在一起,自覺不自覺將自己與當時蘇
聯當局的處境等同起來。這兩個事件確有不少相似之處,這兩個事件
中,一方是兩國首都的居民、學生、工人,蘇聯819事件的另一方
是一些發動推翻戈巴契夫政變的史達林主義分子。這種相似性,使
有些人淡忘了蘇聯勃列日涅夫的專制、擴張的本質,淡忘了蘇聯和沙
皇帝國對中國的侵略、擴張、掠奪,(沙俄和蘇聯掠奪了中國14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等於好幾個法國的國土面積。)把自
己與蘇聯當權者等同起來。蘇聯當權者的處境,使一些人感同身受;
蘇聯的解體,使這些人萌生兔死狐悲、同病相憐之感。

第二,葉列欽在蘇聯819事件發生時的表現也使有些中國人產生了
聯想,把他看成了一個支持莫斯科市民和平抗議的領導人物。中國
在"天安門風波"或天安門運動中,也出了一位主張理性處理事件的
黨的領導人。他後來被用中國特色的處理方式隔離了整整十五年。葉
立欽在蘇聯819事件中走得更遠,居然站在坦克上發表演說,並且
贏得了居民、學生和軍隊的支持。這種情境是一些人不願意看到的。
他們對主要民主、自由的戈巴契夫尚且十分不滿,對於比戈氏走得
更遠的葉氏,自然一定會痛加鞭笞了。總之,痛責葉立欽的人都自覺
不自覺地將蘇聯發生的事件聯想到了中國發生的事情,自覺不自覺地
把蘇聯當成了中國。這樣,錯誤的聯想引起了錯誤的立場。

當然,並不是中國學者都否定葉列欽。上海有個叫羅明明的學者就這
樣悼念葉爾欽:以世界大局觀指引方向,靠歷史使命感供給勇氣,由
社會責任心煥發激情!這是一切偉大政治家的必備要素!他認為葉氏
是一個歷史的俊傑。

看來,葉列欽是歷史車夫還是歷史的罪人的爭論還將進行下去。不
過,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將越來越清楚地顯示出俄羅斯變
革的意義,也將越來越顯示出葉列欽對於俄羅斯和世界民主潮流涌動
的意義來。

2007.5.20修改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615/4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