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劉雲瀚:紀金門古寧頭之役

一、緒言


──古寧頭戰役之時代意義──

    金門古寧頭戰役發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凌晨二時許,結束於二十七日上午十時許,歷時三晝夜。就作戰規模而言,在近代戰史上不過像滄海中一個小小的漩渦而已。即以我國民革命軍以往的戰史相比,也如小巫之見大巫,不可同日而語。但其所具之時代意義,則頗重大,影響也很深遠。

    大陸戡亂軍事屢遭挫折,到了三十八年秋冬之交,更是急轉直下,軍事節節失利,士氣消沉,人心頹廢,內政、外交、經濟亦異常混亂,情勢萬分險惡。幸賴我偉大領袖蔣公始終堅定如一,砥柱中流;已故陳副總辭公(誠)秉承蔣公意旨,總綰東南軍政,不避艱危,不辭勞怨,輔翊籌運;前方將士深受感召,遂有古寧頭之捷。挽回頹運,開拓新局,底定中興,創下一個歷史的契機。

    今行政院蔣院長經國先生曾說過:「當三十八年金門古寧頭戰役,我們把共匪登陸的部隊全部消滅了的那一天,我從金門回到台北,向總裁報告:『金門古寧頭大捷了,這一次我們全勝了』。總裁很高興的說:『這是我們革命軍轉敗為防的開始,是我們第一次把共匪的軍隊打得全軍覆沒』。」這一戰役的時代意義於此可見。

    中國之友前美國參議員諾蘭先生伉儷於是年十一月十九日來華訪問,曾蒞金門憑弔古寧頭戰場。離台時,在機場對為他送行。當時的東南軍政長官兼台灣省主席陳辭公說:「金門之戰的勝利,可以媲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色當之戰,同是轉敗為勝的轉捩點」。國際友人語重心長,溢美之詞,益用自勵。

    古寧頭之捷,直接給予驕狂之匪軍以當頭棒喝,痛挫其凶焰;也重振了我國民革命之聲威,鼓舞了民心士氣。軍隊恢復了與匪拚鬥到底的決心,人民有了信賴政府,團結奮門的信心。繼之而有舟山登步島之勝利。金門之卓然屹立,進而與馬租互為犄角,直接封鎖了廈門灣與閩江口的進出路,使匪不得利用廈門與福州兩個最接近台澎的大陸海岸兩大港口,遮斷了匪軍艦船在台灣海峽之活動,二十多年來匪軍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屏障台澎安如磐石。「八二三」台海戰役。又使匪軍鍛羽而歸,金門地位之重要與日俱增,更無論矣。

    四十四年大陳撤守後,總統蔣公更明白宣示:「無金門便無台澎。有台澎便有大陸」。二十餘年來先後巡視金門達三十三次之多,可見對金門戰略價值之重視與確保金門之堅定決心。回憶昔年,總統蔣公指示要加強金門防務,實施工事地下化,以求保持戰力,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要在太武山開墼坑道。我當時適承乏工兵署署長,得參與其役,協助金防部策劃與施工指導及後勤支援之責,在困難重重之下,卒賴金門官兵胼手胝足,焚膏繼晷,締造此一偉績,使今日金門,在戰備上堅強無比,固若金湯,此皆總統蔣公高瞻遠矚,親加督導有以致之也。

    匪軍之進犯金門,策劃棋詳,準備極周,部隊精銳,裝備優良,志在必得;而我軍以人員不足,裝備不全之師應戰,兩相比較,顯居劣勢,卒能使來犯之匪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創造古寧頭大捷,成為國軍在島嶼防禦的反登陸戰中,以寡勝眾,全殲敵軍的一個成功戰例。如果對這一戰役的作戰經過,和匪軍究竟犯了一些什麼樣的重大錯誤?才遭致這樣慘重的失敗;我軍又憑什麼打了這次勝仗?倘詳加研討,也許是一件頗饒興趣的事。爰將本戰役戰前的一般情勢,和作戰經過。以及匪我兩軍戰略戰術上之得失關鍵所在。分別加以敘述,並予以客觀的檢討與評論,略提管窺之見,藉供參考。


二、戰前一般情勢


一 金門之地略形勢與地形概要


1.地略形勢(參閱附圖一)

  

 金門島群位於我國大陸東南沿海滬港(上海香港)航路之中心,共有大小島嶼十二個,雄峙於廈門灣之口外,一衣帶水,鄰近大陸海岸,是福建省的一個縣。以大金門本島最大,小金門(一名烈嶼)次之;另有大擔二擔兩小島則東西併列於金門與匪據之青嶼、浯嶼間,扼制匪據廈門灣西南之進出口,爲金門島西側之屏衛。由大金門東部東北端之馬山距匪據角嶼僅二千三百公尺,爲由金門離大陸沿海盜區最近之點;由金門西部古寧頭一帶海岸距離大陸海岸則約在六至十餘公里不等;全島各地均在大陸海岸岸砲射程之內。

    至金門與臺、澎之間,由金門向東距澎湖馬公八十有二海浬;距臺灣南部高雄一百五十海浬,距北部淡水、基隆一百九十餘海浬。因知,這一島群恰好封鎖了大陸沿海離臺灣、澎湖最近的一個港口——廈門。

    歷史上由大陸對臺、澎用兵,多以金、廈爲基地。由此出發,先取澎湖,再奪臺灣。明末鄭成功是由金、廈而取臺澎。以後滿清的攻取臺、澎,也是先屯兵金廈,乘隙攻佔澎湖,再由澎湖窺伺臺灣。古寧頭之役所俘獲之匪軍作戰命令中,亦有「奪取金門,解放全福建。並建立爾後攻擊臺灣之基地」等語。

    故金馬實是控制臺灣海峽,屏障臺澎的前衛基地。將來反攻大陸時,又可作爲登上大陸之跳板。由此可見其所處的地略形勢是十分重要的。由附圖一即可看出金馬與臺澎形勢之一般。

2.地形概要(參閱附圖二)

茲只就作戰地區金門本島(大金門)當時的地形作一簡介。(現在的地形由於建設進步,已有許多變遷。)

    金門本島之形勢如一啞鈴形;中央狹窄為一腰部,將本島分為東部與西部;面積共計一百六十四平方公里。本島除太武山外,多為起伏丘陵地。太武山橫亘於本島之東南部,雄瞰本島,海拔三百廿六點七公尺,山之大部為花崗岩質。

    古寧頭位於金門本島西北端,是由林厝向西南延伸出去的一個突出部,宛若一隻手臂,中間隔了一個海灣(原名雙鯉湖)與湖下相對,落潮後,由湖下至古寧頭之一突出部可以徒涉。(此處現已築成一堤,蓄水成湖,改名為「慈湖」,為金門風景區之一。)古寧頭的地形。大部是起伏的丘阜,其西北端海序有一段削壁。

    本島之海岸線全長約八十八公里,東部多暗礁,其餘海岸除削壁、地隙外,悉為沙灘,料羅灣在本島之南部,面臨大海,為本島最佳之停泊地,惜風浪甚大。

    金門縣城位於本島西部,島上所有家屋都是疊石作牆,相當堅固,利於防禦。


二 匪我雙方一般狀況 (參閱附圖三)

1.匪軍狀況

「匪軍兵力態勢」:

    匪軍第十兵團偽司令員葉(匪)飛(轄廿八、廿九、卅一等三個軍)自三十八年八月竄陷福州後,隨即繼續南侵。九月底進出金廈外圍,比即準備同時進攻金廈。卒以船隻徵集過於困難,以及其他原因,乃延期於十月十五日先攻廈門。迄十七日攻佔廈門後,復準備十月廿日以偽廿八軍及偽廿九軍各選編精銳四個團,擔任攻擊大、小金門,命令業已下達,其第一梯隊且已集結完畢,但又因船隻集中不及,遂再順延至十月廿四日夜實施。迄十月廿四日匪之兵力配置態勢如附圖三。

「匪軍作戰計劃之研判」:(參閱附圖四)

根據當時情報所知匪軍狀況,及戰時鹵獲匪方文件,輿實際作戰經過,綜合研判匪軍作戰計劃概要如左:

    匪軍對金門之攻擊,預定以偽軍廿八軍之八十二師配屬八十四師第二五一團,及偽廿九軍之八十五師配屬八十七師之第二五九團共八個團,統歸偽廿八軍副軍長蕭鋒指揮。擔任攻擊大小金門之任務。由大小嶝島等地之炮兵群於登陸前行短暫之急襲射擊,支援其突擊部隊於後沙亘古寧頭間海岸強行登陸。爾後集中全力於一個方向,以數個箭頭向湖尾鄉、??口迄寧頭間我軍陣地行突破。得手後,先站穩腳跟,爾後再以瓊林、沙頭(即尚義村)為分界,阻擊東面守軍之西援,先殲滅西部守軍,然後轉移向東,再與由官澳、劉澳間登陸之匪軍聯合,以殲滅東部守軍。爾後另以一部(八十五師兩個團)自古寧頭、水頭間渡海,攻殲小金門之守軍。

    其第一梯隊突擊團登陸後,船隻即行返航。接運第二梯隊繼續渡海登陸。


2.我軍狀況


「我軍兵力態勢」:

    三十八年九月三日,我第二十二兵團(欠第五軍)奉福州綏署代主任湯恩伯將軍之命,配屬第八十軍之第二○一師(欠第六○三團)、戰車第三團之第一營(欠第二連)擔任金門防務,奉命後即積極準備防務。

    九月中旬第五軍(欠第一六六師)歸還第二十二兵團建制,擔任小金門防務。十月初,第十二兵團之第十八軍(欠第四十三師)由潮汕轉移增防金門。在第十二兵團全部尚未到達接替防務之前,暫歸第二十二兵團李司令官指揮。當時第二十二兵團對金門守備之兵力部署如附圖三。

    十月十九日我第十二兵團司令部及第十九軍奉命續由潮汕轉移金門準備接防,二十二日夜船團到達金門料羅真灣,適海面風高浪大,登陸設備不夠,無法即時卸船。廷至二十三日入夜第十九軍軍部及直屬部隊與第十三師始行登陸,進駐金門城區附近。二十四日第十八師師部暨第五十二團登陸,進駐瓊林,該師之第五十四團則於二十五日晨戰事發生後始登陸。其第五十三團亦因尚未登陸而戰事發生,乃於二十五日晨轉運小金門增防。第十四師師部暨第四十二團於二十四日黃昏登陸,進駐金門城南、吳厝及金門舊城間,其第四十一團於二十四日晚登陸後隨即進駐頂埔下,其餘部隊則陸續於二十五日下午始登陸完畢。

    原預定於第十二兵團各部到達完畢後即接替第二十二兵團防務。擔任金門守備,不料於防務正待交接之際,匪即來犯。當時我軍之指揮系統如附表三。


「我軍作戰計劃概要」:

    戰前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綜合研判當時一般狀況後,策定金門防??計劃要旨如左:

    並用直接與間接配備,分區防守,控制有力機動部隊,置重點於大金門西部,迅速加強野戰工事及副防禦,堅強固守,務求殲滅來犯匪軍於水際及灘頭,確保大、小金門及大二一擔諸島,封鎖廈門港口,以為保衛台澎之外圍據點。

匪軍於接近金廈外圍後,為準備對金廈進攻時,對攻擊各項準備有利計,乃先於十月九日十八時開始攻擊大嶝島。十曰晚占領;十二日繼攻小嶝島,十三日占領;迄十六日止,又先後占領金門東北海上之角嶼、大伯、小伯等島嶼,將沿大陸海岸附近島嶼上之我軍迫退。原定十月二十日入夜後即開始登船渡海來犯,卒因船隻不夠,而延期。

十月二十日起,金門對岸之匪船逐日增多,往來頻繁,迄二十四日為止。匪又陸續將各種火炮共三十餘門,逐漸推進至大伯、小伯、角嶼、大嶝、小嶝等島上及蓮河、圍頭一帶海岸邊。


2.我軍方面:

    戰前我軍鑑於匪軍之積極準備進犯,如箭在弦,一觸即發。一面積極加強工事,一面布設水雷、地雷。

    空軍方面,為摧毀匪軍之攻擊準備,由台灣空軍基地,曾於十月十六、十八、十九等三天分別派遣機隊,連續偵炸金廈外圍及沿大陸海岸附近各島嶼之匪軍輿船隻。

    海軍方面,原在金門沿海擔任巡邏任務之艦艇,計有第二艦隊之中榮、楚觀、聯錚、202、203、南安、淮安及炮十五、十六等九艦艇,戰鬥發生後更加派太平艦前來增防。

    十月廿四日下午並在??口迄古寧頭間海灘舉行一次步戰聯合演習。


一 戰鬥經過


十月二十五日(作戰第一天):


「匪軍之發航與登陸突擊」

    十月二十四日十九時,匪軍進犯金門行動開始發航。其第一梯隊於廿五日凌晨二時十分航進至金門之後沙、??口、古寧頭一帶海面,距海岸約六七百公尺之虞。此時大伯、小伯、角嶼、大嶝、小嶝等島上之匪炮三十餘門,即開始向我官澳、西圃、觀音亭山至古寧頭間海岸行猛烈之急襲射擊,匪船在炮火掩護之下,逐漸接近海岸,強行登陸。迨至上岸後,建制異常混亂,因此,不能作有組織之戰門。惟雖在混亂情況之下,而匪兵仍能人自為戰,紛紛向岸上突擊前進。


「水際與海岸戰門」

    當時我軍在後沙亘古寧頭一帶海岸擔任守備之部隊為第二○一師(第六○一及六○二兩個團)。當匪軍強行登陸,向我海岸陣地突擊時,我守軍先以火力阻匪登陸,繼在陣地內與匪血戰,一時戰況至為激烈。戰至近凌晨三點鐘時,我第一線守軍傷亡頗多,海岸第一線陣地被匪突破,我軍退守觀音亭山、湖尾鄉、安岐、埔頭亘一三二高地之線;繼上述各地又被匪竄入。


「匪軍自相混戰」

    廿五日晨四時前後,當匪第二五一團第一營進至湖南高地西端時。與先已到達該地之匪第二五三團第一營,因夜暗誤會,以致自相混戰,傷亡頗多,因此該兩部匪軍停滯於該地,惟其左右兩翼則仍繼續向南竄進。


「反擊戰鬥」

    反擊部署:

    十月廿五日凌晨三時許,正當灘頭戰鬥激烈進行,我海岸陣地已被匪突破之際,小金門及大金門東半部均尚無情況。第廿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綜合全盤情況,判斷匪軍登陸在??口及其以西至古寧頭間地區,乃決心以機動部隊實施反擊。當作如下之部署:

    1.命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指揮第一一八師(欠第三五二團)配屬戰車第三連(欠一排)由現駐地分向現正竄向西山、觀音亭山、湖尾鄉及湖南等地之匪軍攻擊而殲滅之;

    第十九軍之第十八師其已登陸,進駐瓊林之部隊即就近歸十八軍高軍長指揮,該師尚未下船之第五十三團著即原船轉航小金門登陸,歸第五軍李軍長運成指揮;

    2.命第十九軍軍長劉雲瀚即與第廿五軍軍長沈向奎連絡,指揮該軍第十四師(欠第四十團),及第十三師之一部,由金門後埔向北推進,迎擊由安岐、埔頭南竄之匪,並積極向古寧頭進出,殲滅當面之匪軍,另以第四十師之迫擊炮全部配屬第十四師,以加強其火力。爾後由該兩軍長協商指揮當面之作戰。

    3.命戰車營營長陳振威即將控置為預備隊之戰車兩排,進至瓊林待命。

    各部隊奉命後,即分別開始行動。本軍(第十九軍)因初到金門,通信網尚未建立,我即遵李司令官之電話指示,率必要幕僚組成軍指揮所,移駐金門城之第廿五軍軍部,與沈軍長就近會商,指揮作戟。


「安岐附近之戰鬥圖」

第十八軍方面於奉命開始反擊時,即以第一一八師向竄入之匪攻擊,該師之第三五三團由頂保以第二營(欠第五連,該連為團預備隊)向湖尾鄉方向攻擊,團指揮所及第五連自頂保向安歧推進。其第二營(欠)則於進至湖尾鄉高地東南側時與優勢之匪遭遇,對戰以迄天明。其原駐安岐之第一、三兩營恰於匪登陸時與團部電話連絡中斷,該兩營長鑑於情況急迫,當即獨斷專行,並肩向安岐以北海灘及古寧頭方向前進,於三時許進至古寧頭東北台地亘海岸之線與匪遭遇,發生混戰,此為我軍出動反擊最早之部隊,匪我傷亡均大。五時稍過,另有一股匪軍突進至安岐村及其周邊地區,團長楊書田率所屬警衛排及第五連,亦剛好到達安岐,就地與匪展開巷戰,爭奪此一村落,並始終確保全岐之一部,與匪相持。

    此時在此一地區,匪我雙方犬牙相錯,形成互相混戰之情勢。

    我第一一八師之三五四團系向觀音亭山方向攻擊,斯晨四時卅分方展開於西山東西之線,即與匪軍接觸,於黑暗中與匪相持膠著。


「演習拋錨戰車之意外收穫」

    先是我戰車第三連之戰車一輛於廿四日下午演習時,在西保東北端發生故障,留在原地待修,該連長周名琴為策安全計,另派戰車一輛隨同掩護,情況發生時又再加派一輛,周連長自率戰車一排駐於湖南村附近待機,因而當匪軍向西保與湖南間竄進,經過戰車附近時,恰好被我戰車火力所阻擊,使該股匪軍不能繼續深入,對友軍之戰鬥協力甚大,這是一項意外的收穫。


「一三二高地之爭奪」

    一三二高地為古寧頭海灘南邊的一個要點,對北可俯瞰安岐、埔頭、林厝迄古寧頭一帶海灘;對南可屏障金門縣城。原由第二○一師第六○一團守備。

    本軍(第十九軍)於奉命開始反擊時,即以第十四師之第四十一團於廿五日晨四時卅分開始由頂埔下向一三二高地推進,以期協力第二○一師之六○一團迎擊當面之匪。第十四師師部及第四十二團即由吳厝向北前進,預期向安岐以南高地至一三二高地間迎擊南竄之匪,並繼續向北攻擊,與第四十一團並肩向古寧頭進出,以期殲滅當面之匪。另以第十三師已卸船之第卅九團集結於金門城北高地,控制為軍預備隊,為防匪向金門縣城滲透,命在城北高地擇要構築工事,配置警戒。我和沈軍長(向奎)於處置完畢後已近拂曉,乃偕同乘車親往前線視察,在出發之前,沈軍長會以電話與一三二高地第六○一團連絡,得知該高地仍在我手中。乃驅車逕往,甫抵該高地南側鞍部時。忽然間敵機槍自該高地向我座車猛烈射擊,四廚落彈甚多,塵土飛揚。沈軍長乃急速確認鍵(該事由沈軍長親自駕駛),千鈞一髮,人車無損,亦云幸矣。迴轉途中,遇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正向北前進中,我當即指示該團,迅速前進,迎擊南竄之匪,務速收復一三二高地。回抵金門城北高地時,又遇第十三師卅九團正在附近配置警戒,即命速以一部占領附近要點,以防匪之突入。

    晨六時前後第十四師之第四十二團與第四十一團均已先後與由安岐南方高地及一三二高地方面南竄之匪軍遭遇,發生激烈之遭遇戰,該兩團雖兵員裝備不全,由於幹部之奮不顥身,身先士卒,勇猛攻擊,雙方傷亡均多,匪終不支,向北潰退。第四十二團乘勝向安岐追擊。第四十一團亦於同時收復一三二高地,時已七時半矣。該團比即繼續向□集於埔頭之匪圍攻。自後第二○一師之第六○一團收容集結後,奉命歸第十四師羅師長指揮。

    沈軍長和我得報一三二高地收復後,隨即將指揮所移往該高地,親臨前線指揮直至戰鬥結束為止。


「戰車加入戰鬥與觀音亭山、湖尾鄉之殲匪」

    戰鬥到拂曉後,大金門東部仍沉寂如恆,左翼第十八軍高軍長乃決心將控制於沙美之第一一八師第三五二團及戰車第一連(欠一排)轉用於西部,即命馳往瓊林附近,準備加入反擊。並命戰車第一營營長陳振威統一指揮,協同第一一八師作戰。

    六時半,戰車開始協同步兵作戰。斯時我第三五四團已進至觀音亭山東南二百公尺之線,遭遇匪之頑強抵抗,戰況復趨激烈;第三五三團方面散布於安岐周邊之匪,則已逐漸侵入村內與我軍正酣戰中。惟此時向安岐以南及一三二高地狼奔豕突之匪,則已遭我第十四師之痛擊,狼狽回竄。

    由於拂曉後戰車之加入戰鬥,我第一一八師方面進展隨即加速。六時四十分後,我步、戰密切協同,乘勝衝殺。匪軍陣線遂呈混亂崩潰狀態,殲俘匪軍甚??。迄七時十分,我軍已分別收復觀音亭山及湖尾鄉高地。隨即掃蕩戰場。殘餘之匪沿海灘分向東西兩面逃竄。此時戰車乘勝超越步兵進擊擱淺於海灘之匪船及逃遁之殘匪。惟退據??口之匪,仍負□頑抗。第三五三團第二營(欠第五連)於戰車超越前進及第三五四團一部到達後,乃集結兵力,自東向西攻擊安岐周邊之匪,俾與被圍在安岐之該團團長會合。此時第一一八師師長李樹蘭亦鑑於安岐附近戰況之混亂與膠著,為求迅速解決戰局計,遂請求以控制於東部之第三五二團轉移西部,加入該方面之戰鬥,獲准後,即命團長唐俊賢率領所部由後半山繞經金門東側向安岐急進,加入攻擊。

    戰門進行至上述時期,匪我陣線,犬牙交錯,戰況頗為混亂,第十八軍高軍長乃決以集結於瓊林之第十九軍第十八師(欠第五十三團,該團已轉運小金門。又第五十四團尚未卸船,另配屬在東部之笫十一師第卅一團)投入戰場,加入第一一八師右翼,向??口方面之匪攻擊。該師師長尹俊不待第十一師第卅一團之到達,即令第五十二團團長孫竹筠先行前進,向??口之匪攻擊,而以其直屬部隊之警衛營(欠第三連)跟進。自晨七時起,第五十二團由後沙沿海灘向??口攻擊,卒將該地匪軍全部就殲。


「安岐解圍,殘匪退向古寧頭」

    八時稍過,第一一八師第三五二團到達戰場,即由第十四師第四十二團右翼聯合向安岐及其周邊之匪圍攻,旋即與被圍之第三五三團團長及直屬部隊、第五連等會合,迄十時稍前,安岐村內之匪已全部肅清,惟其外圍殘匪則退據安岐以北之土堤,繼續頑抗。此時第三五四團亦於肅清觀音亭山及湖尾鄉之殘匪後,集結為師預備隊。

    匪軍被我逐次聚殲後,殘餘者,紛紛沿海灘,向埔頭、林厝、古寧頭方向且戰且退。


「沿海灘掃蕩──尖刀團直掃敵背」

 第十八師於攻克??口後,其任務是繼續沿海灘向西掃蕩前進,一面阻遏匪軍上船逃遁,一面應捕俘或焚毀其船隻,免被逃走。

    九時卅分,第十一師之第卅一團趕到後沙附近,即歸第十八師尹師長指揮,此時第五十二團已攻占觀音亭山北端之東一點紅,比即沿海灘繼續向西掃蕩,至十二時卅分先後攻克埔頭東北方海灘上被匪占據之我軍原設碉堡。以後即以如同尖刀一般之態勢,沿海灘直向匪軍之背後插入,作大縱深之突進,殘餘之匪被迫放棄陣地向古寧頭、林厝、北山、南山等地??聚。惟退踞古寧頭台地東端之匪,則利用我原設工事作縱深配備,憑堅頑抗。到十五時,尹師長為求迅速殲滅當面匪軍計,乃親自督率師部警衙營攻擊林厝東方之高碉堡,經戰車之協力,激戰半小時,即將該碉堡攻克,解除第十八師所受之威脅。戰鬥時間雖短,匪軍居高臨下,火力猛烈,該警??營幾傷亡殆盡,全營僅存五十七人。營長繆佳東、副營長莫建斌均先後負重傷,戰鬥之慘烈,於此可見。官兵勇往直前,不顧犧牲之精神,至足稱道。林厝東方之高碉堡攻下後,尹師長即以配屬之第十一師第卅一團(欠一營)展開於第五十二團與警衛營之間,加入攻擊。激戰至十六時卅分前後,西一點紅之稜線已被我全部占領,俘獲甚夥,殘匪退據古寧頭西南之北山、南山間。第五十二團跟縱沿海灘掃蕩,至夜廿二時進出到南山東北端,形成對匪軍之包圍態勢。

    十七時卅分,第十八師之第五十四團第三營由料羅灣登岸後,即由小徑馳抵戰場,尹師長立即命歸第五十二團團長孫竹筠指揮向南山東北包圍攻擊,經一度激烈之戰鬥,即與第五十二團同時進至北山與南山之間,時已入暮,攻勢乃止。


「圍攻埔頭」

    前述第一一八師於肅清觀音亭山、湖尾鄉及安岐等地之殘匪後,即輿第十四師跟縱向埔頭及林厝方向追剿西退之匪。廿五日十時卅分,林厝匪軍以千餘人增援埔頭,仍圖憑工事及村落家屋固守待援。此時第一一八師主力及第十四師之兩團在戰車與炮兵協同掩護之下,加速分別向安岐以北土堤及埔頭一帶匪繼續攻擊。

    十一時許第一一八師第三五二團於攻占安岐以北土堤之線後,續向林厝東北高地攻擊前進;第三五三團與其一、三兩營取得連絡後,即以第二營與第十四師第四十二團分由東南及正南方向協力圍攻埔頭,但匪仍憑藉工事與家屋頑抗,此時我空軍亦飛臨上空助戰,因天氣晴朗,陸空協同良好,官兵精神益振,攻勢愈猛,至十二時卅分攻占埔頭。


「林厝戰鬥」

    由埔頭潰竄林厝之匪軍與當地之匪軍會合,仍利用原設工事與堅固之石牆房屋,負□頑抗,由於林厝前面是一片平坦沙灘,致使我步兵與戰車均難接近。但我軍仍不顧犧牲,逐漸向敵近迫,十五時許,第一一八師第三五三團自東南兩面突入林厝,與匪激烈巷戰,第三五二團則已沖入林厝北方高地。戰至黃昏以後.戰況漸趨沉寂,乃就地整頓態勢,準備爾後再興攻擊。

    第十四師方面,師長羅錫疇督率第四十一及第四十二兩團亦繼續向林厝之匪圍攻,並以戰車及二○一師閔銘厚副師長所指揮之山炮兩門與周書庠總台長所指揮之五七平射炮兩門,配置於一三二高地協同戰鬥。十六時許,第四十二團團長李光前為圖迅速殲滅匪軍計,乃身先士卒,勇猛前進,於進至埔頭北方五百公尺處,挺身揮軍前進時,不幸中彈殉國。該團官兵得悉後,益勵同仇敵愾之戰志,化悲痛為力量,人人奮不顧身,向匪陣猛衝,但匪仍憑堅固工事頑強抵抗,而時已入暮,我方傷亡過多,乃停止攻擊,就地整頓,準備爾後再興攻擊。

    圍攻林歷時,第廿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及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將軍均曾至一三二高地本軍(第十九軍)指揮所督戰。我為圖打開戰局,曾於本(廿五)日十五時許,擬抽出第十四師之四十一團由湖下徒涉海灣至對岸(由湖下至古寧頭西南方之海灣,落潮後可徒涉,該地尚有第二○一師之一個連固守中)由古寧頭南方繞至南山西側進出匪之後方,實施奇襲,包圍而攻擊之,並令控置為軍預備除之第十三師第卅九團,推進至湖下附近擔任警戒,相機加入攻擊。嗣因正值漲潮之時,不能徒涉,乃準備翌日再行實施。


「整頓態勢,準備續戰」

    經一晝夜之激烈戰門,登陸之匪軍雖已大部就殲,但□集林厝、北山與南山之匪,仍利用堅固家屋負□頑抗;我軍前仆後繼,不顧犧牲,勇猛攻擊之精神,誠屬可嘉,但原本是兵員不足之部隊,又經重大傷亡,益形殘破,官兵經一晝夜之奔勞,精神體力同感疲憊不堪。至聚踞古寧頭之殘匪,究尚有若干?特別是匪軍是否尚有後續部隊於入夜後繼續來援?實為此時最值得重視之問題。第二十二兵團李司令官良榮將軍有鑒及此,乃決定一面留置一部與當前之匪保持接觸,予以監視外,一面整頓態勢,調整部署,以防匪增援部隊之再登陸,並予部隊以休整之時間,以備明日之再戰,當作如下之整頓與部署:

    一第一一八師以有力之一部繼續圍攻當面之匪,其餘部隊分別集結於安岐、盤山及後半山附近休整,準備爾後之作戰。

    二第十四師以一部與匪保持接觸,主力在埔頭與一三二高地間集結休整,準備爾後之作戰。

    三第十八師(欠)附第十一師之第卅一團及戰車營等,撤退至瓊林附近集結休整,以防匪軍再由東部官澳附近登陸時,能適時應援。

    四第十三師(欠一團)推進至北海岸沿線,擔任由??口迄古寧頭間海岸之警戒,防匪偷渡。

    入夜廿時以後各部隊開始就新部署。第十八師亦於廿四時脫離戰線,向瓊林附近集結。

    廿三時大嶝之匪炮曾向古寧頭猛烈射擊約廿分鐘,嗣因我空軍飛臨上空,匪炮始停止射擊。夜半以後,我空軍輪番飛來,在上空不時投擲照明彈,監視金門與大陸間之海面,以防匪之渡海增援。一夜平安渡過,攸開勝敗最重要的第一天於焉告終。


十月二十六日(作戰第二天):

   綜合昨(廿五)夜之情況,除廿六日凌晨三時許,對岸匪軍曾以其第二四六團約一個營及二五九團約一個連於古寧頭西北側海岸渡海來援外;其他大金門東部及小金門各地均無任何情況;□集於古寧頭及林厝、北山與南山等地之殘匪,龜縮深藏,一夜寧靜無事。


「再興攻擊」(參閱附圖七)


──向林厝、南山、北山、古寧頭殘匪作最後一擊──

  

 廿六日拂曉後,我軍乃以第一一八師及第十四師繼續向古寧頭及林厝、北山與南山一帶之殘匪進行最後之肅清攻擊。

    第一一八師(配屬第十八師第五十四團及戰車第一營(欠)與第二○一師美式山炮一連),於六時卅分開始向林厝及古寧頭等地之匪再興攻擊。右翼第五十四團於十一時卅分首先攻克北山東北端高地之匪軍陣地,直迫林厝東端之小高地,殲匪五百餘人;中央第三五四團向林厝東南高地攻擊;左翼第三五二團於九時許曾一度沖入林厝南端,匪軍隨即增援反撲,未逞,仍退守林厝村內。我軍復乘勝猛攻,逐屋戰鬥,鑽牆穿壁,節節進迫,戰至十一時卅分,匪傷亡枕藉,我軍乃運用喊話,促匪放下武器。殘匪千餘人,至此既飢且疲,已喪失戰意,除一部份匪幹仍潰竄古寧頭西南及北山等處之水泥碉堡頑抗外,余皆舉手就俘。

    第十四師方面,除以原在埔頭西北之部隊,協同一一八師三五二團同時攻入林厝外,另以第四十一團團長廖先鴻率該團主力及配屬第二○一師第六○一團第一營(欠)於廿六日拂曉後乘落潮時,按前定計劃,由湖下涉水至對岸古寧頭西南突出部登陸,繞攻南山之西南;第四十二團則隨攻擊之進展,向林厝方向跟進。廖團長率部在古寧頭西南安全登陸後,即以團主力向南山攻擊,以第六○一團第一營沿古寧頭北海岸攻擊,雖遇匪之頑強抵抗,於當日十五時即已攻占南山,續向北山之匪包圍而攻擊之,爾後即與來自東面之主玫擊部隊會師。

    十一時,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羅尤清公(卓英)偕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胡伯玉公(璉)到達金門戰場,置已在桌之午餐而不顥,立即枵腹親赴前線,首先驅車至湖南高地等十八軍指揮所,繼又至一三二高地本軍(第十九軍)指揮所,觀察戰況,並分別與各級指揮官通話,指示機宜,語多激勵,勉以滅此朝食。各部隊聞胡將軍蒞臨,士氣益奮。胡司令官自此時起即接掌指揮權,繼續指揮作戰。

    第一一八師李師長於攻克林厝後,續向北山及古寧頭之匪猛攻,戰車營則以第一連協同第三五四團攻擊。匪仍憑藉工事與家屋作困獸之門。此時戰車第一連連長胡克華忽收到胡司令官無線電話謂:「胡連長好久未見了,你們今天報仇的機會到了。你們不會忘記雙堆集的血債,希望你們多殺幾個共匪,為己死的同志報仇,勇敢些!部除已經包圍上來了!」胡連長頓時精神百倍,率部向匪陣地猛衝。至十七時卅分步戰協同沖入北山東北匪軍堅守之據點,該地匪軍除傷亡及被俘外,仍有數目不詳之殘匪潰竄至海岸峭壁下。第三五二團方面於十五時許攻入北山村內,逐屋格鬥,將殘匪壓迫□縮於該村東北一隅,雖僅七百餘人,因多系匪幹,毒化較深,戰至十八時許,仍作困獸之鬥。時近薄暮,胡司令官決定繼續澈夜攻擊,李師長乃遵照指示,調整部署,準備繼續夜戰。此時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則由南山轉向海岸方面清掃。


十月二十七日(作戰第三天):


「戰場清掃」

    第一一八師李師長由昨(廿六)夜直至廿七日凌晨一時始殘匪之最後據點攻克,生俘匪軍三百餘人,仍有一股突圍,竄向海岸,又被我第三五四團截擊俘擄,倖存少數殘匪則乘夜暗作鳥獸散,當時星月無光,一片漆黑。且海岸邊之峭壁下,尚有不詳數目之匪隱藏,乃在南山與北山之北停止,待拂曉後再繼續清掃。

    廿七日拂曉後,我第一一八師及第十四師之一部繼續清掃戰場,有殘匪一股約一千三百餘人,藏匿於古寧頭西北端之削壁下沙灘上,似有圖謀候船逃遁之模樣,我第十四師發現後,當予圍攻,相持數小時,斃匪四百餘人,余匪九百餘人已飢餓疲憊,無力再戰,乃集體繳械就俘。又斯日凌晨三時尚有匪軍第二五九團第三連約三十餘人,乘汽艇一艘(此艇擱淺於海灘上為我俘獲)到達古寧頭北側海岸,登陸後亦盡為我軍所俘。全部戰鬥到廿七日十時許結束。惟廿七日夜廿二時許在安岐以南之山凹中又發現藏匿之匪二十餘人,悉被捕俘。

    至此所有登陸之匪,全部就殲。我軍歷三晝夜之苦戰,亦付出了相當重大之犧牲代價,幸終獲最後之勝利,創造了一個島嶼反登陸戰全勝的戰例。誠如我們國民革命軍之父,總統蔣公所論:「這是我們轉敗為勝的開始,是我們第一次把共匪的軍隊打得全軍覆沒」的一仗!

 此役計生俘匪軍七千三百四十一人,擊斃七千餘人,共計約一萬五千餘人。我軍負傷官兵共一千九百零八人,陣亡官兵一千二百七十九人,合計傷亡三千一百八十七人。陣亡階級最高者為第十四師第四十二團上校團長李光前。


    前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故陳長官辭公(誠)於本(廿七)日下午率領有關人員親蒞金門,視察慰勉,及指示今後防務,處理後勤補給與傷患後送醫療等善後問題,並曾親往戰地巡視,在金留宿一夜。


三 海空軍之協同作戰

    我海空軍在此次戰役中亦曾盡了極大的力量,或阻絕匪軍之增援,或轟擊匪軍之炮兵陣地,或支援地面戰鬥,處處於匪以重創,而對匪精神上之威脅尤大,使匪顧忌多端,行動受阻,貢獻良多。除以前略有述及外,茲再分述如左:

    十月廿五日晨五時,海軍中榮艦即在古寧頭以西海面協同戰門,以猛烈之火炮,阻嚇匪軍增援之企圖。嗣以該艦轉運陸軍部隊,又另派炮艦第二○號及南安艦協同陸軍作戰。

    廿六日晨三時許,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黎玉璽將軍率太平艦冒險惡風浪,馳往指揮炮艦二○二號及南安兩艦,協殲殘匪。黃昏時分,該兩艦位於古寧頭西北海面,徹夜巡擊,太平艦則進至古寧頭以北海面,用主炮向大嶝、澳頭等處之匪軍炮兵陣地制壓,並轟擊沿岸船隻,以阻止匪軍之增援。

    我空軍方面,連日以來,亦以大批飛機,攜帶震撼彈,飛臨金門上空,支援作戰。由十月廿五日至廿七日,不分晝夜,共出動一百四十餘架次,或支援地面戰門,或行阻絕作戰,或轟炸大嶝、小嶝、□江【析世鑒:□字,左為“氵”旁,右為“勹”內一“米”字。 】、蓮河、東園、蔡厝、汪厝、澳頭等處之匪軍炮兵陣地,及破壞其後方交通與海上補給,戰果甚為豐碩。


四、檢討與評論

    本戰役是一次小型島嶼的兩棲登陸戰與反登陸戰。惟匪軍是以陸地島嶼為基地,由陸地登船,渡過一個海峽,到金門登陸,只是由岸至岸的水上運動,既無海空軍的掩護和支援,而所使用的水運工具,又是極其古老的帆船。所以就匪方來說,實際上只是一次由此岸到彼岸的水上運動之作戰,如同對大河川的渡河攻擊差不多,自難與現代化的兩棲作戰相提並論。

    關於本戰役對我今後反共復國大業的影響與評價,在前言中已說過,茲不贅述。現只再就作戰方面,尤其是有關戰術上的得失加以檢討與評論,以擷取其經驗教訓,或有可供研究參考之處。


一 匪軍的得失

    由鹵獲的匪軍文件,及綜合匪俘口供,再參證實戰經過,對於匪軍的得失,可概括有左列各點:


1. 匪軍的優點

    ⑴作戰構想尚稱適切:匪軍此次進犯金門的作戰構想,是奇襲與強襲並用。先在大金門西部登陸,占領西部後再轉攻東部,同時另以一部由東部的官澳登陸,相互配合,會攻東部之我軍。爾後再分兵一部進攻小金門。由於大金門的地形是像一個啞鈴形,在瓊林與沙頭之間形成一狹窄之腰部,占領此腰部後,即可將金門東西分隔,可以極少數之兵力。阻止我東部之守軍向西援助、因此,可將我軍分割,而收各個擊破之功。匪既不能同時向東西南部行兩棲攻擊,則此構想尚稱適切。

    ⑵戰前準備極為周詳:匪軍此次進犯本來是很慎重其事,命令指示,亦頗詳細,戰前準備極為周詳,參戰部隊亦曾施以反覆嚴格之訓練,惟為時甚暫。

    ⑶參戰部隊均屬精選:進犯之匪軍均系由匪第廿八及廿九兩軍中挑選之精銳,並充實其人員與裝備,戰門力相當堅強。並強調人自為戰之獨立作戰精神。

    ⑷對船隻之管押特為注意:所有押船人員及水手,均特別由各部隊中挑選而來,並規定專任押船之責,概不登陸參戰。


2.匪軍所犯的錯誤

    以下所舉匪軍的錯誤,即是匪軍致敗的原因,茲分述如後:

    ⑴驕狂輕敵:匪軍之計劃與準備雖如前述,甚為慎重與周到。但他在精神上之目空一切,以為挾百戰百勝之餘威,尤以對平潭、廈門、大嶝等島之探手即得,(按在此以前,匪軍尚無對島嶼作戰之經驗),益增其驕狂之氣。於志得意滿之餘,認為對蕞爾小島之金門定如采囊取物,垂手可得。大有滅此朝食之氣概。以為只要登陸後,即可迫我軍不撤退即投降,而僅計其勝,未慮其敗。所以在計劃中儘是打的如意算盤,對於如果發生意外變化,應如何補救,則全無備用計劃。由此可知,匪軍根本上未料到,此次所遇之敵人,是如此堅強之勁敵。這是由於他驕狂輕敵之所致,也是「驕兵必敗」之應驗。

    ⑵既無支援亦無增援的兩棲登陸戰:此次匪軍渡海來犯,就其所使用之水運工具及各種條件來說,是夠不上稱為兩棲作戰。但就常情而論,要渡過這樣一個約六至十公里寬闊,怒濤洶湧的海峽,制海及制空權又掌握在對方手中,在此情況之下,要想去到已有設防的對方海岸突擊登陸,至少必需具有若干兩棲作戰之特性,並須使用若干兩棲作戰之戰術與技術,方可達到目的。但匪軍在此役中既無支援又無增援,冒失而來,完全違犯了兩棲作戰的原財,宜其要慘敗。茲再一一分述如下:

    ──按兩棲作戰的特性之一,是要以三軍統合之力量,在敵人海岸或灘頭,形成雷霆萬鈞之態勢以摧毀敵人,方得以順利登陸,攻占灘頭。其另一特性就是岸上戰力之逐增性,突擊初期,要從最初為零點開始,以後賡續逐漸增強,直至達到遠較敵人為優勢之兵力,始克占領並鞏固灘頭陣地,爾後再向內陸擴展。同時更要有海、空支援,以阻絕敵部隊的運動而孤立目標區。

    ──此次匪軍進犯金門,既沒有海空軍的支援掩護,又沒有適合登陸用的艦艇來載運登陸部隊,僅憑以步兵為主的陸軍和古老而又不夠數量的水運工具,來實行兩棲登陸戰,其困難與危險可想而知。因是匪軍在我海空軍的威脅之下,處處投鼠忌器,行動大受限制。

    ──就火力支援來說:按登陸部除在水上運動期間,是全失去了戰門力量,即上岸的初期乃至灘頭陣地未建立之前,仍然是最脆弱的時期。此時若無空軍,艦炮及地面炮兵等的火力予以支援,如遇防者的火力狙擊及強力抵抗與逆襲,此即面臨攸關登陸成敗的時期。此役匪軍雖然在大嶝、小嶝等島上配置各種地面火炮三十餘門,作為火力支援,但由於口徑小,射程短,再加以觀測、通信聯絡等的不良,除了在二十五日凌晨登陸前曾發射了一陣外,以後在雙方接近,敵我難辨之時,即不能再得到火力支援。

    ──再就後續增援來說:由於匪軍所使用的渡海工具,全是臨時徵集的古老木質帆船。且其數量亦不夠,僅勉敷第一梯隊使用,其第二梯隊之運送,必待第一梯隊登陸後,原船回航再載運。但他沒有預計到,此種船隻在平坦的海灘上會被擱淺,根本就不能返航。此為匪軍不能得到增援的原因之一。其次潮汐與風向之影響亦大。按第一梯隊於二時許高潮登陸後要經過三小時才拂曉,此時縱能占領灘頭陣地以待第二梯隊之增援,但第二梯隊即使有船隻回航載運,亦須等待十二個小時以後,下午漲潮時,始能到達增援,故第一梯隊能否支持這樣久,以待後續部隊之來支援,亦是一大問題。再加以船隻不易控制,至使各船搶灘先後不一,以致部隊建制混亂,掌握與戰門均發生極大之不利,這也是由於古老的水運工具所生的缺點。由此可見,影響兩棲作戰之各項因素太多,如不能周詳考量,精密計劃,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矣。

    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可知匪第一梯隊登陸後,既乏支援又得不到增援,這是匪軍最大的失算。也是匪軍遭致全軍覆沒的各種原因中之最重大最主要的原因。

    ⑶情報不靈,判斷錯誤:按匪判斷我第十八軍祗有第十一師在金門。因此連同第二○一師及第四十師之第一二○團等部,合計判斷我軍在大金門祗有六個團。至於我第十二兵團之全部轉運金門,及第十九軍之適時運到金門,則完全出乎敵人意料之外。這是由於匪軍情報不靈,判斷錯誤,因而對我軍戰力估計過低,以致驕狂輕敵,當亦為其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⑷一再延遲攻金日期,以致逸失好機:匪軍自卅八年九日底進出金廈外圍後,原期於十月十二日對金門與廈門同時攻擊,後因部隊到達過遲及船隻徵集困難之原因,乃改於十月十五日先攻廈門,準備於十月廿日再攻金門,以後又因船隻集中不及,又再延至十月廿四日晚才開始實施。先後延遲了將近兩周的時間,致使我第十二兵團之第十九軍得以恰好在匪軍進犯之前夕及時趕到。這是匪軍把好機逸失了而遭致失敗之又一原因。

    五登陸海灘及D日H時之選定問題:策定兩棲作戰計劃時,對登陸海灘及D日H時之選擇適當與否,將可決定登陸實施與建立灘頭陣地之成敗,因而也影響整個戰役之成敗。而三者是有相互連帶的關係。就此役匪軍對上述三者的選擇而論:其登陸海灘選在金門西部古寧頭一帶,這本是登陸金門最好的海灘,殊不知這一地區也是防者所嚴陣以待的地區,因而失去了奇襲之效,而奇襲是使兩棲作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至於D日H時問題,則頗值得研究:通常兩??登陸最適合的H時是在清晨。此役匪軍選定的D日是十月廿五日,這是金門一年中的大潮日期,因當天的高潮是在凌晨二時四分,所以它的H時就選在二時稍過的高潮時間。度其原因:一則為乘高潮可接近海岸搶灘;再則為乘夜暗,利於隱蔽與奇襲;三則使其船只能利用夜暗回航接運第二梯隊。然就實際作戰的經過來看,匪軍在上述時間登陸後,雖曾收到若干他所期望的利益,但其所受的害處,則不知要超過若干倍。因為上岸後即須在已設訪的敵人陣地前實行夜間戰門。大部隊夜間作戰,在平常情況之下困難已經很多,而登陸作戰,更是困難倍增。致使匪軍尚未恢復建制,與組成灘頭陣地之前,即遭我軍迅雷不及掩耳之反擊,使匪軍不但不能立足,且在不到半天之內,即被殲滅過半,這就證明匪軍H時選定不當結果。


二 我軍的得失

    我軍此役能將登陸之匪軍全部殲滅,自非偶然與僥倖而得,當由許多原因而造成,但也難免有若干缺點。所以我們雖然打了勝仗,仍然也有值得檢討與改進之處。茲將我軍的得失,分述如後:


1.勝利之因

    ⑴高級長官重視金門:總統蔣公生前對金門之重視,在前言中已說過,茲不贅述。其次就是當時身膺東南軍政重寄的東南軍政長官陳辭公(誠);辭公也深知金門馬祖與台澎唇齒相依的關係,因此他無時無地不在籌思如何加強金馬的防務。再加上舟山??島。當卅八年秋第十二兵團自江西逐次轉到廣東潮汕後,辭公鑑於不但金馬空虛,台澎也同樣空虛,因此他即向總裁及中央軍事當局建議,將十二兵團用於加強台澎金馬的防務。但因中央初有意防??廣州,故曾一度擬將該兵團調往廣州,尚在舉棋不定之際。後因政府決定遷渝,不守廣州,於是十二兵團才確定歸辭公調度。其時正當匪軍於攻陷福州後,節節南竄,已進出到金廈的外圍了。辭公看到情勢日益嚴重,乃刻不容緩急令該兵團由潮汕轉往金門增防。而在最後的十九軍剛到達的當夜(十月廿四日夜),匪即來犯,以致該軍各部逐次上岸,隨即逐次加入戰鬥,時間上恰好趕上。這是由於高級長官重視金門,而造成古寧頭勝利的主因。

 ⑵我軍戰志堅強,有與金門共存亡的決心:當匪軍登陸時,在島上的部隊,上下一心,都抱定與金門共存亡的決心,所以一聲令下,甚至有不等待命令,即自動自發,爭先恐後,奮不顧身,去找匪拼鬥,戰志非常高昂。但由於部隊訓練不夠,新兵多,所以完全靠幹部身先士卒,帶頭前進,中下級幹部如此,高級的軍師長亦皆親臨前線,指揮督戰。各級幹部身先士卒,前仆後繼的英勇事跡,在作戰經過中已略有述及。
    此役在古寧頭一帶海岸擔任守備的部隊是第二○一師兩個團。擔任機動反擊的部隊是第十二兵團的第十八、十九兩個軍(欠)。上述部隊除第二○一師較為完整外,第十二兵團各部的兵員裝備都奇缺不全。按第十二兵團本是一支富有革命歷史,卓著戰績的部隊,但自卅七年多因增援徐州,軍次雙堆集,遭遇數倍之匪圍攻,卒因補給斷絕,最後戰至彈盡糧竭,始奉命突圍,(當時的司令官是黃維將軍)。因之元氣大喪,以後由智勇雙全、迭著戰功的胡將軍伯玉公(璉)收容整頓,在江西從新補充訓練,並得當時的江西省主席方天逸公(天)的大力支援,才很快的又站起來了。但倉促成軍,兵員裝備奇缺,補充困難。且有一批潮汕地區,新來投效的志願從軍青年,還穿著便服。以這樣不完整的部隊,卒能將精銳的匪軍完全殲滅,所憑的是全靠革命精神與部隊傳統的戰鬥風氣。所以說古寧頭之勝利是由於精神戰勝,亦不為過。

    ⑶計劃適切,指導正確:第廿二兵團李司令官良榮公、第十二兵團胡司令官伯玉公及第十八軍高軍長等高級指揮官判斷正確,對於防??金門的計劃,及爾後的作戰指導均甚適切,指揮若定。故能收迅速殲匪之功。尤以胡司令官伯玉公於到達金門後,置已在桌之午餐而不顧,立即枵腹親赴前線指揮,其勇敢負責之精神,感人至深。

    ⑷反擊敏捷,步戰協同良好:由於計劃與準備之適切,再加以部隊戰志高昂,故我機動部隊於發現匪軍登陸後,在一二小時之內,即已開始出動,故能作到快攻猛打,使匪軍一上岸,立即遭到無情之打擊,毫無整頓喘息之機會。尤以第二八師三五三團第一、三兩營長,因電話聯絡中斷,在情況危急之下,獨斷專行,最先出動,進入匪登陸灘頭,與匪混戰,厥功尤偉,至足稱道。

    裝甲部隊由於其機動性大,衝擊力強,通常是反登陸戰最強有力的機動部隊。此役由於我有戰車部隊之協同,亦為我迅速致勝原因之一。全戰役中,我戰車部隊除少數人員傷亡外,沒有一輛戰車受到損傷,亦可證匪軍明知我有戰車部隊,而對反戰車之準備輿戰技,如此疏忽,宜其要遭失敗也。

    ⑸沿海灘掃蕩之成功:第十八師尹師長配屬第十八軍,奉到高軍長命令後,即親率第五十二團及師部特務營(此時該師第五十三團已奉命轉用小金門,第五十四團尚未上岸),首先由瓊林集結出海岸,圍攻??口之敵,將此敵消滅俊,即繼續沿海灘掃蕩前進,由匪軍之背進擊,尤其第五十二團團長孫竹筠,旺盛的攻擊精神,與大膽的行動,像一把尖刀般沿海灘直向古寧頭的敵後,插進去,首先進出到古寧頭西北及北山附近。我以為這是反登陸戰中,一種最有力的戰術行動。

    ⑹海空軍之協同作戰:在前面檢討匪軍得失時曾說過,匪軍完全沒有海空軍,僅憑陸軍且以步兵為主的一隻腳來演兩棲作戰的戲,顯得投鼠忌器,處處顧慮。故我海空軍除了實際上予匪轟擊,使其遭受了若干損傷外,而對匪精神上之威脅,或許還要大於物質上之損失,使其行動受制,也是我軍克奏膚功的原因之一。

   

    ⑺匪我兵力之比較:此役自表面上看,匪登陸兵力共約一萬五千餘人。而我軍在大金門島上之部隊,若按番號來估計,似屬絕對優勢。惟詳加分析,我軍之番號雖多,但兵員裝備均不足,總計我軍全部直接參加戰門之兵員,約在七八千人之間,故仍較匪軍為劣勢。而裝備窳劣,訓練不足,惟差幸幹部多久經戰陣,經驗豐富。反之,匪軍則為陳毅匪部中之勁旋,裝備精良,戰場經驗豐富,且又輕嚴格挑選之精銳,並特別加以充實加強,戰鬥之前又曾實施嚴格之任務訓練,頗有攻占金門之自信心,然而終至全軍覆沒,因知戰事之勝敗,固非全靠優勢與劣勢之比較。


2.我軍之缺點

    ⑴水際戰鬥收效不大:此役敵人是使用速度緩慢的帆船,既無鐵甲的掩護,又無機器動力來操縱行駛,而且在離岸約三百公尺之處,即離船跳水,利用浮器泅水而來,這是匪軍最脆弱,最危險的時期。我海岸防禦部隊,有既設的工事,和預先檁定的射擊準備,也設置了水雷和地雷,且有探照燈照明,在理論上應該可以予敵人以相當重大的損傷。可是這次戰役在水際戰鬥時,似乎沒有收到預期的戰果,這是值得檢討的。

    ⑵海灘戰鬥之檢討:第一天(廿五日)的海灘戰鬥,雖然戰果豐碩,已奠定了勝利的基礎,但登陸之匪尚未全部就殲,仍有相當數量之殘匪??集於古寧頭、林厝、北山及南山一帶,利用我軍原設工事及村莊之堅固家屋,負□頑抗。致使以後曾付出更大的犧牲代價,並再費了一天半的時間,才將殘匪肅清。此或由於海灘防禦的配備上缺乏縱深亦其一因。如果我海岸守備部隊能夠在古寧頭、林厝、北山等地,構成幾個據點工事而堅守之,則匪就無法龜縮一處,利用原設工事及村莊家屋來作困獸之鬥,第一天的戰鬥就可能順利得多,戰果更為豐碩了。

    ⑶機動部隊逐次使用:此役我機動部隊雖然行動敏捷為我勝利之一原因,但因格於形勢,最初的配置稍嫌分散,因此在發起反擊時,不能行蕕一之攻擊。如第三五三團分由頂堡及安岐出動後,各部在中途分別與匪遭遇而發生混戰,團長率團部及第五連據守安歧,而與各營連絡中斷,致形成各自為戰。幸該團戰志堅強,各級仍能確實掌握,沉著應戰,卒能擊潰匪軍。又第三五二團因控置於東部沙美附近,以後調來參加反擊,逐次使用兵力。不過在第十九軍未到達之前,為防匪由東部登陸,也不得不作如此之顧慮也。

    ⑷裝備不全,缺乏攻堅武器:我軍雖有幾個軍的番號,但只第二○一師有山炮兩門及要塞周書庠總台長之五七平射炮兩門。因此對水泥工事及石牆家屋之攻擊,僅憑步兵武器,很難奏功。這也是牽延時間及增大傷亡之原因。

    ⑸傷亡大,影響持續之戰力:各級官兵犧牲奮戰之精神,固屬可嘉,但因此造成重大之傷亡,影響作戰之持續力甚大。如若戰局不能迅速結束,則爾後當有難以為繼之憾。此固由於我軍新兵太多,訓練不夠,武器裝備不良,匪軍又頑強,我下級幹部不能不藉血氣之勇以補物質上之不足,但終非善之善者也。允宜審察地形,講求戰法與技術,俾能以最少之犧牲代價,換取最大之戰果,始為常則。


三總評論

    綜合以上的檢討,我們可以看出匪軍所犯的那些重大錯誤,都是違犯了兩棲作戰的原則,缺乏兩棲作戰的條件。但他竟敢輕睪妄動,貿然進犯,一則由於他根本不懂兩棲作戰,不知利害;再則由於他的驕狂輕敵,目空一切;因而鑄成了遭受全軍覆沒的大失敗。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我軍士氣低落,戰志動搖,和其他的島嶼一樣,匪來即退或降,則其後果,有不堪言者。

    我軍方面,雖有小疵,但就全般來說,仍是優點多於缺點。如上級判斷正確,增防部隊適時到達,作戰指導適切,沉著應戰,果敢行動,尤其全體官兵的精神旺盛,士氣高昂,誠如先哲所說:「將軍有必死之心,士卒無生還之念」,奮不顥身,勇敢犧牲,精神條件的發揚,已臻於極致,所以能夠達成全殲匪軍,獲致大捷,確保金門的使命。因此,說古寧頭戰役之勝利,是精神戰勝,亦庶幾乎。


後記:

    一、當時我軍參戰的諸位將領,今多已榮遷。本文為便於敘述起見,仍沿用舊日官階職位相稱,敬請原宥。

    二、由於缺少較詳細地圖參考,故文內有少數地名在要圖上缺少,未能參照補註,惟均無開宏旨。

    三、此役我忠勇將士或負傷或殉國者至多,惟因限於規定篇幅,致未能將其事跡一一列舉,深以為憾。


◆ ◆ ◆ 【以上全文完】 ◆ ◆ ◆

    以上《紀金門古寧頭之役》,是以《戰史論集》(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所收同名內容全文為底本完成數位化處理。網際網路首發【析世鑒】。

    劉雲瀚先生,江西大庾人。中央軍校七期、陸軍大學十期畢業。曾任中華民國師、軍長、校長等職。


◆ 【彰往可以考來□後顧亦能前瞻】 ◆

   ★【析世鑒】製作組,提醒任何意圖對【析世鑒】有關發布內容做再傳播者,請務必閱讀我們關於【析世鑒】發布內容版權的各項聲明。

   ★【析世鑒】製作組,強烈鄙視任何未經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或著作財產權受讓人等同意而略去原著述人、相關出版資訊(例如:期刊名稱、期數;圖書名稱、出版機構等。)的轉發者及其相關行為。

   ★ 除特別說明者外,【析世鑒】收入的閱讀文本,均是由【析世鑒】製作組完成數位化處理。

(劉雲瀚: 紀金門古寧頭之役 全文完)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623/4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