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路透:中國發生六年來最嚴重電荒

 
中國6月發電量同比上漲8.3%,電荒可能為六年來最嚴重

路透北京7月18日電---由於發電用煤漲價造成發電企業虧損,中國6月發電量同比僅增長8.3%,這表明中國可能正在經歷六年多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電力供應危機.

據Reuters EcoWin的數據顯示,不考慮每年頭兩個月的發電量增長,6月的數據已成為自2002年初至今的最低點.因春節長假可能落在1月或2月,往往令這兩個月的同比數據失真.

中國發電量居全球第二.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6月的發電量為2,934億千瓦時,今年上半年的發電量16,803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2.9%.

中國面臨著2004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夏季電力缺口.當年由於電荒曾導致原油需求飛漲,並迫使眾多金屬冶煉廠停產.

中國官方預計,今夏用電高峰的電力缺口為1,000萬千瓦,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1.4%.但各省的預測數字總和卻已幾乎三倍於此數字,接近3,000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4.2%.至今已有超過14個省份實行限量供電.

2004年夏季電荒是由發電裝機容量不足引起的.今年的情況則不一樣:一是由於煤炭供應不足,二是由於受管制的國內電價影響電廠利潤率,使其不願儲備足夠的電煤.

數據並顯示,6月火電發電量2,306億千瓦時,同比上漲6.8%.不考慮春節所在的每年頭兩月,該增幅為2005年10月來的最低.而火電發電占了中國全國電力供應的80%左右.

分析師們提醒,單月數據可能並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因其可能受到天氣因素或月內周末數變化的干擾.但他們都認同今年的電力短缺形勢比預期要嚴重得多.

"今年的電力短缺會持續整個夏季.儘管政府已出台限價措施,煤價還是一直在漲."瑞銀駐香港電力分析師Stephen Oldfield表示.

"上網電價的調高似乎並沒有起作用,電企仍將面臨財務方面的挑戰."他說.

中共政府自7月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0.025元,或5%,為兩年以來首次提價.這導致全國上網電價平均提高0.02元.此外,政府凍結電煤價格,以防止煤、電價格輪番上漲.

業內高層人士估計,在煤炭價格飛漲的背景下,電價上漲的幅度被遠遠甩在了後面.發電集團如華能國電(0902.HK: 行情)和大唐發電(0991.HK: 行情)的股價表現依舊低迷.

目前全國至少14個省份實行限量供電,這迫使一些高耗電的冶煉企業減產.中國鋁業(2600.HK: 行情)(601600.SS: 行情)、南山鋁業(600219.SS: 行情)的減產行動一度刺激國際鋁價大漲.

水庫水位下降,以及水電資源豐富的四川省遭受地震災害,導致水電發電量增長放慢.日益炎熱的夏季氣溫也帶動電力需求升溫.

上月,中國水力發電量為549億千瓦時,同比提高16.2%,低於其前兩個月約28%的同比增長率.(完)
 
*********************************
 
多被兩大集團收購 油荒致全國民營加油站關閉1/3


法制日報7月20日報導 很多民營加油站無奈被兩大集團收購,留下的多數經營慘澹,有些被迫關門歇業。眾多的成品油批發企業,也因沒有油源,早已關門,幾億資產閒置,給國家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

7月14日,在黑龍江省海倫市的樂業農機加油站,一條粗大的繩索將車輛出入口封住。入口處掛了一塊「暫停營業」的告示牌,加油機上也粘貼了字條———「沒油」。很多過去在這裡加油的老客戶提著空油桶,悻悻而歸。

近一年以來,由於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集團對民營加油站成品油停供,全國三萬多家民營加油站面臨生死危機,「油荒」愈演愈烈。

市場現狀 巧婦難為無「油」之炊

樂業農機加油站的員工早已放假,只有兩名員工看守著冷冷清清的營業廳。加油站的經理劉建國說,由於中石化和中石油停止供油,從去年8月加油站就進入半停業狀態。到了今年年初則徹底沒油,加油站乾脆完全停業。中石油和中石化給該加油站的答覆都是成品油供應緊張。

據了解,整個黑龍江省總共有加油站3000個左右,其中民營加油站有1600多個。而樂業加油站的情況幾乎成為整個民營加油站的寫照。當然也有苦苦支撐的,比如拜泉縣富國鎮的仁義加油站,依然向當地農村用戶供應汽油。但經理孫秀雲說,至多再維持一個禮拜,加油站也得關門停業,原因同樣是庫存沒油。

黑龍江省所有的石油銷售都統一由中石油的石油公司調配,目前省內1600多個民營加油站很難從中石油的各級石油公司中買到油。

「現在唯一有油的地方是中石油下屬的加油站,但太遠了,來迴路上又搭進去不少油。」仁義加油站的孫經理介紹說。距離國富鎮最近的中石油下屬加油站在25公里以外,國家給國富鎮調撥的每天兩噸的抗旱救災用油也是要從那裡才能領到。

然而,油荒還不止於產油大省。從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商石油)會長趙友山那裡,記者得到了一組更驚人的數字。截止目前,全國660餘家民營成品油批發企業,僅剩一百餘家;45000多家民營零售加油站,已關門三分之一;一百多萬就業人員已有數十萬下崗失業。

2008年3月3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602號文件———《關於民營成品油企業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這份文件要求,兩大集團採取收購、參股、聯營等方式,加快推進對民營批發企業的重組,向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的民營批發及零售企業供油,同時保持民營石油企業的合理利潤。

若該《通知》得以貫徹執行,民營石油企業將擺脫目前油源不固定的窘境。

過去3年中,為推進中國石油行業市場化進程,中商石油的趙友山會長,連續三年提交幾乎同樣的政協提案。提案請求國家真正落實非公有制36條,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現實困難,放民營企業一條生路。提案中提到,在國內成品油批發企業中,民營企業約占1/3,加油站占56%左右,但其成品油銷售不足總量的30%。民營油企無油可賣,油價批零倒掛現象存在已久,很多民營加油站無奈被兩大集團收購,留下的多數經營慘澹,有些被迫關門歇業。眾多的成品油批發企業,也因沒有油源,早已關門,幾億資產閒置,給國家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

而日前記者獲悉,發改委和商務部已經再次聯合發布補充文件,進一步重申「602號」文件精神,讓民營企業獲得穩定油源的承諾落到實處,過去曾與兩大集團簽訂協議,期滿後未續簽的,應優先與其簽訂長期供油協議,並保證供油。在油荒中苦苦掙扎的民營石油企業,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

但油源問題是否能因此得到解決,眾多民營石油企業心中仍存疑慮。畢竟長久以來在石油流通領域形成的壟斷格局,以及民營企業在市場夾縫中求生存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

發展歷程 民營油企在夾縫中生存

「1998年前,民營油企每年共上繳利潤1000多億元。時至今日,每年上繳利潤僅為600億元左右。80%左右的民營石油批發企業都垮了。很多批發企業都有自己的運油碼頭和油庫,現在全部閒置著;民營加油站好一點,但也處境艱難。」中商石油會長趙友山如是說。

1992年,石油市場改革開放,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利用民間資本進入石油市場。許多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號召,自籌資金投入到石油市場。在當時寬鬆政策下,民營石油流通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崛起,使全國石油市場迅速發展並形成規模。1992年到1998年間,開加油站、從事石油批發被認為是最賺錢的行業。

然而,好景不長,石油體制發生了變化。

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成立,成品油全部交給了兩大集團。因為沒有煉油廠,也沒有原油,民營油企便開始了斷「奶」和尋「奶」的日子。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國家經貿委《關於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範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以下簡稱38號文件)。38號文件規定,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發企業經營,其他企業不得批發經營,各煉油廠一律不得自銷。這一下子就把民營油企的命脈控制了。地方政府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清理整頓,取消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許多企業的經營資格,其中不少企業被兩大集團收購、兼併或者直接劃轉。

自此,兩大集團在石油流通領域的壟斷地位逐步形成。

據知情人士透露,1998年之前,民營油企享受平等的待遇,可以從煉油廠以出廠價買到油,利潤相當可觀。而之後,只能從兩大集團以零售價買到油,成本一下提高了很多。從油販子手上買油,剋扣非常嚴重,一般情況下每噸扣500斤。這更是讓民營油企的經營每況愈下。

內蒙古自治區的一位民營油企的老總訴苦說,自1998年以後,油品價格一路攀升,最高峰時每噸近6000元。1999年以來,他所經營的公司主要是與中石化合作,並簽訂了合作協議。但中石化由於資源緊張,始終不能充足供應或者無法供應,所以只能自己開闢油源渠道,到各煉油廠計劃外高價採購,在夾縫中生存,真是叫苦不迭。虧多贏少,使企業生存艱難。

他還介紹,鄰近地區民營石油企業13家,大部分處於半死不活狀態,個別的徹底死掉,其原因是沒有資源。石油企業投入的資本大,企業死了損失巨大,繼續經營往往虧多贏少,也沒被收購,倒閉的多,自生自滅。市場經濟殘酷無情,在與兩大集團同一市場平台上無任何優勢可言,價格高了無人要(成本高),賣低了賠本不說,還被扣上了「擾亂市場秩序」的帽子。

浙江溫州後京加油站的老闆葉連康說,民營企業在進入石油流通領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壟斷企業的歧視和排擠。民營石油企業在稅收、貸款政策方面都享受不了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企業所享受的優惠待遇。目前很多民營石油企業都很困惑,不知何去何從。

民營油企 應被賦予更大生存空間

針對民營加油站油荒的問題,業內權威人士支招說,應該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當地政府應對當事各方進行溝通和協調,促使問題解決。事實上,這裡所說的各方,主要就是掌握石油話語權的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當然,應該承認,如果當地政府鼎力支持,與石油巨頭溝通或許能暫時緩解油荒,但這並非根本之法。

在採訪中,幾乎所有的民營加油站企業主都認為,兩大石油巨頭故意對民營加油站限供油品的用意很清楚,就是「人為製造油品緊張」,最大限度攫取利潤,導致民營加油站無法經營。中商石油會的趙友山介紹,中石油、中石化停止批發部分品種,力保零售,優先滿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接著,兩家煉油廠「適時」停產檢修,讓民營加油站鬧油荒,把漲價的責任推給市場供應不足與民營加油站。更令人擔心的是,近期,中石油、中石化紛紛向各地煉油廠派駐督察員,禁止煉油廠向民營油企供油,對於在市場競爭中本來就缺乏話語權的民營石油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國石油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壟斷行業歷來為廣大公眾所詬病,民營石油企業的發展無疑給石油壟斷市場帶來一點希望。現在,國有石油巨頭不是從技術創新、成本節約、打破壟斷福利、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功夫,而是依靠龐大的市場規模、自身壟斷地位,千方百計卡民營油企的脖子。這一方面導致市場競爭形同虛設,另一方面損害民企的競爭權,同時侵犯了消費者的市場選擇權。

他認為,中國石油體制的改革思路,在於逐步放鬆市場准入,打破壟斷,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從市場准入來說,將來應該是兩大集團(中石油、中石化)、新進入石油行業的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形成一個市場主體多元化的局面,包括貿易權在內也應該逐漸放開。

中商石油趙友山認為,當初,國家制定法律和政策允許民營企業進入石油流通領域,但在成品油供應上實行限制,使得民營企業始終無法取得和國有企業真正平等的地位。如果政府認為民營企業不適合進入成品油流通領域,那麼也應安排一個合適的退出機制,對民營石油企業的投入與損失進行賠償,而不應任其自生自滅。

8月1日,《反壟斷法》將施行,對於該法的出台,業內專家也指出,制定切實可行的配套政策體系是石油流通體制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的重要保證,也是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應該首先健全與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通過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明確石油行業的地位、監管機構、石油流通的管理形式、石油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合理的石油庫存等等,抓緊制定和修訂有關的法律法規,以維護公平競爭,規範石油流通的市場秩序,引導石油市場的主體行為。

眾多民營企業老闆們也期望《反壟斷法》能真正激活市場競爭,採取措施保護合法競爭。 (本文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陳仕新 萬靜)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722/9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