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港媒:大陸經濟一枝獨秀 疑問一籮筐

北京16日公布的連串數據,顯示在金融海嘯衝擊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今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6.1%,讓陷入衰退的歐美望塵莫及。由於4 萬億元刺激經濟計劃剛開始實施,加上銀行首季新增貸款創下4.58萬億元的天量,其效力可望在第二季進一步顯現,令中國經濟觸底回升之說響徹雲霄。

總理溫家寶早前在泰國已提前報喜,指本周公布的首季經濟數據會好過預期,他也首次未再提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和深化,只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我們的經濟發展有不可預料的因素,因此還會遇到新的矛盾與問題」。前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未如外界預期般推出新的刺激經濟方案,反而強調一攬子救市計劃已初見成效,「形勢比預料的好」。

但是,在北京高官和官方傳媒一致唱好之際,中國經濟見底回升的可靠性、穩定性、延續性還是疑問多多,連市場期盼的新救市方桉是否已擬定也有疑問。溫家寶上月在全國人大閉幕記者會上宣稱「已經準備了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桉」、儲足「彈藥」,隨時可再出手救市,而官方新華社16日已改口,指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做好預案,以有效應對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由於「官升數字、數字升官」(官員隨意改動數據,偽造政績以求升官)的潛規則盛行於中國官場,中國的統計數據一直受到質疑,剛公布的首季經濟數據也不例外。其一,為溫家寶所看重的經濟先行指標之一的用電量,在今年頭兩個月回升後,3月中旬開始又逐旬減少,4月上旬降幅升至3.57%。面對傳媒質疑社會用電量減少與工業生產增長5.1%的矛盾,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昨日在記者會上雖然強調統計數據是「準確的」,但承認無法解釋這種反向變化。

其二,唱好中國經濟的,除一眾高官之外,還有不少投資機構的「御用經濟學家」。弔詭的是,一些中國政府嫡系智囊機構則明顯不同調,近日還大潑冷水。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室主任王小廣表示,中國經濟形勢尚未見底回升,市場調整遠遠未結束;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也說,目前不能確認中國經濟已經有回升趨勢,更談不上好轉。以他們掌握的資料及發言的自由度來看,是不是更可信呢?高官唱好還可說是為了提振信心,投資機構的唱好是否另有目的?

其三,官方強調,消費、投資、出口對首季GDP的貢獻率分別為4.3%、2.0%及-0.2%,意在反駁這波經濟增長由政府投資帶動之說。但不要忘了,首季消費增長15%,仍然是財政撥款帶動,包括家電下鄉補貼104億元、汽車下鄉補貼50億元,還有各地的旅遊券、消費券及現金補貼。這種由政府補貼帶動的消費,能持續下去嗎?首季全國財政收入減少8.3%、支出增加34.8%,政府還有多少彈藥?

中國經濟的確有回暖的跡象,未來一季也有理由看好,但是,如果滿籮筐的問題不能解決,如果歐美經濟不能企穩,如果中國經濟復甦的三頭馬車不能並駕齊驅,股市可能要再次探底,要靠阿爺打救的香港可能將面對更嚴峻的經濟環境。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17/12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