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大陸最大紅色資本家族 榮也中共 敗也中共

過去一百年間,榮氏家族熬過晚清、民國、抗戰,以及中共掌權之後經歷文革,直至改革開放的所有歷史性變局,都奇蹟般地生存下來,並且成為中國最大的紅色資本家族。然而零九年四月八日這一天卻以榮家第三代翹楚榮智健的下台,為曾經興旺的榮氏年代正式劃上句號。究竟這一次榮家為何難逃劫難?

有分析認為,最終決定榮家結局的,還是中共內部的權力角力。

經歷文革迫害九死一生,由黑翻紅的榮毅仁卻直到臨終仍對中共抱持幻想,殊不知獨子榮智健的落馬近在眼前,應驗了「富不過三代」的古訓,也見證了是紅是黑全視中共的需要而定。榮家這中國最大的紅色資本家族的三代大合唱,至此曲終人散。

榮也中共 敗也中共
文 ◎ 梁珍



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澳元衍生品投資的巨虧讓中信泰富在香港陷入四面楚歌。(AFP)


經歷運動整肅,榮氏家族第二代榮毅仁獲鄧小平欽點出任中信集團董事長,才戴穩了紅色資本家的高帽;零九年四面楚歌的中共為避免中信泰富炒匯事件成為香港七一遊行的眾矢之的,經過半年的暗中調查和內鬥,決定拋出榮智健……

二零零九年被視為多事之秋,在中共領導人忙著為各個敏感日劍拔弩張之際,誰也沒有料到,中國最大的紅色資本家族——榮氏家族卻應聲而倒。

「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榮氏家族。

過去一百年裡,榮氏家族熬過晚清、民國、抗戰、中共掌權、文革,直至改革開放的所有歷史性變局,都奇蹟般地生存下來,但零九年四月八日這一天卻以榮家第三代翹楚榮智健的下台,為曾經興旺的榮氏年代正式劃上句號。究竟這一次榮家為何難逃劫難?

堅不辭職 難挽頹勢

自去年十月爆出外匯勁蝕一百五十五億元後,半年來堅持不辭職的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在警方高調介入調查五天後,於四月八日正式宣布辭職。

六十六歲的榮智健丟下一紙辭職信,不發一言乘車離開中信泰富總部。大批記者在中信泰富金鐘總部等候消息時,突然見到榮氏座車離去,隨即一涌而上,但榮氏座駕加速離開現場,場面混亂,有記者倒地,好在最後沒有人受傷。望著窗外如雲媒體的慌亂,榮智健卻面無表情。在曾經不可一世的他的心目中,大概什麼都比不上權力財富的失去更為落寞。

中信泰富引述榮智健的辭職信表示,警方調查「要求公司及其董事提供資料,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公司指他退位對公司最有利。但明眼人都知道,榮智健直到最後一刻都戀棧一手創建的中信泰富,他的下台是被迫而為之。


座落於北京長安街建國門東側的中信大廈,近日成為全中國媒體關注的焦點。(AFP)


幾次沉浮 安然度過

作為「紅色資本家」、前中共副主席榮毅仁的獨子,這位曾在五十年代少時開著紅色敞篷跑車兜風黃浦江畔,又挨過青年時代下鄉勞動的苦,其後又憑藉著中共之力翻身,數次「榮」登中國首富的「貴公子」,一向給人的感覺是神秘、低調。喜歡賽馬、打高爾夫球的他,雖然拉頭馬、贏大獎的大照片經常登在各類雜誌上,但一般對香港事務很少發表言論,也鮮有緋聞,可以算是超級富豪中的另類。

但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他,生活講究,也有不少富豪爭相巴結他,外界傳他喜歡吃某個酒店的菜,很快這家酒店就從一個超級富豪的公司所在地,搬到他所在的中信泰富的大樓。

榮智健今天的富裕主要是靠父親榮毅仁的福蔭。榮毅仁在中共建政初期積極配合當局的公私合營政策而放棄龐大家族生意,因此獲得「紅色資本家」之譽,一九七九年又獲中共元老鄧小平欽點出任中信集團董事長,以吸引資本家回流內地。榮毅仁早在一九八五年已加入共產黨,但其黨員身份直到他在二零零五年病逝時才公開。

因為榮毅仁曾任中共國家副主席,因此榮智健與其他高幹子弟一樣,一直被視為「太子黨」成員,也成為中共當局的座上客。一如前總理李鵬的子女在電力系統坐擁權勢。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去年十月有題為〈榮智健從名公子到大企業家〉的長篇報導,披露了不少榮智健在港「創業致富」及中央出手相助的內幕。

據報導,一九九六年,榮智健等管理層獲中信集團以25%折讓價購入3.2億股中信泰富,榮太子買入2.91億股,成為第二大股東,個人身家暴漲。但至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時,中信泰富股價暴跌、榮智健用以獲得數百億元貸款的質押股票險被斬倉,又是中央出手「掃盤」,抬高中信泰富股價,助榮太子度過險關,以報答榮毅仁對中共的貢獻。



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時,中信泰富股價暴跌,中央出手「掃盤」抬高中信泰富股價,助榮智健度過險關。(AFP)


投資巨虧 再次求助北京

所以,當去年十月二十三日,澳元衍生品投資的巨虧讓中信泰富在香港陷入四面楚歌之時,榮智健在簡單地對投資者「有所交待」後,便迅即飛往北京,向中信集團求援。



早在二零零八年的十月二十二日的香港恒生指數,便以提出警告,中信泰富正面臨著鉅額的外匯虧損的風險。(AFP)


在座落於北京長安街建國門東側的中信大廈,榮智健拜會了中信集團的主要高層人物,一位當時在場的中信集團人士向傳媒披露,榮智健表情泰然,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的「慌亂」。不管怎樣,榮智健的求救暫時生效了。十一月,中信泰富發行116.25億元可換股債券給母公司中信集團,換股價每股8港元,中信集團的持股量由29.44%增至57.56%。

但榮智健沒有想到,這只是曇花一現的希望。由於事件涉及到香港股東的利益,香港民主派和股民要求徹查的呼聲高漲,令零九年已經四面楚歌的中共擔心事件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對象,所以經過半年的暗中調查和內鬥,就決定拋出榮智健。

據知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今年四月三日突然到中信泰富搜查,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接到通知後,迅速向主管中信集團的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匯報。

據香港媒體報導稱,榮智健曾向北京提交報告,力陳他不可下台,並要求母公司出資打救。不過主管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的總理溫家寶認為,事件嚴重影響紅籌公司在港的形象,下令中信泰富母公司中信集團全力協助香港執法機構調查,絕不姑息任何人,預料該公司稍後將有更多人事整頓安排。

消息稱,榮智健答應辭職,除了盛傳北京幕後發功,不想事件演變為泛民動員市民七月一日上街的火頭,對他個人以至中信泰富而言也是最佳選擇,以免拖垮整間公司。據民主黨人士透露,自該黨積極介入雷曼迷債事件,北京一直關注民主派會否改變戰略,利用經濟議題動員民眾,特別是民主黨罕有地插手中信泰富事件,這事件不涉政府施政失誤,更令北京憂慮泛民想藉此作為政治彈藥,動員市民七一上街。

北京中信不滿 暗中發力

去年曾經在立法會要求廉政公署調查中信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炮轟,港府拖了半年多才查中信,突顯香港法治的不足。他說:「我覺得今時今日才做,他們可能已經消滅罪證。就是因為榮智健他是太子黨,不敢去執法。你可以看到多麼腐敗。」

他又透露,這次查中信,實際上是北京要求港府調查,香港才敢調查。有消息人士稱,據知這次榮智健曾經向北京中信求助,但北京中信實際上對榮智健過往這麼多年發展獨立王國早有不滿,又伺機對龐大的中信泰富資產早有預謀,雖然表面上安排輸血打救,但實際上已經暗中安排人手準備接管香港中信泰富,所以就藉香港調查的名義逼榮智健下台。

目前定居台灣的時事評論員凌鋒(本名林保華),對於香港調查中信表示歡迎,但他質疑事先要向北京打招呼的做法有違司法獨立。「萬一北京不同意,是不是就不查呢?司法獨立不應該向北京打招呼,特別是中信已經在香港上市,有什麼事情,就是香港的事情。」

北京獨立作家高瑜則指,如果中信泰富事件發生在中國,肯定還會被包庇,因為香港還畢竟是一個法治相對健全的地方,所以就「紙包不住火」。「你看看現在太子黨,包括江澤民、黃菊等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兒子,哪個虧損的金額不比榮智健大?貪的不比他多?現在哪個被查?」

她指出,榮智健是因為榮毅仁已經去世,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再則榮毅仁雖然後來被揭是中共黨員身分,但始終還是大資本家,中共統戰對象,和那些和中共一起打江山的中共根正苗紅的黨員還是「親疏有別」,關鍵時候中共還是要把這批人搞出來做犧牲品。

對於外界傳北京和香港中信不和,所以主動要求整香港中信,高瑜認為,這個是完全可能的,「那些資本家和中共在一起合作,最大的利潤讓給中共,讓他們高興。有錢在的時候,只要不得罪中共,還可以賓主盡歡,但這次捅出這麼大的簍子,中共當然不會保你。」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20/12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