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觸目驚心的調查:哪些職業失去了操守?

一份令人心驚的調查結果,近日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做出。通過對全國12575名公眾進行調查,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的現象最嚴重?調查中公眾給出的排序依次為:醫生、公安幹警、教師、法律工作者、公務員、新聞工作者、會計師、學者和社會工作者。這項調查以如何看待高校引進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為肇始,附帶完成了一次對社會職業尊重度的摸底調查。面對此結果,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社會中愈是不該出現負面評價的職業,現在已經愈是糟糕和混亂。 

如果有一份「最希望從事職業」的調查表,和上面兩個結果對比來看,一定很有意思。醫生和律師是西方國家收入和聲望都頗高的職業,准入資格嚴苛,是中產階級的典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附帶一年三個月的休假;公務員自不用說,大學生簡直擠破了頭;記者也曾是很多有志青年的首選……一個問題冒了出來:怎麼熱門職業都這般不被人信任? 

其實它們走上失守職業操守底線的風口浪尖,這種結果也確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因為在我們周身發生過太多的事件,給這一調查結果進行了生動的註解。而這些社會現象也與我們息息相關,因此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思考與熱議。 

看看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現象最嚴重? 

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的現象最嚴重?調查中公眾給出的排序依次為:醫生(74.2%)、公安幹警(57.8%)、教師(51.5%)、法律工作者 (48.4%)、公務員(47.8%)、新聞工作者(37.6%)、會計師(30.7%)、學者(20.3%)、社會工作者(10.9%)。 

73%公眾認為職業操守底線被突破首要原因是人們過於追逐利益 

調查中,73.0%的人認為職業操守底線一再被突破的首要原因是「人們過於注重對利益的追逐,忽略了職業信用的重要性」;其次是缺少法律監管和輿論監督的環境(52.4%);52.3%的人認為是整個社會大環境道德滑坡;41.9%的人感覺職業操守和職業信用的意識還沒有深入人心。 

64.8%公眾建議,一旦發現違反職業操守當事人應不能再從事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雷洪表示,職業操守被突破確實和社會競爭帶來巨大壓力有很大關係。同時也和人們的社會化機制有關,「在香港,學校按照人的生理、心理髮育水平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規律,學校將社會課貫穿從小學至高中整個階段。」 

他建議,應該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制,注重對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而現在最為緊要的,還是每一行業利用行業協會的力量,建立起嚴格自律的行風、行規。因為行業是每個從業者生存的基本環境,只有基於內部監督才是有效的。行業監督應成為保證從業者職業操守底線的重要環節。 

媒體深刻見解 

南都:職業操守敗壞並不僅僅關乎道德 

看看這些所謂失去操守最為嚴重的職業,其職業環境都有觸目可見的體制性矛盾:醫療保障不足,醫患矛盾突出,醫生成為社會怨恨的替代品;公安幹警有時聽命於權而不能聽命於法,被派去跨省追捕網民或是其它社會抗爭事件的前沿;教育投入不足,資源配置失衡,教師身處其間進退失據;部分律師為有關部門掣肘,不得不鑽營逢源,附庸其上;公權力制約機制乏力;媒體往往受到金錢誘惑與權力限制;大學行政化日甚,學者因權力捆綁成「御用」論證師,為學術泡沫不惜造假。

凡此種種,如果以為這十足是為體制加罪,為道德開脫,則無異於無視這些問題的存在。道德有自身的邊界,如果不準備打造聖人國,則不應事事以道德說事。硬要訴諸道德的強加,只能令道德失衡,人心失信。因此,看清職業操守敗壞的體制來源,是要矢志於公共建設,肅清那些制約行業發展的體制障礙,改革那些抑鬱人心的陳規陋習,真正為各行各業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制度空間。 

職業操守普遍趨向敗壞,這是看起來虛無影射卻又自在人心的事情。沒有人能自外於這個時代,也很難有人能在混濁的職業環境中獨善其身,即便有人做到,精神上也要忍受反覆的折磨,這是另一種人心撕裂。有人以為只有真正的行業自治,才是挽救職業清譽的途徑,這當然是道德憤恨之外的其它出路。如果我們總是漠視那些明顯的行業弊端,默認那些鮮明的體制缺陷,只是熱衷於舉起道德的大刀來清算諸如職業操守敗壞的議題,這算不算是另一種集體自殘?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南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511/12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