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WSJ 「80後」遭遇激情難燒的歲月

「80後」遭遇激情難燒的歲月

2009/07/31


崔宇

7月30日,中新社發表了一篇題為《中產階層困惑折射中國「青春期煩惱」》的文章,認為中國的中產階層不僅生活在焦慮和不安全感之中,而且由於經常同社會最底層群體直接接觸,還容易成為社會仇富心理的「替罪羊」。

如果跳出從收入界定的思路,從中產階層的精神狀態(焦慮、抑鬱和政治冷漠)以及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推動開放、自由和民主社會)來考慮,最大年齡已經接近30歲的「80後」可以粗略算作精神意義上的「中產階層」。他們的境況才真正折射了中國的「青春期煩惱」。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作為夾生層的80後或許一生都將遭遇「激情難燒的歲月」:年輕時他們將忍受與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相伴而生的剝削、欺詐、過度勞累和不公平,年老時他們將率先遭遇 「未富先老」的老齡化社會。

這並不是譁眾取寵和危言聳聽。其實約2億人的「80後」從剛一出生就為中國經濟的30年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主要是由於「人口紅利」的因素。據中國社科院蔡口教授的研究,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少兒撫養比(14歲以下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大幅度降低,直接導致1982年 -2000年中國總撫養比下降了20.1%,計量分析表明這種人口結構的轉變對人均GDP增長貢獻在26.8%左右。這可以說是大都為獨生子女的「80後 」,犧牲了自己未來的親情網絡間接支持了中國經濟的增長。

但「80」後長大以後面對的世界卻不那麼公平和美妙。當下的中國是一個斷層的社會,既有資本主義初級階段對於資本和資源的瘋狂占有和掠奪 (或許那些依然生活在農村或者社會底層的「80後」會感同身受),也伴隨著晚期資本主義階段那種專業化的分工和管理、看似溫和的勞資關係以及大眾文化和消費主義的盛行等等現象(或許都市裡的白領80後會感同身受)。也許有人會說,前者當然是不美妙的,但後者不是看起來很美好嗎?

其實不然,一個瘋狂追求娛樂和消遣的時代也必定是一個十分壓抑的時代,正如彈簧一樣,壓得越狠反彈得越大,正因為在工作期間越壓抑,才越想在閒暇時間「瘋狂」一把。文化產業只是以藝術的名義向人們提供純粹的娛樂和消遣,娛樂消遣是勞動的延續,其目的是「麻木」大眾的閒暇時間和放鬆大眾的神經,使他們第二天能心安理得地去從事日常勞動。這些所謂「激情燃燒的歲月」一般都是被壓迫和剝削慣了的都市白領的錯覺,其背後實質是「激情難燒」,否則也就不會在瘋狂之後立即回到鬱悶和空虛狀態。

按照蔡口教授的研究,中國的人口總量2030年到達最高點,為14.06億,勞動人口在2020年左右達到頂點,為 9.23億,預計2020-2030期間將是中國「人口紅利」階段的轉折點,此後人口結構將拖累經濟增長,到2050年,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將接近倒金字塔形,成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會,而 「80後」那時也恰好垂垂老矣,「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障體制是否會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無人知曉。

(本文作者崔宇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您可以寫信至yu.cui#dowjones.com與作者聯繫。)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801/13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