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杜拜房價不及北京上海 3萬粵商或掘金抄底

  神話破滅之日,占杜拜華商十分之一的溫州人,資產蒸發就在20億元左右。中國民間資本和全世界的熱錢一起折戟杜拜,慘痛的教訓讓一直在中國樓市遊刃有餘的溫州「炒房團」第一次真正面對「血淋淋」的現實。一向戰無不勝的溫州「炒房團」第一次開始面對難題:杜拜樓市危機是否也在預警中國房地產業?

 杜拜房價不及京滬

  奢華之都杜拜,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允許外國人購置房產的地方。地產向外界解禁的那一天,才是杜拜樓市起步之日。短短10年間,當地樓價漲了3到4倍,其飆升速度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據總部設在杜拜的亞洲商務電視台董事長王偉勝介紹,2001年當地一幢獨立別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機之前,房價漲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漲到4萬多元。普通公寓的價格在最高時也達到了每平方米二三萬元人民幣。

  而在北京,四環以內的公寓價格都在2萬元以上,即使是杭州這樣的城市,主城區商品房平均價格也達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不論是北京、上海,還是廣州、杭州,核心區域的公寓房價早已超過3萬元。

  杜拜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說,在當地經商、務工的華人大約有10萬人,經商兩三年的商人,都不同程度地在當地購入了物業,溫州人在當地買房的,保守估計有五六千人。在採訪中,不少在當地購入物業的溫州人認為,當時大家都在當地買房,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投資。「杜拜的樓市跟中國差不多時間起步,漲得還沒有國內快,以杜拜自由港的地位,石油國的資金和當時全世界熱錢的追捧程度,誰也想不到房價才到每平方米二三萬元就垮台了。」

「炒樓花」風險巨大

杜拜原來只是一個14萬人口的沙漠小城,現有總人口140萬,95%是外來人口。除了自由港吸引轉口貿易以外,杜拜幾乎沒有實業,這樣一個地方是怎樣把精明無比的歐洲銀行吸引過來的?

  事實上,杜拜是一個「免稅天堂」,炒樓的報酬率非常高。王偉勝說,當地的售樓方式就像「賣樓花」,業主可以分期付款。樓還在打地基,交10%,過三五個月再交10%。買下一層樓的物業,總價是1000萬元,但首期只要付100萬元,3個月後房價升了10%,這時投資者轉手賣掉,就能賺100萬元,投資報酬率是100%,而且除了一點點戶名轉讓手續費以外,沒有任何稅收。

  「很多人看到暴利,轉行做這個的非常多。包括華商在內,這個來錢比傳統貿易快很多。剛開始一套兩套,最後是大家一起整層買,整幢買。」王偉勝說,「全世界的『炒房團』都來,印度人最多,一個印度人買了50幢別墅。溫州人裡面,只要在那邊經商幾年的,沒有不買房子的。」

  「溫州人買房是這樣的,大家一起吃飯,談什麼項目好,大家都出股份,按投資額多少,每個人分攤。」王偉勝說,「一頓飯吃下來,當地的一幢樓可能就被溫州人買下了。」

  溫州商人認為,從杜拜的樓市來反思國內的房地產,國內早就杜絕了炒樓花,房地產企業也要結頂才能拿到預售證,炒樓的稅收成本也比較高,與杜拜相比,國內的房地產管理還是十分嚴謹,相對安全的。

 「上海島」已停工

樓價推升地價,地價又推升樓價,源源不斷的國際遊資不停注入,如果沒有金融危機,誰都認為杜拜的樓市奇蹟還會走得更遠。

  「如果沒有金融危機,我的『上海島』現在已經有幾十億元的銷售了。」上海中州國際控股集團董事長胡賓說。

  欠下800億美元外債的杜拜世界房產項目,現在已經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爛尾工程。這個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銀行、國際熱錢競相投資的「世界地球島」,規劃中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海島群,由300多個人工島排列組成,2007年胡賓以2800萬美元買下其中一個小島,並命名為「上海島」,計劃在島上投資12億元人民幣建造世界「海上皇宮」,2010年完工,目前這一項目已經停工擱淺,這是中國人在當地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

  親歷了這一事件的溫州商人們表示,這次事件帶來的最大教訓就是,投資不能頭腦發熱。損失最慘重的,都是炒樓賺到錢以後,再到處拆借投入巨資的人。現在絕大部分溫州人慶幸的是沒有傾家蕩產在當地炒樓,大部分人都是在原來的主業之外,拿出一部分資金作房產投資,都還「撐得住」。

 3萬粵商掘金無退意

阿聯杜拜的帆船酒店是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級酒店

  目前在阿聯掘金的中國人超過20萬人,保守估計其中有3萬廣東人。他們大多從事傳統貿易,投資樓市的並不多。此次杜拜債務危機,溫州炒房團被套牢,資產一夜蒸發20億。粵商並未受到大的波及,在很多人看來影響更多地只在心理層面。

  在眾多粵商眼中,房地產價格下跌,房租價格隨之下跌,而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的降低更有利於貿易的發展。有些人甚至躍躍欲試地準備過去抄底樓市,趁低吸納。

 危機早已爆發 只是現在公布而已

欠債近600億美金的杜拜政府企業杜拜世界上周三宣布,無法按時償還馬上到期的三批總額57億美元的債務,要把償還日期延長到明年5月底以後。

  消息公布後,全球股市隨機出現恐慌性拋盤。可是,恐慌卻並未蔓延至當地華人的生活中。記者昨日網絡連線在杜拜當地華人媒體的一名編輯,這名網名為「沫沫吐」的編輯說道,「此次事件對生活在杜拜的華人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

其實沒有那麼蕭條

「沫沫吐」今年4月到杜拜發展。他告訴記者,杜拜的債務危機自其來杜拜時就一直都存在著,當地老百姓也都知道,只不過現在公布了而已,要影響早就影響了。對於有媒體說杜拜市面上變得蕭條,「沫沫吐」說自己並沒有這種感覺。「可能他們認為的蕭條是基於最近節假日的情況。因為最近是宰牲節和阿聯國慶,大部分店面都關門休息。所以街上看起來會蕭條一些。」

  中東中國商品採購中心董事總經理郭耀佳近年來每個月都前往中東逗留一段時間。在他看來,與去年金融危機期間相比,其實眼下中東地區的人氣已經大為恢復。「去年在杜拜,往往會發現一些基建停工,但今年以來部分停工的基建已經開始復建。」郭耀佳說,感覺機場方面的墮胎也是較往年明顯增加。

  郭耀佳說,從其公司當地員工傳回來的消息看,杜拜表面仍是一派繁榮景象,相信消費力未受影響。家樂福超市中仍然人滿為患,沒有任何危機的影子。另一方面,杜拜物價近來也沒有因為債務危機而波動,日常用品和食品價格也基本沒有變化。

未見華人大量撤離

有媒體報導,杜拜90%人口是外籍員工,金融危機後約100萬人離開杜拜。不過,郭耀佳告訴記者,阿聯中國商會周一在杜拜舉行了研討會,會議上指出這種說法不實。

  「根據阿聯中國商會在移民局拿到的數據,平均每月在移民局取消的工作簽證約為1500個,一年為50萬人,如果計算每月增加的工作簽證數量,事實上離開和進入的人數是大概持平的。」郭耀佳也認為,杜拜債務危機,不會造成當地華人大量撤離杜拜。

  而在「沫沫吐」看來,其實杜拜債務問題自2009年初就一直存在,當地市民也知道此事,只不過現在官方才正式公布出來而已。「當地華人要回國的很早就已經回國了,現在留下的基本都是下決心留下的。」

與浙商不同 粵商不熱衷炒樓

日前從杜拜傳出的消息指,來自浙江溫州、台州的民營企業負責人熱衷於投資杜拜的房地產。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受杜拜債務危機影響,浙商在杜拜樓市的投資已損失近半,粗略估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

  至今年3月,杜拜遭受最嚴重打擊的時期,杜拜部分高端物業已跌去75%。郭耀佳相信,房地產企業集團杜拜世界暫停償債的消息公布後,當地房價肯定會再進行調整。

  目前在阿聯掘金的中國人超過20萬人。據有關方面統計,前往中東地區投資經商的中國商人也由2005年的3萬人左右急劇增加到2008年的25萬人左右。「保守估計當中約3萬人為廣東人。不過,廣東商人大多以從事傳統貿易,投資樓市的並不多。」郭耀佳告訴記者,他的幾個朋友也在杜拜買了房產,但由於是今年初杜拜房價較低時買的,因此現在房價下跌也沒有太大影響。

  廣州市一思通電子儀器廠早前預訂了中東中國商品採購中心一個鋪位,雄心勃勃要在中東市場大展拳腳。中東中國商品採購中心位於阿聯的阿基曼酋長國,按理說受危機影響應該不大。「但杜拜作為阿聯商業中心,我們仍擔心危機會對中東市場的人氣造成影響。」一思通電子儀器廠經理孫風剛說,兩天後他就出發到中東,計劃在那邊呆13天,參加兩個展會。此次到中東主要是到阿曼、科威特等地考察,看看杜拜債務危機究竟對當地消費情況是否有衝擊。

房價下跌或是抄底機會

去年以來,孫風剛已多次前往阿聯考察。他認為,阿聯地區本地零售市場本身並不大,但由於全球有160多個國家的採購商的辦事處常年設在阿聯,而且阿聯地區每年國際展會多不勝數,在那邊設一個常年的國際採購辦事處,有時候接一個單子就能養活一個工廠。

  「阿聯地區沒有工業體系,中國貨在當地很受歡迎。」孫風剛認為,即使債務危機凸顯但當地商機仍在,而且中東地區做生意的環境不錯,注重公平交易、不偷不搶,這讓他仍堅定到中東投資的信心。

  在孫風剛看來,房地產價格下跌,可能降低經營成本。「有些人甚至說過去抄底呢,趁低吸納或許是一個機會。」他笑著向記者說道。

  在杜拜從事旅遊生意的歐陽也表示,杜拜危機後,租房價格出現下降。此前租一套2居室一年需要7萬美元,現在只要5萬美元。郭耀佳則提到,因為這次事件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可能會引致房價調整,對於貿易商來說,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降低,將更有利於貿易的發展。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信息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204/15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