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胡錦濤時代觀 中美國謎底揭曉 世界進戰國時代

作者:

中共外交思維空前混亂 
─「胡錦濤時代觀」的一個反證 
(大陸) 
池中非 

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因中美兩國的對抗而未達成實質性協議,令全球多數國家的外交家失望,也預示著潘基文領導的聯合國將瀕臨政治破產。對於中美關係,至少有兩點亦成不幸的現實: 

其一,八年前,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部副主任易明說「環保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現在,這塊壓艙石被拋進了大海,中美在貿易摩擦、台灣問題兩大難點之外又添上了環境外交的牴牾。 

其二,「中美國」的發明者弗格森揭開謎底,稱這個詞是獅頭羊尾蛇身之希臘神話「吐火女妖」一詞的改造。日前,這位哈佛教授說:「我們也許正看到這一怪物的臨死時刻。」 

  中共外交思維混亂表露無遺 

導致氣候峰會流產的責任固然不全在中國一方,美國不願為開發中國家提供經援換取減排是關鍵性因素之一。然而,因著中國的不合作態度以及幾乎沒有可信性的表達,使整個峰會成為「全球戰國時代」開啟的標誌。英國有評論家認為:減排承諾時間表受到中國要挾而被剔除出協議文本,因此,實質性成果已經難以取得;中國反對到二○五○年針對已開發國家的減排百分之八十的指標,因為到那時,中國必然會位列已開發國家。 

外交家們甚至認為中國的所有表現都是工於心計、玩弄別國的行為,並且幾乎所有國家都被誤導,相信在中國的努力下會達成實質性協議。其實,事情遠非如此簡單,中國也遠非如此聰明。相反,峰會上中國外交思維的混亂表現無遺。 

起初,中國的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表示堅決拒絕已開發國家(真實目的是針對美國)的減排援助,以便增加窮國與小國的獲益機會。這樣高調的表態不僅得到了國內外交部發言人的證實,而且連大名鼎鼎的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也被感動了一把,鼓勵中國應站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戰鬥的最前沿」。但是,何亞非又以另一種口吻表示:中國在可能的情況下或許會接受援助,避免已開發國家以此為藉口來耍花招。 

美國政府對中國釋放混亂信息的行為明確表態,希拉蕊稱:中國缺乏透明度,國際社會判斷不清它是第二還是第一大碳排放國,因此美國不會作出法律或經濟承諾。 

  對美關係:利益不再攸關 

中國外交思維最清晰的時段是胡錦濤二○○六年訪美,到國內二○○八年下半年批判「普世價值」之前,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在胡正式訪美之前,中共高級智囊鄭必堅遊說美國,對賴斯和佐利克等外交權力人士許諾中國將不會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而且還會在價值觀方面向美國靠攏。因此,美方給出了中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定位,胡在美演講時亦稱「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此為「普世價值」的最初版本。然而,由於黨內權爭及江對胡的揮之不去的嫉妒,「普世價值」遭到了批判,胡本人不得不做出調整,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時,放棄了「普世價值」觀念。 (參見《爭鳴》二○○九年一月號筆者文章《「和諧」淡化,「普世」謝幕》) 

此後,中國外交政策研究領域出現了一種類似本土化的傾向,這種主張希望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一面去影響國際事務。在國外捧贊中國的學者看來,這是恢復帝國朝貢體系的努力,並將成為取代美國的軟實力基礎。不幸的是,中國周邊國家,尤其與南中國海權益有爭議的國家及多邊組織如東協,對此表示了歷史性的警惕與反對。朝貢體系的展示加劇了南中國海周邊的軍備競賽,如越南與俄羅斯簽訂了二十艘「基洛」級潛艇的交易合同。 

朝貢體系招人反感,以至於連鄧小平的忘年交、中國的老朋友李光耀也不得不公開邀請美國應重返東南亞,來遏制中國。 

有鑑於此,中國外交政策與國家戰略研究領域出現了一種新的聲音,論者主張警惕國際社會對中國行「捧殺」之計。與這種警惕相關,外交思維的一個走向是深入批判美國化的舊模式,批判者們聲稱「警惕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在中國二次搶灘」。其理論基本支撐點是:其一,反對以歷史哲學為旗號的現代歐洲史觀對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主導;其二,反對以希臘民主為底色的資本主義政治神學對中國傳統的解構;其三,拋棄華盛頓共識,疏離全球化潮流。 

  胡時代觀未形成主流意識 

就中共權爭對外交政策的影響之慣性而論,拋棄華盛頓共識、不再充當美國的利益攸關方,是對胡錦濤外交政策的縱深批判。作為深諳內斗门道的政客來說,胡要在一段時間的低調之後,重新證明自己的正確性。但這種證明並不是重拾「普世價值」,而是對其進行改版並填充進自己的「想法」。二○○九年十一月份,學者張曉彤發表《胡錦濤時代觀的中國主張》,表述了深刻變革論、和諧世界論、共同發展論、共擔責任論、積極參與論五個方面的內容。敏感的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立刻對此作出反應,認為通篇表達中國「新的世界觀」的外交政策文章,意味著中國會重拾佐利克給定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角色。事實恰恰相反,哥本哈根的中國外交行為表明中國既不想要「和諧世界」,也不會出力「共擔責任」。 

回到中國內政的角度看,也即比較積極地判斷:或許是胡的新主張還沒在外交思維領域成為主流意識,即江澤民對外交體系的暗中控制尚未減弱。然而,胡的「時代觀」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去美國化的訴求並接受本土化傾向的影響。只有這樣,他才能登上世界級領袖的台階,正如日本分析家笠原敏彥所說:「世界失去了方向,而中國則在此時發起了價值攻勢,試圖填補空白。」 

就中美關係的博弈來看,歐巴馬的新經濟思維必然在環保外交方面有強勁的展示,但是在中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眼裡「他不過是個娃娃」。他對中國人權問題的低調幾乎沒換來任何回報,更何況他幾乎不顧中國經濟安全的呼籲而採取美元貶值策略呢!簡單地說,不管中國外交思維在學術上作何種更新,其結果肯定是不會給歐巴馬愜意的配合。 

  領導全球力量沒發生轉移 

中國外交政策與國家戰備研究專家們,不是沒有認識到「環保經濟可以贏得國際話語權」之路徑的存在。但是,中國在未來四十年內不可能擺脫煤炭依賴型經濟──煤炭支撐著中國百分之七十的能源需求,地球上接近百分之四十的煤是中國挖掘的。即便不考慮替代能源(如風電、太陽能)的成本,新能源的供應量也沒法滿足中國的消費。 

執政集團越來越缺乏合法性,但他們又不得不拿經濟體積膨脹的事實來自我辯護。但是,中國模式的不可持續性是包括執政集團在內都承認的又一個「北京共識」。環境破壞、貧富不均、人地矛盾、官民衝突最終會演化成街頭政治。在一個沒有政治改革願望的強勢政治集團控制的社會裡,街頭政治的發生只是時間問題!那些寄希望「北京共識」或中國模式替代華盛頓共識的理論僅僅是良好的願望。全球力量並沒有發生轉移,中國還沒有足夠能力「領導世界」。 

關鍵的是,全球所有的頂級智庫都忘了一個歷史悖論:「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制度結構」也是一種全球化主張,它失敗後而蛻變出的中國模式最終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因著這個難題,世界進入了「全球戰國時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爭鳴2010年1月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110/15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