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程曉農楊力宇討論:中共外交新戰略

香港《明報》星期一發表評論指出,由於在東北部受到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圍堵,中國正在向亞洲西部和南部發展,拓展中國的「戰略腹地」,突破圍堵。近日中國與伊朗簽署了總額130億美元的鐵路建設合約,並將開工修建新疆天王中亞西亞的高速公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就此邀請了美國西東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力宇和旅美中國學者程曉農討論中國新的國家戰略等問題。


記者:「《明報》的這篇評論它是談到了中國的外交新戰略。它大體的意思是說在東北方因為被美、日、韓聯盟的壓制,所以想向西面和南面去進行,請楊教授您覺得它這個想法成立嗎?或者說是一個新戰略嗎? 您怎麼看此事?」

程曉農:「我想不是一個完全的新戰略,這是一個新的方向。其實這些事情中國過去都做過,這個新方向或者新戰略其實主要是針對美國的。美國針對中國的崛起是採取圍堵政策,美國拉攏所有中國周邊的國家,不要說韓國跟日本,包括東亞、西亞的國家,也包括東南亞的國家特別是印度跟越南。這些都做得很明顯,中國看起來這些都是針對中國,包圍中國,圍堵中國。這個新戰略也好,外交新方向都是要突破美國的對中國的圍堵。從整個角度來看,政治上、外交上中國向西南進軍;經濟上中國開發大西北鞏固中國的西北,鞏固中國跟俄羅斯的關係。這都是希望突破美國的包圍,希望突破美國的圍堵。」
(阿波羅網編者註:這段好像是楊力宇說的)


記者:「程先生您怎麼看整個的局勢呢?中國有外交新戰略嗎?」

程曉農:「中國的國際外交戰略就像剛才楊教授講的這樣確實以要突破美國,維持區域穩定的這麼一個基本戰略來追求它的利益。那麼,實際上中國對伊朗的支持包括在核武器技術上並不是現在才開始。所以,它不是個新戰略。」

記者:「原來上海組織已經十多年了我記得。」

楊力宇教授:「對啊,上海合作組織嘛。」

程曉農:「我覺得如果說中國這次的戰略有點變化,其實它的國際戰略和國內戰略是結合在一起的。中國東部地區的開發現在放慢了。中國確實最近這段時間在國內的開發戰略方面重點是往中西部轉移。它有它發展平衡的這麼一個考量。但是更多的恐怕它是考慮到怎麼樣通過開發西北特別是新疆包括西藏,能夠在更大程度上鞏固當地的政治穩定。而通過和中亞國家的合作,比方講最近中國要修通這個從喀什到中亞國家的鐵路,也是希望能夠通過更多的經貿合作在新疆形成更多的所謂經濟增長點,逐漸改變新疆地區維吾爾族人口結構和當地影響力的格局。我想它是國內戰略和國際戰略結合在一起的。但是未必是一個新戰略。」

記者:「新疆和在西藏整個戰略裡面也有很多比較複雜的因素恐怕不光是經濟、投資這方面因為涉及到少數民族,涉及到中國境外的這些國家跟少數民族的一些關係問題。」

程曉農:「我想這裡面確實有它生存的一些考慮。比方講,通過和東亞地區的密切的經濟合作就拉近兩國之間的關係,同時多少削弱一點那些地方的民族勢力對新疆的維吾爾族的同情。我想這個因素是考慮在內的,但是也不全是這個因素,也確實包括想加速新疆經濟發展,通過經濟發展穩定新疆政治局勢。

楊力宇教授:「我記得程先生講得很對的。其實開發大西北包括四川、青海那些地方。的確是有政治考量。鞏固西藏跟新疆的政治形勢。因為如果新疆跟西藏的經濟發展得很好的話,對於維吾爾族,對於藏族跟中國各種抗拒和對抗會緩和下來。我想這一點程先生講得非常對。因為現在中國東南沿海發展得差不多了。現在最需要發展的是大西北跟大西南。如果把這個發展好,對中國政治的穩定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記者:「中國歷史上一直是西部和北部外交都是重點。到了清朝還有爭論,您怎麼看這個變化?」

楊力宇教授:「我覺得中國已經有很大的調整了,這個調整的舵手就是鄧小平。1978年鄧小平當初復出以後,推動改革開放,他的改革開放先從深圳開始的,發展大西南、大西北包括外交上的考量,包括政治上的考量,這有可能能突破。你在東北有壓力沒有辦法。美國跟日本、跟南韓都是軍事同盟關係,都半個多世紀了,這是牢不可破的了。中國現在戰略的方向,外交的方向,經濟的方向都是往西、往南。」

記者:「前一段時間看到美國一個專家評論說最關鍵的問題可能是俄羅斯未來的發展。想問一下程先生,您覺得俄羅斯這個因素在整個中國的戰略里,它會起到什麼樣的一個作用? 」

程曉農:「確實俄羅斯因素在中國的對外戰略里是一個中共政府不容易把握的一個東西。不僅僅是說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它有自己的獨立性,它不會輕易傾向於哪一方,它有它自己國家利益的考量。另外,從歷史來看,自從1991年前蘇聯解體之後,中俄關係始終處在一種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脆弱平衡的狀態。從政治方面表面上是穩定的,軍事方面俄羅斯已經不在對中國構成軍事威脅。但是在經濟層面上中俄兩國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確實存在著大量的利益摩擦,而這個利益摩擦又關係到俄國內部的國內格局。這也是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莫斯科就會出現一種聲音,它們遠東地區的經濟甚至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了,倒不是說中國對俄羅斯有任何軍事或者政治上的企圖,但是它的經濟上這種密切交往讓俄羅斯總是時時感到不安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對中國的關係始終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中共政府一直採取一種政治上維持兩國關係穩定,經濟上悄悄想辦法滲透,但是不願意為了經濟活動上的摩擦和俄羅斯政府翻臉。所以這雙方的關係是一種比較脆弱的穩定。」


楊力宇教授:「我有個看法,一個富強統一中國是不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再說美國也不希望看見一個富強統一的中國。俄羅斯大概至少到現在為止還不認為中國是一個危險。俄羅斯一直是對中國出售武器的國家。但是,俄羅斯最好的武器它不會賣給中國,還是防了一手啊。」

記者:「對,它寧願賣給印度。」

楊力宇教授:「寧願賣給印度啊。所以中國怎麼樣應付全球形勢的變化? 真是需要高度的智慧。」

程曉農:「去年12月份的時候,中國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在外交部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基本要義是說中國不打算對周邊世界構成威脅,中國要繼續韜光養晦,我們現在還不能夠準確判斷這個修正主要的動因是什麼?但是我感覺把對外的這種姿態放低一些,以便能夠集中精力應對國家現在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

楊力宇教授:「我可以補充一句話就是:沒有內部的穩定,沒有內部的發展,很難去在外交上能夠全方位地出擊。中國現在的做法,基本上我還是認為內外同時並進。」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邀請美國西東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力宇旅美中國學者和中國政經問題專家程曉農討論中國國家戰略變化等問題。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217/19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