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毒食遍中國的根源 駭人聽聞 沒救了!

—官媒自揭「養魚執法」是毒食遍中國的根源

近期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出暴露監管困境
  「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屏障為何屢屢被突破?監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把好「入口」安全關該有哪些突破?

  在上海多家超市銷售的小麥饅頭、玉米面饅頭是將白面染色製成,製作過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入防腐劑防止發霉。饅頭生產日期標註為進超市的日期,過期饅頭被回收後重新銷售。據了解,每天有3萬問題饅頭銷往聯華、華聯、迪亞天天等30多家超市。上海工商部門連夜對相關超市進行了檢查,截至12日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的「染色」饅頭6048隻。 (據4月12日新華網)

  ■ 現象

  監管介入總在媒體曝光之後

  記者梳理發現,從近期曝光的「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瘦肉精」豬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頭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馬後炮」監管,並不少見。

  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從當年3月起三鹿集團、有關部門就陸續接到消費者反映,在前期長達四五個月時間內,各級檢測機構先後多次對三鹿奶粉進行檢驗,「均未發現問題」。直到9月被媒體曝光後,地方政府和企業才開始「徹查」。

  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當地的假葡萄酒業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條龍」,甚至帶火了當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劑及製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標籤廠家,而當地的監管部門竟「渾然不覺」。直到被曝光,才開始「迅即」介入……

在疑雲未散的「瘦肉精」事件中,有關部門排查後對外界稱,確認的「瘦肉精」陽性生豬主要集中在河南濟源周邊四縣市。而「巧合」的是,媒體所曝光的,也是這四縣市。「搞調查的媒體掌握得這麼准?沒被曝光的就全都讓人放心嗎?」採訪中,一些百姓仍心存疑慮。

  ■ 調查

  部分監管人員「每天就想著如何創收」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現行體制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要依靠上級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

  山東某縣質監局一位食品審查員曾多次向記者反映基層監管問題:「現在的財政供養機制不是很順,收費罰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約80%是 『自己』 的,所有人的工資福利就從收費、罰款中出。如果說之前曝出的上海計程車營運是『釣魚執法』,我們現在就變成了『養魚執法』,每天的工作目標就是想著如何完成『創收』任務。」

  據了解,這樣的現象並非個例,浙江一名基層監管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有的年份幾個月可以不幹活,因為「前期努力」,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創收」任務。

  記者在「質量技術監督人士的網絡家園」——「中國質量熱訊」網上看到,有些帖子說「我們的工資來源於企業的違法所得」,「只要給了錢,立馬變成甜瓜臉。能否吃上飯比有沒有面子重要些」。

  此外,來自一些地方政府的壓力,也削弱了監管力度。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419/20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