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研究:人類分類新法 體內細菌可分三類型

紐約時報》近日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生物學家耐特(Rob Knight)說:「這是迄今為止第一個研究表明人體腸道的生態系統可分為不同的類型,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德國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博克(Peer Bork)領導了這項研究,他和他的同事發現,歐洲人、美國人和日本人腸道內的細菌生態系統與他們所處的種族背景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同時細菌的生態系統與性別、體重、健康或年齡也沒有聯繫,他們目前正在探索這一現象的原因。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在新生兒的腸道中,最早期做為開拓者進駐的微生物種類是隨機的,隨著腸道微生物的不斷改變,只剩下某些種類的微生物可以伴隨他們一生。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腸道微生物生態的變化,它們最終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腸道微生物幫助消化食物、利用我們自已細胞缺乏的脢來合成維生素等。

博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發現,每種腸道細菌群都會維持各種脢在體內的一種獨特的平衡關係。如腸道共生細菌群1能產生用於製造維生素B7的脢,而腸道共生細菌群2產生合成維生素B1(又叫硫胺素)的脢。

A型、B型、AB型和O型血型的發現曾給醫學界帶來了重大的影響。醫生們根據血型的交叉配型來決定給病人輸什麼樣的血,以減少他們發生排斥反應的機率。現在發現的腸道共生細菌群有朝一日亦將為醫學帶來其獨特的應用,而且將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博克博士說,腸道共生細菌群的應用有些已經很明顯了,如醫生可能會根據不同的腸道共生細菌群制定病人的飲食或開處方,或者,醫生可能依共生細菌群來替換那些效果越來越差的抗生素。醫生們並不是試圖消滅致病的腸道細菌,而是嘗試提供良好的共生細菌,使腸道共生細菌群恢復到生病前的平衡狀態。

博克博士表示,尚需要更多的實驗,研究人員還需要對來自非洲人、中國人和其他民族的腸道共生細菌群進行研究。他指出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受試者均來自工業化國家,吃同樣的食物,因此這是一個缺陷,還沒有針對來自偏遠地區腸道共生細菌群的研究。

隨著遺傳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知道如何通過分析微生物的DNA對細菌進行研究。科學家提取人的皮膚、唾液和糞便的DNA片段,再把人的DNA去看掉,剩下的就是細菌的DNA了。他們在細菌的DNA中尋找一些特定基因多樣性的DNA片斷並與已知的細菌DNA進行比較,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變異的基因被證明是從普通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變種而來,也有可能這些基因來源於一些新發現的微生物。

這些研究給人們提供了像熱帶雨林一樣豐富多采的微生物的多樣性。

科學家們想知道的是隨著研究的深入能否揭示人類腸道共生細菌群有一致性。在最近的研究工作中,博克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22個來自丹麥、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腸道共生細菌群樣本,這些樣本中一些來自於健康的人,而另一些則來自於肥胖或腸道克羅恩病(Crohn's)的患者。

博克博士和他的同事根據已有的1,511種細菌基因體的DNA來尋找樣本中相應的DNA片段,並將實驗結果與這之前的13名日本人和4名美國人樣本的細菌DNA結果結合在一起,然後尋找這些DNA的存在模式。博克博士說:「我們沒有做任何預先的假設,任何結果出來會是新的。」

不過,博克博士還是深深地被主自已的結果所驚訝:所有的腸道共生細菌群皆可整齊地劃分為三個不同的菌落。

不僅如此,正如博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周三在《自然》雜誌上所報導的那樣,三個共生細菌群中的每一個都有各自不同的細菌菌群的平衡狀態。如擁有1型共生細菌群的人,有較高的桿菌數量,而在2型共生細菌群的人中,則普氏菌屬(Prevotella)的細菌非常普遍。

博克博士說:「你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分類,但你仍然只能把它們分成三個集群之一。」博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從其它檢測細菌菌群方法中亦證實了他們的三個不同腸道的菌落之說,即使他們自已的研究已擴大到400人的樣本,他們的三個不同腸道的菌落結果仍然成立。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528/20664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