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省紀委官員為農民工討薪叫板縣委書記

 

2011年1月 9日,10多名湖南和四川民工在廣州街頭打出討薪橫額
別讓工錢飛
DR網絡照片
2011年1月 9日,10多名湖南和四川民工在廣州街頭打出討薪橫額

作者 北京特約記者 周西

身為湖南省紀委官員的網友「御史在途」,在微博上為50多位討薪的農民工鳴冤叫屈,反映他們討薪不成,反而遭到長沙縣公安的毆打一事,半年來一直得不到解決,並直斥長沙縣官方聲稱打人是「正當執法」的回應為「無恥」。隨後,他更公開叫板長沙縣委書記和警局長,稱「如果經公開調查,證實民工們的訴求不合理的話,我將立即辭職以謝天下」。而微博主人陸群作為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的身份曝光之後,更引起了公眾輿論的廣泛關注。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或許我們並不缺少心繫民眾的好幹部,但稍微懂得一點兒中國官場之道者,即使是要為弱勢群體說話和維權,也斷然不會選擇這種方式。首先,公開展示自己與同僚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已屬犯了大忌,其次,拿自己的烏紗帽來做賭注,更是等於自斷後路,其中的風險應該是眾所周知的。《南方都市報》今天(10月27號)的社論文章說,正如「御史在途」的一句反問:「你說哪個體制喜歡我這樣的官員」?置昭然若揭的仕途風險於不顧,他究竟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態,意欲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呢?

「御史在途」在回答記者採訪時說,要知道「普通老百姓要去伸冤那是非常難的」,「就是求得良心的安慰而已,當然,還是有一種新化家鄉人的俠義情懷在裡面的」。「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人,我們還是天生同情這些弱者,尤其是農民」。沒有政治口號,把自己對是非的判斷僅僅訴諸一個簡單的「良心」,這樣的話語方式已遠遠不是當今官場中的流行色,類似自白很容易在民眾那裡得分,當然網上也有人質疑,這是「御史在途」在出風頭博出位。對此,長沙縣官方則從陸群與涉事民工的親友關係上著眼,指出這些民工中有人是其堂兄,有人是其小學同學,言外之意,其打抱不平的動機並不像他自己宣傳的那樣單純。

為此,「御史在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反駁說:「我愛管閒事,曾經管到合肥管到新疆,管到哈爾濱,還有上訪戶在我家裡住了三年的,這些又怎麼去解釋呢」?這些反駁足夠有力,而即使沒有這些反駁,我們把「御史在途」定義為一個無視官場生存法則的另類官員,也是毫無問題的,因為從其維權中得益的人中即使真有他的堂兄和小學同學,像他這樣選擇和行事的官員亦屬鳳毛麟角。

文章又說,除了長沙縣官方,那些質疑「御史在途」的人卻並未拿出任何證據,他們的不信任其實還是緣於對現實的直觀反應,人們一時很難相信,當下還有像他這樣不計利害的仗義執言者。去年,89歲高齡的雲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楊維駿坐著政府專配用車,為12名失地農民代表開道,帶其到雲南省政協反映問題,今年,又有陸群這樣的省紀委幹部為民工討薪維權願以烏紗帽相賭,類似事件無一例外都引爆了網絡。但誰都清楚,引爆的原因之一就是,如此另類的官員實在太少了。

為此,,陸群在微博上感慨道:「如果我們這個時代還要呼喚包公和海瑞的話,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對此,南都社論點評說,當他以省紀委官員的身份為這些農民工討一個說法,竟然也要以自己的烏紗帽相賭之時,這難道不是同樣的悲哀嗎?不論誰是誰非,賭烏紗肯定是一種落伍而又極端的方式,早日終結這樣的尷尬之局,需要有一個權威的調查,更需要制度的發力。然而,從目前事件的演變看,不但權威的調查啟動無期,而且還存在著「誰權大誰最終勝利」的可能走向。

據「御史在途」向記者證實,其直接領導已經找他談了話,「你要時刻想到你不是一名記者,你不是一名自由業者」,「你要牢記自己的身份,你要記得你還是一名紀檢幹部」。上級與下級談話,反覆強調身份意識自然是沒錯的,但為什麼不強調其「更是一名人民公僕」呢?作為對立的一方,不知長沙縣委書記及警局長是否也曾面臨過相似的身份告誡呢?對於當事人來說,上級的告誡無疑是一種壓力,但公眾對「賭烏紗」事件真相的期待擺在那裡,利用權力施壓也許可以迅速擺平當事人,但是否有助於改變公眾的既定認知?這也許不應為相關方面所忽略。

綜上所述,有網友點評說: 如果這樣的紀委幹部以及他們的作為真實可信,那中國還是有希望的。這個體制是製造官場腐敗的溫床,該動動了,讓中國人過得有尊嚴些吧!讓那些有良知的官員們有所作為吧 ( 網友益友)!這說明在中國,有些官員還是有良心的,同時也說明了政治體制再不改,就唯有垮台一途了!( 網友李寒楓)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028/22323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