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看看你扔掉了什麼營養「寶貝」

    廚房裡的垃圾桶,是不是每天都滿滿地裝著大量的垃圾?恐怕其中的一多半都會來自於被丟掉的食物原料。人類的食物原料來自於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也就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幾個部位之分,蘑菇也有菌傘、菌柄的部位之別。動物也有骨、軟骨、肉、血、內臟、皮等不同組成部分。對於一個生物體,這些部分當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然而,人們把它們當成食物的時候,卻習慣於留下一部分,扔掉一部分。留下來的部分給我們提供了營養,而扔掉的部分,就成了「廚餘垃圾」。

    為什麼要扔掉它們呢?理由很多,或者是因為口感差一點,或者是因為看起來難看一點,或者沒什麼理由,就是看見父母當初把它們扔掉,是一種習慣而已。可是,你到底扔掉了什麼?扔掉的部分當中,有沒有其實是很營養的東西呢?

    蔬菜水果篇

    不良習慣1

    ——切掉油菜和芹菜的鮮嫩綠葉

    ——扔掉萵筍的葉子

    ——扔掉白菜的老葉

    評點:蔬菜幾乎每一個部分都有營養價值,而其中綠葉是植物合成營養成分的工廠,也是營養之精華所在,扔掉它會極大地降低蔬菜的營養價值。比如說,白菜外層綠葉中的胡蘿蔔素濃度要比中心白色葉子高十幾倍,維生素C也要高好幾倍呢。又比如說,萵筍葉子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葉黃素含量都高於萵筍的莖。其實油麥菜就是葉用的萵筍,萵筍葉子甚至比油麥菜的味道還要香濃。

    對策:假如覺得混在一起炒口感不爽,也不要把葉子扔掉,而是掰下來,另做一盤青菜,或用綠葉做湯、做餡,豈不兩全其美?

    不良習慣2

    ——削掉茄子的皮

    ——厚削蘿蔔、蘋果、甘薯等的皮

    ——撕掉番茄的皮

    評點:這些做法,也都是去掉了蔬菜的營養精華。茄子最令人稱道的強健血管功效便來自茄子皮,它集中了茄子中的絕大部分花青素抗氧化成分,也含有很高濃度的果膠和類黃酮,丟掉實在可惜。辛辣的蘿蔔皮中含有相當多的異硫氰酸酯類物質,它正是蘿蔔防癌作用中的關鍵成分。蘋果、甘薯和番茄的皮特別富含抗氧化成分和膳食纖維,也有一定的防癌效果。若能多保留一些皮,甚而把皮吃掉,顯然更有利於健康。

    對策:吃菜還是儘量吃完整的,純天然的感覺最好。不要追求特別脆、特別白、特別甜之類的「境界」。如果覺得它們在色彩上或口感上有礙,可以在烹調方法上進行調整,或單獨製成另一道菜。比如老北京風味的「炒茄子皮」和「拌蘿蔔皮」就別具特色,集健康和美食於一體。

    不良習慣3

    ——掐掉豆芽的兩頭

    ——扔掉青椒生籽的白色海綿部分

    ——扔掉冬瓜的白色芯部

    評點:豆芽中營養最豐富的部分並不是白嫩的芽柄,而是淡黃色的芽尖,而根則是纖維素最高的地方。費時費力地「掐菜」,得到的實在是負效益。青椒和冬瓜的白色芯部都是維生素C含量特別高的地方,丟掉很可惜。

    對策:如果能習慣於把它們吃掉,會覺得口感其實很不錯呢。把它們洗乾淨直接扔進菜鍋就可以收穫營養。

    魚肉蛋類 篇

    不良習慣1

    ——扔掉能夠吃掉的骨頭和骨髓

    ——扔掉軟骨

    評點:動物的骨頭實際上是營養的寶庫。通常大家認為它能夠補鈣,其實它的鈣很難溶出被人體吸收,而其中的硫酸軟骨素、骨膠原都是對美容非常有益的東西。

    對策:把骨頭多煮一煮,最好用壓力鍋壓軟,然後能嚼的儘量嚼碎,把汁液咽下,柔軟的乾脆吃掉。

   不良習慣2

    ——扔掉雞鴨的皮

    ——扔掉魚的鱗

    評點:皮裡面富含膠原蛋白,對皮膚有益。雖然脂肪高一點,但其脂肪的飽和程度較低。魚鱗當中則不僅含有很多膠原蛋白,更有大量的鈣。

    對策:用皮煮湯,使其中的膠原蛋白和香味物質溶出來,然後把油去掉,喝湯並吃掉噎很少油的皮。魚鱗則可以刮下來,放在燉魚的鍋中小火慢燉,然後連湯汁吃掉。

    不良習慣3

    ——扔掉煮雞蛋的蛋黃

    評點:蛋黃中含有蛋中60%的蛋白質,幾乎全部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磷、鐵、鋅、硒等元素,還有大部分B族維生素。雖然膽固醇都在蛋黃里,但對心臟有益的磷脂、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甜菜鹼、葉黃素等健康成分也都在蛋黃里。蛋白中含有88%的水分、蛋白質和鉀,其他東西就很少了。扔掉蛋黃實在很可惜。

    對策:把雞蛋煮得嫩一些,然後連蛋黃一起吃掉。如果覺得口感不佳,可以把蛋切成塊,拌1勺水、少許醬油、幾滴香油攪勻,你會發現蛋黃很好吃的。

    TIPS

    雞蛋煮嫩的方法:

    將雞蛋放冷水中,開中火,慢慢煮開,煮大開後立刻關火。蓋蓋子燜七八分鐘,水溫降低到可以用手取出雞蛋即可。這樣的雞蛋凝固柔軟,口感細膩,不粗不干。雞蛋蛋黃略軟,並不妨礙營養吸收,也不會影響安全性,故而可以放心食用。

    熟吃蔬菜的五大好處

    多年以來,人們都反覆肯定:蔬菜生吃有益健康。其理由容易理解:生吃蔬菜不會帶來營養素的損失,還能最好地保持其中的保健成分和活性酶類。然而,熟吃蔬菜是否就完全不可取呢?

    其實,只要烹調合理,熟吃蔬菜也有其益處,未必像某些人想像中那樣,營養素全軍覆沒。蔬菜中的鉀、鈣、鎂等礦物質並不怕熱,維生素B2、維生素K和類胡蘿蔔素在烹調中損失率也很低,膳食纖維則不會損失。真正損失較大的營養素只有維生素C和葉酸。

    有人說,烹調蔬菜會增加蔬菜中的脂肪含量。然而,用沙拉醬拌蔬菜時,也會引進不少脂肪。蛋黃醬的脂肪含量通常高達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以上,一大勺蛋黃醬帶來的油脂不可小看。而焯燙之後製成涼拌菜,只需要半勺香油而已,煮菜和炒菜也可以做到少油烹調。

    如果細細比較,熟吃蔬菜甚至還有一些生吃蔬菜所沒有的額外好處。

    1.烹調可以提高綠葉蔬菜和橙黃色蔬菜中維生素K和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利用率。這兩類物質都不溶於水,只喜歡溶於油脂。熱烹調使細胞壁軟化,生物膜透性增大,促進細胞有色體當中的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等保健成分溶出,可有效提高吸收率。即便不用油炒,僅僅用含有油脂的水煮熟,或者焯燙後加油脂拌食,即可達到這種效果。

    2.烹調可以提高蔬菜中鈣鎂元素的利用率。很多人只知道鈣來自牛奶,鎂來自香蕉,卻不知道綠葉蔬菜也是這些營養素相當好的來源。這是因為大部分綠葉蔬菜中存在著草酸,它不利於鈣和鎂的吸收,菠菜和豆腐的麻煩也正是這個理由。然而,在烹調加工當中,只要經過焯燙步驟,再行炒制或涼拌,即可除去絕大部分草酸,從而有效地利用其中的礦物質。

    3.烹調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蔬菜的食用數量。生吃儘管營養素毫無損失,但總的食用數量很難提高。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要求每日吃500克蔬菜,其中一半以上綠葉蔬菜,那麼全靠生吃蔬菜很難達到這個數量要求。假如有一半蔬菜熟吃,則完成這個數量輕而易舉。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烹調會損失一部分營養素,但增加食用數量之後,其損失也能得以彌補。

    4.烹調可以軟化纖維,對於腸胃虛弱、消化不良、胃腸脹氣、慢性腹瀉等類型的人有益。對於這部分人來說,蔬菜生食過多有可能導致腹瀉或腹脹,加熱之後食用則可避免這類問題。

    5.最後,熟吃蔬菜比較衛生。加熱能殺滅病菌和蟲卵,大腸桿菌等也很難耐受沸水或熱油的洗禮。一些破壞維生素的氧化酶類,也能在加熱過程中被滅活。

    總的來說,蔬菜生吃熟吃各有益處,不必拘泥於生吃或榨汁。比較理想的方式是,顏色深重的蔬菜大部分熟食,顏色淺而質地脆嫩的蔬菜生吃。蔬菜烹調的溫度儘量控制不要過高,烹調方式清淡少油。如此,數量和質量兩者可以兼得,營養和口感也可以兼顧。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天天營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207/23511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