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謝鑒衡生前留言 委婉道訴三峽真相

作者:

文章核心提示:謝鑒衡生前留言,把三峽工程淤積問題的真相委婉地告訴了世人。三峽工程論證,只保證三峽工程建成 30年內不出現淤積的大問題,靠的是在上游建垻攔沙,靠的是保留深孔等。但這都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問題往後推,推到三峽工程的決策者和論證專家都離開人世之後,再讓問題凸現出來,讓子孫後代遭殃。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副組長謝鑒衡教授生前留言:「三峽工程建成30年內,不論是垻區或變動回水區,泥沙淤積均不會對航運和發電造成不良的影響。」請問,三十年後怎麼辦?

一、隆重的葬禮

2011年2月9日,謝鑒衡在武漢去世,享年87歲。謝鑒衡去世,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朱鎔基等送花圈表示哀悼。湖北省和武漢市領導更是全部出動。2月12日下午,省委書記李鴻忠專程來到謝鑒衡家中,轉達了胡錦濤對謝鑒衡不幸逝世的哀悼和對家屬的慰問。省長王國生,組織部部長侯長安,省政府秘書長傅德輝等親自出席了謝鑒衡的遺體告別儀式。對謝鑒衡的評價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水利學家、教育家,河流泥沙工程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國際知名的江河治理專家等等。李鴻忠則讚揚謝鑒衡忠誠黨的事業、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風範,永遠值得大家學習。謝鑒衡的追悼會是中華人民共和成立以來對一個過世的水利學家級別最高的葬禮。

二、因三峽工程論證而出名

1982年鄧小平批准了三峽工程,1984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原則批准了興建三峽工程,之後就開始了移民工作。為什麼在決策之後又在1986年委託水利部組織可行性論證呢?是中國政治家改變了決策的模式,要走民主、科學的決策路線?當然不是。三峽工程論證全部包含了六個可選方案,無論哪個方案勝出,結果都是上馬,唯一的差別就是蓄水位的高几米還是低幾米。雖然當時政治家下定了決心,要建設三峽工程,但是不願意承擔可能失敗的政治風險,希望通過可行性論證來讓知識分子來承擔風險。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一共分十四個專業組,其中淤積問題是重點,當上教授才八年的謝鑒衡就出任泥沙組副組長,可謂是重任在肩。

三、「三峽工程泥沙淤積問題基本可以解決」

經過三年工作,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完成,推薦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方案。泥沙組的結論是「泥沙問題已基本清楚,是可以解決的」,「泥沙淤積問題不構成阻止三峽工程上馬的因素」。

本來是政治家關於三峽工程的決策在前,讓知識分子對決策做出注釋在後。現在知識分子為政治家提供了所需要的結論,政治家認為決策有了科學的依據,即使將來出差錯,知識分子要承擔論證錯誤的主要責任。所以,李鵬和鄒家華在向全國人大的報告中,大量引用論證的結論,包括「三峽工程泥沙淤積問題可以解決」的結論,用以說服人大代表和全體國民。知識分子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對黨的決策的支持,政治家對此的回報是十分豐厚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最高獎,李鵬專門從總理基金中調出資金予以獎勵。當然最高的獎勵是授予院士的頭銜。負責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如錢正英、陸佑楣以及專業組負責人謝鑒衡、徐乾清等二十餘人先後被授予工程院士的頭銜;擔任論證技術總負責的潘家錚院士出任工程院副院長。可以說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是「培養」院士的搖籃。

四、生前留言

當了院士的謝鑒衡生前對三峽工程泥沙問題的留言是:「三峽工程建成30年內,不論是垻區或變動回水區,泥沙淤積均不會對航運和發電造成不良的影響。」(參見:人民網:武大著名水利學家謝鑒衡院士與世長辭)。

把這句話改寫一下就是,「三峽工程建成30年後,不論是垻區或變動回水區,泥沙淤積均會對航運和發電造成不良的影響。」這就是謝鑒衡想告訴民眾的真心話,也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真實結果。

五、十年後排沙深孔將被堵死

談到水庫淤積問題,大家自然會想到黃河三門峽工程的失敗。當年黃萬里先生反對工程建設的意見未被接受,黃萬里建議不要封堵深孔,防止嚴重淤積,也未被接受。後來在工程改建時還是回到黃萬里的建議,重新打開深孔,以求減輕淤積。

在三峽工程論證和設計中,吸取了先前的教訓,保留了在海拔90米處的排沙深孔。保留排沙深孔,可以減輕淤積,但不能徹底解決淤積問題。水庫運行三十年後,排沙深孔也將被泥沙淤死,泥沙淤積將明顯加快。如果想在三十年後繼續保留排沙深孔,這在技術上是可能的,但是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因為此時的排沙深孔的鋼管因磨損關係必須全部更換,費用昂貴。

六、重慶港作業困難和重慶港淤死有何區別?

黃萬里生前曾指出,三峽工程建成十年後重慶港將被淤死。由於中共政府在三峽工程上馬後即在上游建造了大量的水庫大壩來阻擋礫石和泥沙,推遲了重慶港被淤死時間的到來。但是在謝鑒衡等主持的泥沙論證中,也得到了三十年後重慶港將出現幾米厚、幾百米長的邊坡,港口作業困難的結論。黃和謝的結論,除了時間上有差別,另外的差別就是文字修飾上的差別。其實港口作業困難和重慶港被淤死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目前重慶市也制定了補救計劃,計劃將主要港口遷到下游幾百公里的萬州。

七、採用「排渾蓄清」措施,三峽水庫無法蓄水到175米

泥沙組提出「排渾蓄清」措施來拉長淤積時間。但是這個措施和防洪、發電、航運目標矛盾。採用「排渾蓄清」措施,就要利用每年九、十月份的自然走沙期,但是按照這個措施,三峽水庫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無法蓄水到海拔175米。2010年將蓄水期提前到八月中旬,宣布「排渾蓄清」措施的實際失敗。

八、實際淤積量已經超過三門峽水庫

根據三峽工程論證,三峽工程營運初期,利用「排渾蓄清」的措施可將百分之三十八的泥沙衝出水庫。而根據長江三峽集團提供的數據,自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135米到2010年10月蓄水175米共七年時間內,三峽水庫入庫泥沙量約為15.7億噸,入庫泥沙僅為4.1億噸,只有百分之二十四的泥沙被衝出水庫。雖然上游建造大量水庫大壩,攔截了礫石泥沙,但還是有11.6億噸泥沙淤積在水庫中。淤積泥沙的總量已經超過黃河三門峽水庫。這11.6億泥沙淤積主要分布在三峽庫區的涪陵以上的河道。隨著淤積的增加,重慶百年洪水位將不斷地抬高,部分市區將被淹沒。

九、知識分子不願承擔責任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謝鑒衡生前留言,把三峽工程淤積問題的真相委婉地告訴了世人。三峽工程論證,只保證三峽工程建成30年內不出現淤積的大問題,靠的是在上游建垻攔沙,靠的是保留深孔等。但這都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問題往後推,推到三峽工程的決策者和論證專家都離開人世之後,再讓問題凸現出來,讓子孫後代遭殃。和謝鑒衡一樣,泥沙組組長林秉南、泥沙組成員戴震寰都在他們的文章用十分隱晦的文字指出問題的嚴重性。知識分子不願承擔責任,因為在工程論證上,「某某問題基本清楚,可以解決」,本來就是一句空話。「某某問題基本清楚可以解決」的意思是,一般問題清楚,可以解決,特殊問題還不清楚無法解決,而三峽工程淤積正是特殊問題。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民主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209/23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