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增多 近10萬人面臨搬遷

中國長江三峽大壩已進行了3次175米試驗性蓄水。中國防災官員表示,三峽庫區每年都發生多起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當局將加強監控,並將搬遷庫區的大約10萬人。


官方中國廣播網4月16日報導,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巡視員、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柳源說,三峽庫區每年都會發生多起崩塌滑坡,由於監測到位、預警及時,三峽庫區已連續9年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不容樂觀。他透露,三峽大壩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發生的地質災害災(險)情超過70%;部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點受水庫水位升降影響也出現災(險)情,並且有逐漸增多趨勢,需要及時採取工程處理或搬遷避讓措施。

一些位於三峽庫區沿岸的滑坡和塌岸,即使災害體上沒有人員和房屋,但涌浪災害的危險性對長江航道構成嚴重威脅。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官員柳源表示,今後一段時間,國土資源部將配合湖北省、重慶市做好各項防治任務的實施。

旅居德國的中國環保問題專家王維洛表示,中共政府當初不顧三峽大壩建設可能帶來的地質環境問題強行上馬施工,現在這些問題開始造成地質災難,威脅庫區居民:

「在三峽工程上馬之前有很多有心的人士,就已經指出了三峽地區的地質條件是很破碎的地區,像劉慶凱(音)、洪學(音)都提出過這個問題。但是當時的決策都是為了三峽工程,他就搞一個可行性的報告,報告說一共有405個地方有滑坡和沿崩的危險。關於地震呢,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了七次,其中六次說三峽地區的水庫它的水庫誘發地震的最大震級是6.5級。三峽工程從2003年開始蓄水,負責三峽工程地震問題的教授當時就說,三峽工程的滑坡岩崩的地點已經測出3600多個。那麼2006年三峽水庫蓄水蓄到海拔175米的時候,重慶市就發表過一個數據,滑坡和岩崩的地方有9900多個。我們可以看到地震災害的地點是在不斷地往上增,而且是成倍的翻。」

中國國土部官員柳源還說,當局已經在三峽庫區開展355處滑坡崩塌危岩體的工程治理,並對現有的5386處隱患點實施群測群防及專業監測。此外,還將進行搬遷避讓工作,搬遷大約10萬人左右。旅德國中國專家王維洛認為,其實,中國三峽庫區需要搬遷的人口遠不止10萬人:

「到目前為止,當時專家預測的三峽工程的可能出現的6.5級的地震還沒有發生過。但是比較小的地震次數增加了很多。小的地震對於滑坡是很有危害的。小的地震也會使小的滑坡體開始活動特別是在水的作用下。此外人的搬遷,這些外人不是第一期的,現在發現他們的房子是不能住的,已經變裂了。最終要搬遷的可能是四百到五百萬人。現在已經有環境專家指出,整個三峽地區由於地質災害問題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他建議三峽地區的所有居民全部搬遷。」
另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網站4月12日的消息,地質環境司一位負責人透露,中國約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4萬個,威脅人口1359萬。自2000年以來,中國突發地質災害平均每年造成死亡和失蹤約1100人、經濟損失120億-150億元。因為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預報預警難度大,防範難度大,社會影響大,未來 5-10年是中國地質災害高發期。

報導說,未來十幾年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增加;東部地區現代都市圈逐漸形成,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短期內難以控制地下水開採,導致城市地面塌陷、地盤下陷和地裂縫災害呈上升趨勢。汶川、玉樹地震災區和三峽庫區也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防治重點。另外,本世紀前期氣候變化和地震均趨於活躍,強降雨和地震引發的滑坡、崩塌、土石流、地裂縫災害將會加劇。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418/24323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