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或將帶來下一輪失業大潮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代表了下一波新技術的到來,而這些新技術將完成許多以往必須由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並因此降低開車等技能的價值。


  上周,加州州長傑里·布朗(Jerry Brown)簽署了一項法案,宣布從2015年起將允許無人駕駛汽車行駛在加州的公路上。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將從2015年起被允許上路

    以下為《衛報》文章概要:

  幾乎在不經意間,人類世界跨越了一個意義重大的門檻。上周,加州州長傑里·布朗(Jerry Brown)簽署了一項法案,宣布從2015年起將允許無人駕駛汽車行駛在加州的公路上。對於絕大多數看到這條新聞的人來說,他們或許會用不屑地發出嘲笑。還有一些人將此事看作是人類對於科技的過分崇拜--「就像把幾面旗幟插在月球表面一樣」。

  布朗州長是在谷歌山景城總部簽署這份法案的。之所以選擇在谷歌總部進行這一儀式,是因為該公司一直是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先驅者。過去幾年間,谷歌改裝的無人駕駛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已經行駛在加州的公路上很長時間了。這些無人駕駛汽車行駛里程近30萬英里,並且僅有一次交通事故記錄--那次事故的原因是一名司機開著車撞到了無人駕駛汽車上。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如今已無人駕駛走過5萬英里。

  在山景城舉行的儀式上,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宣布,谷歌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無人駕駛汽車推向市場。作為對批評者的回應,他指出無人駕駛汽車遠遠比人類控制的汽車更加安全。我認為這個觀點是可靠的:美國地區每年因交通事故喪生的人數達4萬個,其中許多(或者說大部分)都與人為失誤有關。「無人駕駛汽車擁有改變人類生活的潛力,」布林說。「當前的交通系統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比如盲人、兒童和老人,或者醉酒者等人群。」他還辯解稱,人工控制汽車的效率相對低下: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更好地利用道路,減少停車場的大小,因為它們能夠比人類更加精準地停到車位上。

  拋開谷歌的廣告宣傳不說,讓我們認真審視一下谷歌實實在在取得的成就。谷歌的工程師們向我們證明了,只要擁有智能的軟體和各種傳感器,機器也能夠完成人們通常認為需要人的能力才能操作的複雜、繁瑣的任務。這意味著,我們關於機器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觀念已經到了需要更新的時候。

  這並不僅僅關乎於汽車。經濟學家們越來越難以解釋,為什麼在美國經濟萎靡期結束之後,創造新就業的速度仍然遠遠低於預期?美國失業人群平均失業時間已經猛增至40周,是以往任何一次戰後經濟復甦時期該數字的兩倍。經濟學理論和歷史告訴我們,當企業開始增長或重新盈利之後,它們會購買設備並僱傭工人。但如今事實並非如此。企業仍然在購買設備,但他們不再僱傭工人。

  那麼這些工作去哪兒了呢?與往常一樣,經濟學家給出了多種理論。其中最令人震驚的當屬麻省理工大學學者埃里克·布呂諾爾夫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魯·麥卡菲(Andrew McAfee)在《人與機器的賽跑》(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一書中闡述的觀點: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中包含的計算技術進步代表了下一波新技術的到來,而這些技術將減少全社會的工作機會。許多眼下被認為是非常有保障的技能(比如開車)的價值未來或將下滑,最終可能一文不值,至少在就業市場是如此。

  你或許並不認可雷蒙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的「技術奇點論」--即到某一天人工智慧會超越人類智能,但你不得不承認布呂諾爾夫松和麥卡菲的理論或許有其可取之處。根據摩爾理論,每18個月晶片的計算能力就會翻倍,而這一理論至今仍然有效。許多我們曾經認為需要強大的人工智慧才能做到的事情,最終被證明只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就可以完成。例如說iPhone上的Siri,或者我現在寫這篇文章所用的Dragon Dictate聽寫軟體。

  還有一些質疑者認為,無人駕駛汽車的體驗太過平淡,大部分開車的人都不會喜歡。但不要忽略了這樣的一個事實,在工業化國家,汽車的保有量已經達到頂峰,開車的人數正在逐年下降。嚴重的交通擁堵減少了開車帶來的樂趣,年輕人也不再像電影《美國風情畫》中描述的那個時代的人那麼熱衷於擁有汽車。
[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比特網chinabyte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002/26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