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谷歌為什麼在AI競賽中失利

4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23年伊始,在人工智慧初創公司OpenAI推出備受矚目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數月後,谷歌也迅速作出反應,著手打造應對ChatGPT以及聊天機器人背後的大語言模型。

在此之前,這家搜索巨頭已在內部秘密測試其生成式人工智慧軟體數月之久。然而,隨著公司內部資源的整合,谷歌不同部門之間出現了相互競爭的情況,紛紛爭奪有限的內部資源。

遺憾的是,儘管付出了巨大努力,谷歌內部仍未出現一個被普遍認可且足以與OpenAI GPT-4相抗衡的大模型。這一困境迫使谷歌不得不推遲其原定計劃,並著手梳理和整合混亂不堪的研究項目。在此背景下,谷歌匆忙推出了聊天機器人Bard,但市場普遍認為其性能遠遜於ChatGPT。

近一年之後,當谷歌的大語言模型Gemini終於準備就緒之際,卻又在圖像生成方面暴露出嚴重缺陷,令谷歌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大為失望,他直言不諱地稱之為「完全不可接受」。對於谷歌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在關鍵新技術領域展示領先地位時遭受的沉重打擊。

Gemini的延遲發布以及用戶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無疑揭示了這家矽谷巨頭在過去一年中試圖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占據領導地位的嘗試遭遇挫折。儘管谷歌在創造這項技術方面被普遍認為是核心力量,但現實卻並非如此。

01皮查伊:ChatGPT突然崛起讓我感到意外

憑藉開創性的搜尋引擎,谷歌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網際網路革命中嶄露頭角,隨後其業務逐步擴展到電子郵件、地圖等領域,並在2016年短暫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谷歌在25年前推出的搜尋引擎改變了在線信息瀏覽方式,然而,隨著像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有望帶來更大的變革,谷歌正面臨著失去主導地位的風險。

在谷歌步履蹣跚之際,其主要競爭對手微軟卻展現出了敏捷的姿態。這家軟體巨頭早早押注於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並迅速將其人工智慧驅動的Copilot服務嵌入到大多數主要軟體產品中,如今微軟已躍居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有跡象表明,谷歌已準備好做出更為協調一致的回應。儘管Gemini在發布初期遭遇了一些小故障,但它最終在科技圈獲得了積極評價,被視為OpenAI最新技術的有力競爭者,同時也是谷歌各項服務所急需的統一平台。

與此同時,最近有報導稱,谷歌正計劃在其搜尋引擎中增加付費的高級人工智慧服務。儘管與去年搜索及相關服務帶來的1750億美元廣告收入相比,訂閱收入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家核心業務完全依賴廣告的公司而言,這一轉變仍將是巨大的。

然而,谷歌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的道路上依然坎坷。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大公司的慣性、支離破碎的組織結構以及缺乏在整個公司範圍內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統一、連貫計劃,都阻礙了谷歌在這項技術上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努力。

這些人指出,谷歌的種種努力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制約,包括日益緊張的敵對派系關係、領導層缺乏明確方向,以及難以適應其作為搜索市場領軍者的地位。尤其是皮查伊,在谷歌的人工智慧產品發布與戰略規劃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

「這本質上是一個在巨大壓力下執行既定策略的問題,矽谷人稱之為戰時領導力,」羅布·萊瑟恩(Rob Lethern)說道,他曾在谷歌負責產品隱私事務,直至2023年3月離職。「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歷史經驗,可能就不會具備應對這種壓力所需的能力。」

皮查伊最近坦承,2022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在全球引起的轟動,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工智慧熱潮,確實出乎他的意料。

在史丹福大學的一次活動中,皮查伊聲稱自己多年前就已認識到人工智慧對谷歌所有產品的重要性。然而,他表示,公司對於大眾面對人工智慧表現出的熱情感到「驚訝」,「我對這條發展軌跡有不同的看法」。

皮查伊堅信,人工智慧的時代才剛剛開始。他說:「我覺得自己正站在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來迎接即將發生的事情,我們仍然處於人工智慧發展非常早期的階段。」

02谷歌AI團隊與其他部門爭奪資源

然而,谷歌對ChatGPT的初步反應卻暴露出其脆弱的一面。其首個匆忙推出的回應產品Bard未能扭轉局勢。在一次演示中,由於Bard機器人回答錯誤了一個問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了1000億美元。

圖2:位於加州山景城的谷歌園區內,一名員工正在工作。許多谷歌員工對公司缺乏明確的領導表示失望

Bard最終演變為Gemini,並於今年2月發布。但谷歌很快就被迫暫停了該機器人圖像生成工具對人物的生成功能,因為它被發現在不準確的語境中會生成錯誤的歷史人物。

一些谷歌內部人士將負面宣傳歸咎於這樣一個事實:作為搜索市場的領導者,谷歌的任何錯誤都會吸引過多的關注。他們表示,這導致該公司在採用新的人工智慧服務時猶豫不決,同時也使其在出現問題時受到過多的審視。

然而,文化和組織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多位離職和在職的谷歌高管稱公司內部派系林立:每個產品線都有各自的領導者,員工們被激勵著進行漸進式變革以優化產品,而非勇於創新或跨團隊協作。

關於如何實施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決策,在負責主要搜索和信息服務的部門之間引發爭議,如計算平台(涵蓋Android和Chrome瀏覽器)、雲端運算(包含Gmail和生產力應用),以及YouTube等。許多離職員工將這種氛圍描述為一種眼睜睜看著冰山逼近,卻不願或無法改變航向的無奈。

一位了解谷歌內部運作的人士透露,嘗試新事物的人工智慧團隊與「力求保持現有成果」的搜索和廣告團隊之間存在明顯的摩擦。他感嘆道:「谷歌宛如一個民族國家,公司內部充滿了官僚氣息。」

皮查伊承認,谷歌的龐大規模確實帶來了挑戰。「規模並不總是優勢,」他本周表示,因為它讓「快速行動並維持冒險文化」變得愈發困難。他進一步補充說,「與直覺相反的是:事情越成功,人們就越傾向於規避風險。」

作為回應,這位谷歌執行長表示,他正在有意識地努力「在系統中創造人們可以做新事情的能力」。他舉例指出,谷歌去年利用一個名為「谷歌實驗室」(Google Labs)的測試網站,推出了一項試驗性的新搜索服務,其中包括生成人工智慧功能。皮查伊說:「我們正努力使推出產品變得更為容易,而不必總是擔心打造一款具有谷歌完整品牌的產品。」

然而,許多谷歌員工對缺乏明確的領導表示失望,尤其是在最近幾輪裁員讓員工感到不安之後。

在谷歌工作了8年的軟體工程師黛安·赫什·特里奧特(Diane Hirsh Theriault)今年1月在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上寫道,針對最近的裁員,谷歌領導人「缺乏自己的真正願景」,而是「試圖指出一個模糊的方向(人工智慧),同時扼殺了自己的金鵝(核心搜索與廣告業務)」。

03 CEO變成了AI CPO

據谷歌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在這種不安的氛圍中,皮查伊介入了許多日常決策,比如決定如何在其產品中融入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一名員工表示,皮查伊實際上已經成為谷歌的「人工智慧首席產品官(AI CPO)」,這與其在2015年出任執行長前短暫擔任公司產品總監的角色頗為相似。

皮查伊是一位廣受歡迎的領導者,更傾向於通過達成共識來管理公司。然而,公司內部有些人擔憂,他低調的領導風格可能並不適合谷歌當前需要的果斷變革,以便縮小與微軟和OpenAI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差距。

一位內部人士警告稱,皮查伊過於深入地參與人工智慧產品的細節,可能會分散他作為執行長在更廣泛職責上的注意力。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內外的大股東正向皮查伊施壓,要求他採取更加激進和果斷的行動。

在應對ChatGPT推出後的一項重大舉措中,皮查伊於去年4月推動了其兩個人工智慧研究部門的合併,即總部位於倫敦的DeepMind和位於加州的谷歌大腦(Google Brain)。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戴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被任命為合併後的谷歌DeepMind部門負責人,這一任命賦予了他特權地位,但也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他們認為,將人工智慧引入公司服務應該是產品團隊的職責,而非研究人員。

一位在職員工透露,即使是在新合併的部門內部,也存在著抑制創業精神的派系和分歧。他們特別指出了Gemini研究團隊與那些專注於更基礎研究的團隊之間的不和。後者在獲取擴大人工智慧實驗所需的計算和其他編碼資源方面面臨困難,這導致他們錯失了創新的機會。

儘管內部傳言稱谷歌將進行類似的重組,如任命一名產品主管負責所有服務,但皮查伊仍將繼續擔任這一角色。然而,變化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長期負責人工智慧搜索體驗的高管伊莉莎白·里德(Elizabeth Reid)最近被任命為搜索業務主管。這是四年來谷歌首次由一名高管全面掌控其主要產品,也標誌著皮查伊開始尋找新一代的管理者。

然而,皮查伊的漸進式策略與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大膽行動形成了鮮明對比。納德拉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押注,包括斥資約130億美元與OpenAI結盟,對法國初創企業Mistral AI進行較小規模的投資,以及在微軟產品中廣泛推廣人工智慧功能。

04谷歌核心搜索業務面臨AI挑戰

與此同時,谷歌在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時面臨的一個潛在威脅在於,該技術可能對其核心搜索業務構成顛覆性挑戰。

分析人士和業內挑戰者指出,如果人工智慧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多問題的直接答案,那麼用戶點擊谷歌搜索結果中連結和廣告的需求可能會減少。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皮查伊在對其搜尋引擎進行重大改革時一直持謹慎態度的原因。

「他們需要仔細權衡如何逐步優化自己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向華爾街傳達正確的信息,並妥善應對股票市場的短期波動,」前谷歌實習生、現為人工智慧搜索應用Perplexity執行長的阿爾溫德·斯里尼瓦斯(Arvind Srinivas)表示,「谷歌並非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事實上,他們做任何事情都充滿風險。」

谷歌內部人士透露,該公司的廣告業務此前也曾經歷過類似的變革動盪,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智慧型手機的興起。然而,谷歌花費了數年時間才向廣告商和投資者證明,移動廣告同樣具有高效和盈利的潛力。

與此同時,皮查伊認為,那些過度擔憂人工智慧可能帶來顛覆性影響的人,正陷入關於谷歌的「一個常見誤區」,並忽視了谷歌歷史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強調,多年來,谷歌一直在努力直接回答用戶的某些查詢問題。

14年前,谷歌首次引入即時搜索服務,通過直接提供答案,引發了對其可能顛覆傳統網絡搜索服務的擔憂。自那時起,谷歌提供直接答案的努力始終在穩步推進。皮查伊表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點擊搜索結果變得愈發不便,這使得直接提供答案變得尤為重要。

儘管如此,皮查伊指出,用戶仍然繼續點擊谷歌的連結。他解釋說:「現在的不同之處在於,用於回答問題的技術正在不斷進步。」

然而,批評者認為,皮查伊可能低估了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破壞力。自去年5月以來,谷歌一直未公開披露其人工智慧搜索實驗的結果,儘管皮查伊在1月份聲稱,這些實驗所提供的連結數量甚至超過了傳統的谷歌搜索結果。該公司還在其主要搜尋引擎中首次對一些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進行了有限測試。

目前,谷歌面臨的迫切需求——提供人工智慧生成的搜索結果——所承受的直接壓力可能已有所緩解。自從一年前微軟在其搜尋引擎必應中率先加入人工智慧驅動的元素以來,其在網際網路搜索流量中所占份額已小幅上升。然而,根據Statcounter的數據,必應在全球搜索市場的份額僅為4.4%,尚不足以對擁有89.5%市場份額的谷歌構成嚴重威脅。

然而,谷歌在全面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方面所需的時間越長,網際網路用戶轉向競爭對手的聊天機器人或其他人工智慧服務的風險就越大。谷歌前高管羅布·萊瑟恩(Rob Leathern)指出:「考慮到谷歌所擁有的一切,我仍然認為現在很難斷言他們會失敗。我們堅信他們有能力做得更好,並有望在這個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騰訊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7/204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