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縱覽社交媒體40年發展史

天天泡在微博上和微信上的人們,往往有一種錯覺,以為這兩個產品才真正代表「社交」:一個是社交媒體,一個是社交網絡。拋卻抄襲——或者說微創新——不說,從「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的發展史來看,這種認識也是極其淺薄的。

天天泡在微博上和微信上的人們,往往有一種錯覺,以為這兩個產品才真正代表「社交」:一個是社交媒體,一個是社交網絡。拋卻抄襲——或者說微創新——不說,從「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的發展史來看,這種認識也是極其淺薄的。

1971 年,人類第一封電子郵件誕生。其緣起就是為了方便阿帕網(ARPANET)項目的科學家們互相之間分享研究成果。1991 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web)成立,其緣起也是來自於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創造的「超連結」傳輸方式,他早在 1980 年就開始構建超文本在線編輯資料庫 ENQUIRE 項目。在大家耳熟能詳的 Facebook、Twitter 之前——這裡不談中國或其他國家的模仿者——類似的同學交友網站有 Classmates,早期搜尋引擎有 Ask.com,博客工具有 Blogger 和 LiveJournal。等等。

是的,「社交媒體」的發展史有足夠漫長的 40 年歷史,既不是 Facebook、Twitter 開始,更不是從人人網、飯否、微博開始。感謝 copyblogger 製作的這幅信息圖,又把人們的視線拉回到了過去的 40 年歷史長河。《舊唐書》有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社交媒體的發展同樣如此,想對社交媒體發展史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請一定不要錯過這幅歷史畫卷。

史前時代:你不了解的「社交」

1971 年,ARPA 項目的科學家發出世界第一封電子郵件,使用「@」區分用戶名與地址

1980 年,新聞組(usenet)誕生,他們閱讀並傳播電子公告板上的內容,並組成數千個「群」在公告板上討論科學、音樂、文學和體育

1991 年,伯納斯·李經過多年實踐和改進,創辦了以「超連結」為特徵的全球資訊網(WWW)

1994 年,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學生 Justin Hall 建立自己的個人站點「Justin’s Links from the Underground」,與外部網絡開始互聯。Justin Hall 把這個站點更新了 11 年,因為被稱為「個人博客元勛」(founding father)。

1995 年,Classmates.com 成立,旨在幫助曾經的幼兒園同學、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重新取得聯繫;Classmates.com 在 2008 年的時候還擁有 5000 萬會員,到 2010 年才跌出社交網站 TOP 10。這裡有一個羅曼蒂克的鮮活例子:Ray Sears 在 Classmates.com 上找到了自己七年級的女友,他通過站內信息工具問她還記不記得他,她回答「我怎能忘記我的初戀」。於是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並生下兩子。

1996 年,早期搜尋引擎 Ask.com 上線,它允許人們用自然語言提問,而非關鍵詞(比如:「今天上映什麼電影」,而不是「10月23日 電影 上映」)。

1997 年,美國在線實時交流工具 AIM 上線;在這一年,一位名為 Jorn Barger 的先鋒博客作者創造了「weblog」一詞。

1998 年,在線日記社區 Open Diary 上線,它允許人們即使不懂 HTML 知識也可以發布公開或私密日記。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實現人們可以在別人的日誌里進行評論回復。

1999 年,博客工具 Blogger 和 LiveJournal 出現;後來 Blogger 在 2003 年被 Google 收購,但該產品目前仍然存在——全球科技公司之間的專利站捧紅的 FOSS Patent 就是用 Blogger 建的網站。

中世紀:Facebook 前不是只有黑暗

2000 年,Jimmy Wales 和 Larry Sanger 共同成立 Wikipedia,這是全球首個開源、在線、協作而成的百科全書,完全不同於《大英百科全書》的編撰方式。Wiki 的用戶在第一年就貢獻了 20000 個在線詞條。目前維基百科仍然堅持募捐的方式籌措營運資金,2011 年底他們募集 2000 萬美元來維持 2012 年的營運。

2001 年,Meetup.com 網站成立,專注於線下交友。這個網站大家應該比較陌生,但是如果告訴你這個有著 12 年歷史的網站,現在每月還有 34 萬個群組舉行線下活動,你應該會感到詫異了。網站的創建者是 Scott Heiferman,2001 年「9·11」事件以後,他成立了 Meetup.com 來幫助人們互相聯繫——而且不只是線上的。Meetup.com 是一個興趣交友網站,他鼓勵人們走出各自孤立的家門,去與志趣相投者交友、聊天。現在它每月會有 34 萬個群組在當地社區進行聚會,一起吃喝玩樂、聊天、社交甚至學習。

2002 年,Friendster 上線,這是首家用戶規模達到 100 萬的社交網絡。Friendster 開創了通過個人主頁進行交友的先河,在它兩年之後,Facebook 正式在哈佛大學寢室上線。目前在 Facebook 的攻勢下,Friendster 在全球範圍內基本式微,不過在印尼和菲律賓仍然受歡迎——有意思的是,Facebook 在這兩個國家也極其受歡迎,看來東南亞人民有強烈的社交欲望。

2003 年,面向青少年和青年群體的 MySpace 上線,它再一次刷新了社交網絡的成長速度:一個月註冊量突破 100 萬。MySpace 發展到後來涉黃和無謂謾罵逐漸增多,管理者不加規範,以致難以擴大用戶,最終被出售。如果說 2005 年賣給新聞集團的 5.8 億象徵著它是未來的新星,那麼 2011 年 3500 萬美元賤賣給廣告商則意味著這顆流量隕落。

2003 年上線的還有 WordPress,它由全球各地的幾百名網友通過在線協作創建, 目前在全球已經擁有數千萬用戶——截止 2011 年 12 月,發布一年的 WordPress 3.0 獲得了 6500 萬次下載。與 WordPress 相關的故事不計其數,信息圖中講到它幫助一個自閉症女孩走出病症的故事,這個叫 Carly Fleishmann 通過在電腦上敲打文字的方式使自己擺脫了自閉症;隨後她創辦了 Carly’s Voice 的 WordPress 個人博客,幫助其他人擺脫自閉症。

鼎盛時代:Facebook 光芒沒有遮蓋住一切

2004 年,Facebook 成立,根據 7 月 Facebook 上市後的首份財報,Facebook 目前每月有 9.55 億用戶活躍用戶(MAU),每月移動平台活躍用戶數有 5.43 億。

2004 年同年創立的還有 flickr,現在它依然是非常活躍的圖片社區,只不過東家已經變成了雅虎。

2005 年,YouTube 成立,它在成立後迅速被 Google 相中,2006 年從 Google 那裡得到的收購價是 16.5 億美元。

2006 年,Twitter 成立,由於它內容限制在 140 字以內,它迅速成為方便的交流工具和強大的自媒體平台。

2006 年成立的還有 Spotify,它現在是社交音樂分享型應用的典型,擁有1500 萬MAU 和 400 萬付費用戶。

2007 年,輕博客平台 Tumblr 成立,目前該平台上有 7700 萬個博客;根據 2011 年 7 月的數據,該網站每月的獨立訪問量是 1340 萬。信息圖中舉到一個例子,一個名叫 Ana White 的女木匠在 Tumblr 上開通博客分享自己對木匠工作的喜愛,現在她的博客每月訪問量有 300 萬,所獲得的廣告收入足以養家。

2008 年,Groupon 上線,是國際上最大的團購網站,但近一年股價跌逾 80%,一直走下坡路。

2009 年,Foursquare 上線,以「簽到」(check-in)組建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網絡,Foursquare 成立於紐約市,每年 4 月 16 日在紐約擁有一個獨特的「4SQ 日」。截止今年 4 月,Foursquare 擁有 2000 萬註冊用戶數。

2010 年,Google 圍繞最成功的產品 Gmail 推出微博客和溝通工具 Google Buzz 上線,但這是一個失敗的產品,2011 年12 月 15 日徹底被 Google 終結。

2011 年,Google Buzz 的繼承者 Google+ 上線,根據今年 9 月的數據,Google+ 目前擁有 4 億註冊用戶,每月 1 億活躍用戶。

2012 年 Pinterest 呈現爆發式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在 2011 年底被 TechCrunch 評為「年度最佳創業公司」,它是目前網站史上最快達到 1000 萬獨立訪客的網站。

(註:copyblogger 的信息圖中漏掉了 LinkedIn,這個職場社交網站成立於 2003 年,目前在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 1.75 億註冊用戶;股價呈上升趨勢,市值 113 億美元。)

完整信息圖見下方: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愛范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023/26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