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經濟亂象紛呈 民眾存款「不翼而飛」

—江蘇農合社停業理事長易主 3200萬存款無法兌付

在周邊的民眾看來,這顯然一個比較正規的機構。尤其當地的媒體將此作為農村金融的一大創舉報導,遠近的民眾此前將其視同「銀行」也不足為怪了。

當地居民王女士回憶說,這家「銀行」開業前可熱鬧了,「銀行」雇專人到全鎮1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以及墮胎、車流和居民匯集地發放廣告,宣傳這家「銀行」年利息達到7%,是普通銀行的一倍多。

「1萬塊錢存一年,利息有700多塊錢。」磚牆鎮經營一家農資店的女店主介紹。多名儲戶透露,因為利息是普通銀行的一倍多,而且隨存隨取,並且政府也很重視,就熟人帶熟人過去了。實際操作中,這些儲戶的存款往往都達到了10%的年利率。

高淳區是南京有名的蟹業養殖基地,今年3月28日,才正式廢縣轉區。

而磚牆鎮區域面積70多平方公里,約3.4萬人口,是區政府所在地,合作社開業消息在村頭巷尾散播開。

一些儲戶在合作社工作人員下鄉「業務推廣」之際被「吸存」。儲戶沈先生說,剛開始,他們對工作人員的「推銷」半信半疑,後來大夥陸續去問當地人民銀行以及別的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反饋的意見是,「這個合作社也不是誰想開就能開的,不僅要農工委批准,平常還會對其監管,應該靠譜。」

農村合作社是中央為了推進農村經濟建設,配套的一項農村金融服務的改革創新之一。

2006年12月,銀監會出台《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若干意見》,准許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新設銀行,批准在農村設立村鎮銀行、信用合作組織、專營貸款業務的銀行全資子公司。2007年2月4日,銀監會印發了《農村資金互助社示範章程》。

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前述政策出台細則。合作社試點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鋪開,江蘇顯然走得靠前。

江蘇省曾公布過一組信息,截至2012年底,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5.8萬家,入社農戶913萬戶,占江蘇全省農戶數的61.4%,成為新型經營主體的重要力量。

監管缺失

「按理(合作社)必須嚴控風險,全程監管,審慎經營。」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整個過程基本沒有任何監管的風險警示或者公示性材料」。

「農民資金合作社沒正式納入金融監管機構之列。」當地銀監系統一名工作人員透露。另一方面,雖然地方農經委等地方政府機構有對其實施監管,但卻也沒有特別清晰的細則規定監管職責。

高淳根據南京市政府《關於開展農民資金專業合作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編號為「寧政辦發[2009]72號」精神出台細則。

文件編號為「高委農(2010)33號」的一份「關於印發《農民資金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要點》的通知」上顯示,農民資金專業合作社是指以一定區域範圍內農民為主體,以吸收社員股金、互助金等為資金來源,主要用於投放社員生產生活所需資金的「民辦、民管、民收益、民擔風險」的互助性資金專業服務組織。文件下發時間為2010年12月份。

此時,作為當地第二家合作社的磚牆農民資金合作社已經成立了4個多月。

從前述文件規定的細則看出,規模適度和風險可控。農民至少占成員總數的80%;單個成員股金所占比重不超過10%,互助金不超過10萬元;本社總規模不超過2000萬元(股金+互助金總額);單個成員融資一般在3萬元以下,最高不超過10萬元。

同時,合作社並沒有吸存功能,儲戶所謂的「存款」利息合規講法應該是「社員互助金占用費率」,且「原則上不高於當地金融單位同期同檔貸款利率。」

事發後,合作社的違規操作,才開始浮出水面。比如在2010年8月成立後,以「存款」名義公開在這些儲戶中違規吸存。而事發後,被捲走的儲戶資金初步統計的3200萬元也已遠遠高出了政策規定的「本社總規模」2000萬元。

「因為在對合作社的監管中涉嫌存在問題,當地政府農經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正在接受檢察機關的調查。」高淳區政法系統一名工作人員透露。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626/31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