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三中全會「爆炸性」內容曝光 堪稱40年來最大動作

繼9月中旬有消息稱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導擬定稿(初稿)已經下發至省部級官員後,9月30日,中共黨媒人民網轄下的「強國社區」發表一篇三中全會內容的「爆炸性」文章。文章所爆料內容不是此前「蜻蜓點水」般透露的報告基調,而是透露了此次會議的三大改革點。

三中全會被看作是習李上台第一次最高權力部門全面政策規劃宣示。早在7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武漢講話,其內容就被視為11月報告的基調。近日,中國總理李克強極力支持的上海自貿區的掛牌,也被列為三中全會的一個「樣板」。到目前為止,三中全會報告內容一直為外界關注,猜測不斷。此次的爆料稱,三中全會上將強調繼續改革,其主要涉及設立新型反腐機制和機構、經濟改革方案(核心為調整中央地方分稅制),以及地方政府職能轉變方案。

三萬字提要李為主馬汪為輔

早在9月中旬,就有消息爆料稱,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擬定稿已經下發至省部級官員,徵求意見。據悉,下發的文件起草是由李克強直接負責,主要助手為馬凱和汪洋。全文從最初的15萬字精簡提煉至3萬字,歷時5個月。

事實上,在1989年以後,中國改革一度停滯,最終在1992年再次啟動,並以「三步曲」完成了一次改革的大推進。此次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第二步。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並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作出部署。「改革」在報告中被提到了86次,其中多次提到「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緊接著,十八大後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在2013年「明確提出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按照黨內文件起草慣例,如不出意外,在徵詢黨內高級幹部意見後,報告起草小組會將就擬定稿繼續進行修改,屆時在今年11月召開的三中全會上露出「真容」。

9月14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中國增長模式抉擇——前瞻十八屆三中全會」讀書會上介紹,一般重大的改革要推進三件事:第一是確定改革目標,第二是制定總體規劃,第三是執行總體規劃、全面推進改革。據吳敬璉介紹,2012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確定了目標。今年11月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希望能夠制定出一個好的改革路線圖。三中全會以後,關鍵任務是執行。

有消息人士分析稱,對於各界關注的財稅體制改革是否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牛鼻子」,該項改革難度很大。

三中全會主要改革方案內容

第一個內容是三中全會將提出新型的反腐機制,包括三個主要內容。

一是各地法院獨立出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由北京通過最高法直接領導,撥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決定。

二是把監察局和反貪局從行政序列中獨立出來,參照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模式,變成一個獨立的由上至下的獨立機構,不受地方政府和黨委領導。中紀委直接管理反腐敗局,各省市分支機構直接由總局領導,撥款和人事由總局決定。各地方反貪腐局官員採取三年任期,定期調換。

三是加強人大的作用。加強人大代表豁免權,使人大代表真正作為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對官員實行監督,並立法賦予更大的彈劾權力。

第二個內容是經濟繼續改革開放。其中也有三大重點,一是降低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規範地方政府發債行為。二是農村集體土地進入市場流轉,使鄉村居民最大程度享受集體土地增值帶來的利益。三是重新調整分稅制,中央、省、市、縣、鄉鎮五級財政,調整為中央、省、市縣三級財政。地方政府自主事權必須和財政收入基本匹配。在適當時機開徵遺產稅和房地產稅,補充地方收入。

第三個內容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主要精神是減少政府干預權力,對各級政府事權進行大幅度調整。其中包括精簡機構和人員,減少對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直接管理,通過大的政策對社會及宏觀經濟進行管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地方政府改革最關鍵

在三中全會報告中,中共政府上收部分事權,提要中建議可上收的事權包括司法、社保、教育、醫療(包括全民醫療保險)、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方面。也就是說,對於地方政府改革的篇章也占據一定位置,一方面是對地方政府機構人員的精簡,另一方面則是對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

預計,未來九年內,地方政府需要精簡五分之一的機構人員。中國以往採取由上至下的條塊管理體制,上級指定政策,下級政府則負責實施。未來中低層政府部門的決策權力將大大增加,但對其的限制也將會有明確的條文規定。

同時,中共還將減少經濟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政府機構,地方政府官員業績,與GDP脫鉤。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放寬對非政府組織建立的審批,並逐步過渡到登記制度。鼓勵社區組織、行業同業組織、社會服務組織等的發展。減少地方政府對市場干預程度,禁止採取地方市場區隔,杜絕地方企業壟斷地方行業現象。

對於地方政府事權的調整,有分析人士認為,各地政府官員如果不轉變觀念,這次調整對他們會產生很大挑戰。18屆三中全會對地方政府職能權力的調整,將「極具突破性」,是「最近四十年以來最大」的動作,也是目前爭議最大的問題。

法院將獨立於地方政府

曝光的消息中,其中一點就是法院獨立於政法委。在中國政治制度設計中,司法體系收到中央與地方黨組織系統的領導,依附於自上而下的政法系統管理,並且受制於地方政權機構的財政限制。在涉及到體制內相關人員和利益的司法審判中,司法過程和結果往往難保獨立和公正,甚至成為維繫和謀取權力與利益的工具。

不過,中共兩會後的嚴判重刑儘管引發爭議,但有分析人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積極因素。在近期這些被重判的案件中,夏俊峰和王書金是底層民眾,曾成傑是民營企業家、李天一是官宦子弟、劉志軍是中央部長,薄熙來更是政治份量極重的封疆大吏。

不管這些人代表哪一個社會群體符號,近幾個月的司法審判,其實都不免引發社會多個方面的微詞。不過,在各司法程序運行過程中,客觀上的確是一一排除體制、權力、輿論等方面影響。這是不能否認的,而且其體現出來的司法獨立精神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為此,這也成為三中全會將確立「法院獨立於地方政府」的佐證。

用收權進行放權改革?

廣東省一位官員私下表示,三中全會將要求政府放權,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但具體的內容卻是中央收權,這種以收權進行放權的改革最讓地方政府官員們不滿。「這不是南轅北轍嗎?」他質疑說,「這種改革可能只是為了北京高層的利益」。

一位相當熟悉北京政情內幕的分析人士認為,三中全會的改革方案,是過去兩年中國大陸熱議的所謂「頂層設計」的一個結果。中共高層認為,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已經達到極限,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石頭已經摸不著了」,必須設計更為可靠的橋樑,才能引導中國改革走向成功。

他透露說,北京原來還想要對省級地域進行重新行政劃分,徹底打破過去存在的地域界限,但考慮到一次推出太多衝擊性大的措施,可能對整體改革不利而延緩。據說北京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宣布更多的省級「直轄市」,以剝離目前過大的地方權力。深圳、青島、大連、溫州和廈門等市,都可能在第一批直轄市名單之中。

不過,有觀察人士表示,中國幅員廣大,各地發展極為不平衡,中央的統一政策在各地形成的治理效果極為不同,如果要全面發展,北京反而應該下放更多社會和經濟長遠發展的決策權力,使得不同地區和地域發展出和當地水平適應的長期策略,甚至可以包括不同的稅收政策。但他也認為,在大一統的慣性思維之下,這種可能性「非常之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019/34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