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014年看漲2017年前看跌的10個理由

Reuters圖片

看漲是件有趣的事情。非常有趣。你可以積累財富。並且感覺很棒。這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那麼,請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不能既看漲又看跌?或者今天看漲,明天看跌?反之亦然:今天看跌,對未來看漲?你可以這樣。成為贏家。這至關重要。為什麼?首先,請記住,每位投資者有88%的決定都是在潛意識裡做出的。由內心呼聲左右的。下文將講述一些背景,一小段歷史:

在橫盤整理了10年後,道瓊斯指數從1982年777點的低谷開始了18年的漫長漲勢,並於2000年時一路升至令人擔憂的高位11,722點……隨後,道瓊指數於2002年跌至7,286點……為期五年的新牛市接踵而至,道瓊指數在2007年時升至新高14,164點……繼再次下跌至6,547點後,道瓊指數現在已經突破了15,700點,在帶來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在2013年創下了35年以來的新高。

很多樂觀主義者認為,本輪牛市將延續至2014年,代表人物是美林(Merrill Lynch)的策略師麥可·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和知名經濟學家魯里埃爾·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有些人甚至認為本輪牛市將一直延續至2017年,並複製股市在2002年至2008年之間的大漲走勢。但是,近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樂觀。

為什麼?因為2013年是一個轉折年。與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加里·席林(Gary Shilling)、彼得·席夫(Peter Schiff)、傑弗里·甘德拉齊(Jeffrey Gundlach)和其他看跌人士此前撰寫的預警類專欄相比較,有些人把如今看漲市場的一些專欄視作了反向指標。記得格羅斯有關30年的債券牛市可能已經在4月29日終結的警告嗎?此後,哈特尼特和羅比尼還發表了看漲言論。

隨著年末的來臨,各種想法的較量又開始了。熊派再度放言:香港永遠的熊市主義者麥嘉華(Marc Faber)和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的策略師鮑勃·簡尤(Bob Janjuah)正在重申看跌人士此前發表的災難警告。投資者們問道:我變得不理智了嗎?我是否可以既看漲又看跌?今天看漲?明天看跌?既多頭又空頭?然後再今天看跌?明天看漲?可以,這再正常不過了。

心理課:你只能看到你已經相信的事情

實際上,這些反應並不意外。行為研究告訴我們,在88%的情況下,我們的決定都是在潛意識裡不知不覺地做出來的;華爾街和大眾希望在90%的時間裡都看漲,卻仍然相信我們是理智的、有邏輯的、不矛盾的,儘管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是的,投資者總是不出所料地毫無理性。

「一個人相信什麼,就會看見什麼」是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原理。銀行家、經紀人、交易商和專家們都知道你只能看到你相信的事情。所以他們會告訴你你希望聽到的話,認同你的投資觀,並對你進行操縱。

反過來:「一個人不相信什麼,就永遠也看不到它。」我們往往會屏蔽掉與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數據。在交易之前,我們永遠也看不清全部的事實。我們反而會尋找那些支持我們已有觀點的事實。並且錯過很多信息。請記住,不管你是看漲還是看跌、樂觀還是悲觀、自由還是保守,你只能看到你相信的事情。

10個問題測試你是否今天看漲?明天看跌?

首先讓我們明確一點:問題的答案沒有對錯之分。就是這樣。你完全可以做自己。基本的心理問題。接受它。你的大腦是一台容易出故障的計算機。在前文中,我們主要對牛市做了回顧。但是,很多投資者在2000年至2003年和2007年至2009年的熊市中也損失了不少財富。

贏還是輸?我們只關注我們相信的事情。只關注我們想看到的事情。只關注我們認同的真理?只關注先入為主的、往往已經過時的事實。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們的世界觀往往既不正確也不現實。但是,這就是我們的世界觀。

所以,無論對錯、好壞、正誤、理性或荒謬、有趣或無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正是我們所堅信的,是我們的現實,也回答了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接受自己是誰,這裡無關對與錯。

請認真地進行如下測試。你是誰?牛派?熊派?何時?你現在相信下面的哪些觀點?下面沒有棘手的問題。捫心自問,你何時是牛派?何時是熊派?你是否認同和贊成下面這10位意見領袖的觀點?或是和他們的意見相左?你的觀點今年是否發生了變化?

1.投資者的大腦是一台經常發生硬碟故障的計算機

我們的大腦會發生很多故障。《行為金融學進展》(Advances in Behavioral Finance)的編輯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稱:「人類的大腦是一台處理器速度很慢、記憶體既小又不可靠的PC電腦……位於我兩耳之間的PC電腦存在的硬碟故障多到我自己都不願留意。」並且塞勒還稱,華爾街就喜歡這樣,「他們需要不理性、消息閉塞、偏好奇怪的投資者」。

2.交易越頻繁,你賺得就越少

金融學教授特里·奧迪恩(Terry Odean)和布拉德·巴伯(Brad Barber)進行的研究發現,買入持有型投資者每年會對投資組合中2%的資產進行調整。而活躍型投資者的調整比例為258%,不過他們的獲利卻比買入持有型投資者少了三分之一。如果計入納稅和壓力的話,差距就更大了。對中國投資者的研究顯示了相似的結果。但是,活躍型投資者的數量還是遠高於買入持有型投資者。

3.大到不能倒的交易商在某月的23天中都日賺一億美元以上

福布斯》(Forbes)寫道:「即使在金融市場崩潰之際……高頻交易商總計獲取了210億美元的利潤。」他們以毫秒為單位來思考,熱愛各種算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押下賭注,並管理著規模高達650萬億美元的全球衍生品市場。在2010年的某一個月中,高盛(Goldman)的交易部門在其中的23天中都日賺一億美元以上。

4.華爾街把你股票收益的三分之一都據為己有

先鋒集團(Vanguard)的創始人傑克·博格爾(Jack Bogle)稱:「共同基金的管理人士從股市的賭桌上斂取了大量財富」:管理費0.9%。其他費用0.6%。此外還有「隱藏著的至少0.8%的交易費用」。在7%的股市收益中,投資者只得到了4%,繳稅後投資者的收益還將進一步縮水。

5.專業顧問拿著你的錢盲目亂猜

在《思考,快與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也運用了賭博的比喻:投資經理的選股技巧「與其說像打撲克,還不如說是擲骰子」。投資經理選取的股票「不比盲目亂猜的好到哪兒去」。更糟糕的是,「幾乎所有的職業選股者都是這樣,不管他們本人是否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6.足夠維持200年的原油儲備將在50年內毀滅地球

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湯姆·多修(Tom Donohue)表示,全球擁有「1.4萬億桶原油,足以供人類使用至少200年」。天然氣足夠維持120年。煤炭足夠維持450年。但是環境學家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警告稱,開採造成的環境污染將在50年內毀滅人類。

7.到2100年時,美國將成為一個艱苦的、幾乎沒有增長的經濟體

在研究論文《美國的經濟增長結束了嗎?》(Is U.S. economic growth over?)中,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警告稱,新科技無法阻止美國經濟走向衰落。在1750年和美國工業革命之前的幾個世紀中,美國的GDP增速一直在1%之下。隨後GDP增速升至2.5%以上,一直到大約30年前。如今,美國的GDP增速疲弱,平均為1.8%。未來,美國將回歸至幾乎沒有增長、增速低於1%的狀態中,就像1750年以前那樣。

8.資本主義不久後將不再是世界經濟的引擎

在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中,耶魯大學(Yale)的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是這樣評價2008年金融危機的:《全球經濟將無法復甦,永遠不會》(The Global Economy Won't Recover, Now or Ever)。我們「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已經存在了大約500年……並且運作得相當出色。但是,與所有的體系一樣,它已經發生了變化……脫離了平衡狀態」。現在「基本的政治鬥爭已經不再是哪種社會體系將取代資本主義,也不是資本主義是否該生存下去的問題了」。在《外交政策》中,金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警告稱,「美利堅帝國的陷落正在突然加速,就像一輛提速的跑車……就像一個黑夜裡的竊賊」。

9.地球無法養活100億人口

傑里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創建的GMO公司管理著1,120億美元的資產。他通過研究指出,地球到2050年時將無法養活那時的全球預計總人口100億人,這個數目比現在多出了30億人:「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我們將反覆受到碳氫化合物、金屬、水,特別是肥料短缺的壓力。不過,全球農業承受的壓力無疑將是最大的」,這是一種對產量的壓力。地球無法養活100億人口。

10.即使全球人口不增長,我們也需要六個地球才能生存下去

人類學家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崩潰》(Collapse)一書中說道:「真正重要的並不是人口數量,而是人口對環境的影響。」已開發國家消耗的資源與丟棄的廢物都是不已開發國家的32倍。如果地球上的70億人全部按照美國的水平消耗資源的話,那麼我們需要六個地球才能生存。我們不斷升級的生活需求將觸發更多戰爭、荒、流行病、洪水、大火和止步不前的經濟,這將令10年前五角大樓的預言成為現實:2020年戰爭將成為人類生活的主旋律。

所以你是看漲還是看跌?一直如此?或是兩種皆有?今天看漲,明天看跌?此前看跌,但是對未來看漲?這種矛盾與我們的轉變都是完全正常的。這是人類的基本心理。但是很多人拒絕承認。對自己甚至都拒絕承認。記住,我們有88%的決定都是在潛意識裡做出的。我們不出所料地毫無理性,即使在我們確信自己非常理性的情況下。

事實是,大多數人都是矛盾的。這是自然而然,再正常不過的……並且人類的心理可能隨時會發生變化。所以相信你內心的聲音,相信你自己。是的,你可以既看漲又看跌,反之亦然。

作者Paul B. Farrell。譯自MarketWatch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209/35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