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財新《新世紀》:長三角樓市掉頭

4月中旬起,萬科在杭州也開始變著法子的降價了。如果說此前的杭州個別樓盤降價被解讀為個案,那麼標杆房企萬科的降價之舉,被外界認為是開發商們扛不住了。因為在上一輪的樓市寒冬中,正是萬科扣響了降價第一槍。

在萬科降價前後,九龍倉、綠城等品牌房企也在部分區域的部分項目「降價跑量」。長三角的樓市整體呈現低迷態勢,降價雖然還不是普遍現象,但滯銷已悄然而至。

上海為例,2013年全國房價漲幅居首的上海在今年一季度迎來了成交低谷。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上海樓市共計成交商品住宅17631套,環比下滑42.6%,同比萎縮達31.2%;總計成交面積206.0萬平方米,環比縮減43.8%,同比也下滑了33.5%。

「這次『狼』真的可能來了。」房產諮詢機構億翰智庫分析,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樓市下行和2011年政策調控原因不同,此次市場變化可能預示著,房地產市場或將由供給主導轉變為需求主導。

房地產市場本來就是開發商和買房人之間的心理博弈。在最近這波非政策直接調控導致的市場自發調節中,持幣觀望的買房人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救市的傳聞也開始傳出,杭州、溫州、台州的限購令鬆綁時有反覆,無錫則在4月中旬出台了「購房可設籍」的新政救市。

真降還是假摔?

風起於青萍之末。

杭州本輪降價潮始於二月中旬同一板塊兩個項目的價格戰。2月18日晚,杭州拱墅區城北板塊住宅項目「德信·北海公園」宣布均價直降3000元。24小時內,一街之隔的同類項目「天鴻·香榭里」決定均價直降4000元。隨後引發了後者老業主的「房鬧」事件。

這兩家開發商的價格戰打破了行業堅守價格的默契,脆弱的樓市供需關係始發裂痕。

杭州當地一家中型房企的總經理告訴財新記者,從那開始,購房者的心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觀望情緒加重,該公司在銷兩個項目的蓄客很難再推進成交,公司不得不調整議價空間。

在市場雙方僵持的狀況下,杭州市場的高庫存壓頂,一些開發商採取了搶跑策略,杭州市中心地段的武林壹號、玉榕莊等高端項目隨後也進行了或明或暗的降價促銷。在本地房企率先跑盤之後,品牌房企也撐不住了,九龍倉、萬科、綠城相繼加入降價促銷跑盤的隊伍。

降價是開發商最為糾結的痛點,既想用降價消息來吸引客戶銷量跑盤,又擔心直言降價會引起老業主房鬧和品牌形象損耗。

萬科開始對杭州項目採取多種方式的降價促銷。例如在同一個項目做不同標準的裝修,對應不同的價格。萬科「大家錢塘府」4月中旬推出的100多套房源,包括89平方米的小戶型和130多平方米的大戶型,做簡單裝修,相比「豪華裝修版」,每套總價降幅達40萬-50萬元左右。

「在市場下行的過程中,降價的時間點很重要,最早降價的或許可以吸引一部分買房人,跟跑的則不一定。」杭州欣盛房產總經理李曉桃告訴財新記者,對全國性房企來說,受制於集團規定的結轉周期,降價跑盤的動力更強。

房地產信息服務商克而瑞統計的數據顯示,在第一批降價跑盤的項目中,杭州天鴻香榭里、杭州德信北海公園、無錫龍湖灩瀾山、常州九龍倉國賓一號等項目推出的低價房幾乎都快速售罄,與預售價格相比,折扣幅度普遍在八折左右。其中,最低折扣的無錫龍湖灩瀾山推出200套房源,銷售均價4000元,與預售價格相比,打了六七折。

對上市房企來說,從去年末就開始下滑的成交量讓他們如坐針氈。港企九龍倉的周安橋告訴財新記者,「一二月的銷售落後於我們的預期,但前三個月總量超過了預期目標,主要原因是後來我們在一些城市調整了價格。」

九龍倉在其2013財年的最後一個月開始對多個項目進行降價促銷,杭州、常州、成都項目相繼下調了售價。九龍倉集團在2013年全年業績會上曾公布,今年在大陸的銷售目標是230億元。不過今年前兩月,在大陸的銷售額不到20億元。周安橋表示,若按這兩個月的銷售速度,九龍倉可能無法完成目標。

房企們清楚的知道,降價是雙刃劍,壓低利潤且跌易漲難。所以,一般開發商都先拿出尾盤試探,新盤更多是少量低開策略。

市場也並非鐵板一塊。過去幾年的限購政策之下,開發商將產品重心多轉向了剛需房型,但去年火熱的成交量透支了購買力。今年一季度改善型的偏高端住宅銷售情況相對較好,在上海市場,以高端產品御園、玉蘭花園為核心產品的融創綠城,以44.26億元的成交額問鼎上海房企銷量榜。

為什麼是長三角?

杭州打響降價頭炮的首要原因是庫存結構問題。杭州市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杭州市區可售商品住房76004套,可售面積998.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36.2%和32.6%,即使按去年月銷售5800套的速度,也需要13個月左右才能去庫存,而今年一季度杭州商品住房成交剛過萬套,為10112套。與官方口徑不同,克而瑞分析杭州市至一季度末的庫存消化周期高達24個月。

具體到區域小樣本,杭州市內的各個板塊也呈現出不同的特徵。城北板塊位於市區拱墅區與郊區餘杭區的交界處,在杭州市規劃中最初定位高新產業園區,政府五年前成立北部軟體園管委會,引來萬科、萬達、濱江、越秀等多家國內知名開發商開發項目。但在此過程中,該板塊產業聚集效應未成氣候。如今這裡成了一個純粹的大型新興住宅區,入住率並不高。

城北板塊降價項目周邊的兩公里範圍內,有六七個在售樓盤和八個待上市項目,其中不乏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的大盤。嚴酷的供需形勢和相對同質化的產品結構,造成樓盤之間白熱化競爭。去年年末開始,該區域項目去化速度就很緩慢,這令開發商急不可耐。

與杭州類似壓力的還有常州、寧波等供應量大的城市。受到成交規模縮減影響,多數典型城市庫存消化周期在加長。通常情況下,庫存消化周期一年左右較為平衡,高於18個月市場呈現供過於求,低於6個月則供不應求。

根據克而瑞的統計數據,至一季度末,杭州、寧波、常州、青島等城市庫存消化周期較長,均超過18個月;杭州、濟南、青島、瀋陽、長沙等城市消化周期同比延長了20%以上。

開發商財務周轉壓力也開始顯現。2012年年初房企買地的高成本、低利潤項目大多進入了結轉周期,致使房企利潤率有所下降。克而瑞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行業平均毛利率下降4.77個百分點。從行業的負債情況看,企業在2013年投資拿地集中,融資力度較大,2013年房企的行業平均淨負債率63.86%,同比上升1.17個百分點,有息債總額行業均值也有42.37%的增幅。

譽銀基金總裁閆紅星分析,在上一輪銀根緊縮的時候,為拓寬融資渠道,很多開發項目配置了信託、私募基金之類的高成本融資產品,面臨的兌付壓力也讓開發商的資金周轉壓力驟增。而銀根又在持續緊縮。「107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落地,對銀行資金池業務監管加強,房企通過信託或理財產品融資支持開發業務難度增加,導致資金面進一步惡化。

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閆紅星告訴財新記者,眼見住宅市場的低迷,資金也適時轉向,不再輕易投向住宅項目,轉而青睞有持續現金流回報的商業類房地產項目。他透露:「住宅類產品成為高危,有信託公司的工作人員駐點在項目上盯著,生怕出問題。」

長三角實體經濟的調整是樓市萎縮的重要原因。「杭州市場過去的外來資金主要來自溫州、台州,很多工貿企業拿著銀行貸款來炒房。近年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本地房產市場經歷了『腰斬』,再加上杭州限購嚴格,增量的購買力進不來。」杭州濱江房產集團副總經理朱立東說。

投資主體方面,長三角的實業也曾經是活躍力量。在樓市繁榮的時候,核心業務是服裝、皮鞋製造或是礦業的企業多涉足房地產開發。但在房地產市場高速成熟的環境下,相對於大型品牌開發商,他們在產品設計、營銷推廣和市場號召力等方面都缺乏競爭力。

隨著這些企業主體業務開始放緩,現金流受到影響時,降價發售成為必然。在杭州,雅戈爾、諾貝爾瓷磚等涉足房地產的企業,紛紛通過退地、轉讓股權、降價清盤的方式退出。

房市下一步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告訴財新記者:「對於大型開發企業來講,大幅降價往往可以快速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那些市場基本面本身存在供大於求現象的城市或區域板塊,將有可能發生大幅降價的現象。」

全員營銷是開發商應對銷量慘澹的直接辦法。在杭州,融創中國啟動的全員營銷策略引得本地其他開發商效仿,房產銷售紛紛走向了街頭開始拓展客源,提成點一升再升。上述杭州本地房企負責人稱,公司原來的提成點是千分之二,現在提到了千分之四,開發商給銷售代理公司的提成比例也有提高。

億翰智庫品牌經理韋駿傑分析,開發商的戰略決策還應該包括暫緩拿地,減少新開工,但是領先企業不願意就此失去規模領先的地位,二線企業則希望在波動的市場中打破現有格局,會更多考慮戰略性拿地,這就造成了土地市場整體上並沒有迅速變冷。

今年1月-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599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1月-2月還增長6.5%;土地成交價款1556億元,增長11.4%,增速提高2.5個百分點。

但新開工意願卻在明顯降低。1-3月份,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29090萬平方米,下降25.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27.2%,房屋竣工面積下降4.9%。

「越是糟糕的環境,迫使開發企業越追求安全邊際,這樣最重要的結果是帶來格局重組的機會。行業中的併購重組會增多,行業集中度提升速度會加快,對大型開發商的機會要比小開發商多很多。」億翰智庫分析,彎道超車對追趕型企業來說風險更大,內生性的因素將最終決定房企能否成功打破格局。而格局的變化會發生在行業見底之後一年,這和開發周期相關,所以判斷行業底部至關重要。

面對慘澹的樓市,地方政府也著急。一季度杭州市主城區地價平均溢價率為9.3%,較去年平均20.9%的溢價率有較大回落。2月和3月,餘杭、蕭山出讓價均無現場書面競價,其中一塊地以樓面價8017.54元/平方米成交,與半年前出讓的相鄰地塊相比,價差達1812元/平方米。

杭州市發改委在4月21日的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杭州房地產市場面臨下行風險,強調了房地產行業與杭州市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從一季度數據看,地方財政收入中,房地產相關稅收占比達29.7%;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占比達45.9%;實到外資中,房地產資金占比達69%」。

在此之前,杭州、常州等下行壓力大的地方政府已經牽頭組織過多個房企座談會,地方政府藉此傳達地產調控信息,表示將「進一步釋放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剛性需求」,限購令解除的消息偶有傳出。

在調控紅線之下,尚無地方政府明文解除限購令,但暗度陳倉的做法已有出爐。例如已降價的溫州樓市,當地政府認為泡沫已經得到應有的去除,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在「雙限」的紅線之下,悄然調整本地戶籍家庭的購房權限,此後又欲對購房資質認定、公積金貸款、產權變更等多項內容的綜合政策進行調整,旨在放開購房限制。

4月22日,無錫市印發戶籍新政,規定只要購買60平方米以上商品房就可設籍無錫,這是迄今為止三線城市最「大膽」的救市之舉。

但購房者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針對杭州等地降價消息,上海搜房網近日針對1402個購房者的樣本做了調查,逾四成受訪者進入觀望樓市的行列,這一數據與年初的13.1%對比,已經增加三成。

泰禾集團上海區域公司總經理沈宇嵩說,「成交量長期低迷,成交價長期不反彈」是樓市崩盤的徵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財新新世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29/39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