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德媒:中國的毒蘑菇

在關注中越領海爭端的同時,德國媒體也開始對另一種「中國式占領」感到擔憂。不知不覺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水果蔬菜生產大國。但其出口食品的質量,卻並不能讓人放心。

德國電視一台(DasErste)網站本周四(5月15日)在大眾服務類節目"加加減減"(plusminus)中關注中國進口食品安全。該節目委託專業調查機構對多種來自中國的食品進行檢查,結果讓人有所擔憂。

報導在開頭寫道:"許多消費者都認為來自中國的食品有安全風險。因為全世界沒有另外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大量使用農藥。這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就連中國官方的說法都承認有超過60%的水源受到污染,另外有大約六分之一的土地因重金屬含量過高而不適宜耕種。中國產食品總是能在各種檢查中引起人們的注意。歐盟記錄了所有歐洲範圍內處理食品違規的行為。中國悲劇性的首當其衝。"

對中國食品不放心

現在德國超市裡已經隨處可見中國產水果蔬菜

雖然歐洲已經加強了對中國產食品進口的檢查,但該專題節目希望知道,是否仍有許多含高濃度農藥的食品從中國進入德國。該節目委託一家權威實驗室,檢查了來自中國的三種食品。它們分別是:柚子、干香菇花生

報導指出:"對干香菇的檢查結果最應引起警惕。許多樣品的尼古丁含量超出法定值三倍。尼古丁在中國被用來抵禦蟲災。但歐洲和美國都禁止使用尼古丁來保護植物……在標為'野生蘑菇'的食品中,檢測人員發現了一些被歐盟禁止,或極具爭議的農藥。檢查結果雖然沒有超出法定最高值。但目前仍不清楚的是,這些食品的進口商為什麼不禁止其供貨方使用歐盟違禁類農藥。"

但也有一些來自中國的食品是可以放心享用的。報導稱:"對於柚子來說:警報可以解除。實驗室在樣品中只找到了一些常規的農藥痕跡,其含量符合法律規定。對花生的檢查發現其含鎘量非常高。但歐盟目前對此沒有上限規定。然而這些花生到了瑞士就無法被出售。"

作者寫道:"中國成為世界水果蔬菜生產大國的過程幾乎不為人知。因為許多來自中國的食材都只出現在加工過的食品中。對於這類食品來說,生產者沒有義務標明原材料產地。他們也不必就相關的詢問給出解答……2012年柏林、布蘭登堡地區學生感染諾如病毒的例子表明:來自中國的食材早就成為了我們每天的盤中餐。"

爭奪中國海的前哨戰

同時,德語媒體繼續關注不斷升級的中越爭端。《法蘭克福評論報》周四發表文章題為"爭奪中國海的前哨戰"(Scharmutzel um Chinas See)。

中國越來越蠻橫的希望把南中國海變為「中國南海」。

作者指出:"中國和其太平洋地區鄰國爆發爭端的時機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幾周前拜訪亞洲之後。華盛頓在烏克蘭敘利亞問題上明顯的保守態度讓各盟國倍感不安,動搖了它們對這把曾經的保護傘的信任。而北京看上去則更重視讓東南亞各國知道,華盛頓究竟是怎樣的一隻紙老虎。"

文章在最後寫道:"兩年以來,中國越來越蠻橫的希望把南中國海變為'中國南海'。北京方面看來是想通過在帕拉塞爾群島附近海域的衝突表明其堅定立場。從中國的邏輯來看,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菲律賓不久前將了中國海防力量一軍。馬尼拉曾成功突破中國船隻的攔阻,為一艘擱淺海軍艦艇完成補給任務。

來源:DW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517/39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