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BBC分析:被湮沒在歷史教科書中的抗戰歷史

國民政府軍抗日戰爭期間使用之鋼盔與號角

國民政府軍抗日戰爭期間使用之鋼盔與號角,鋼盔上彈孔清晰可見。

中國的八年抗戰至今仍是中日關係的障礙,但是各方對歷史的隱晦態度,讓人無法得以了解真貌。

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害的範圍遠較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得多,各國受害軍民更是可謂無法計數,對日後的歷史發展也影響深遠。

不過,各方對這段歷史都似乎選擇了「各自解讀」的方式,因此出現了官方版歷史和民間經歷大為不同的情況。

迴避「不光彩」歷史

最近英國的一個90歲老兵Gerald Fitzpatric,出版了一本有關緬甸仁安羌戰役的回憶錄,對當年馳援被圍英軍的中國遠征軍大為讚揚,並且他自己說要「斥責」英國官方避諱這段「不光彩」的歷史,要求官方正視。

的確,就算在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幾乎沒有任何提及中英兩軍共同作戰的文字介紹或者藏品,反而大多集中在海上的大西洋反潛保衛戰、在空中的不列顛保衛戰等等。

對新加坡的敗退、駐緬甸英軍部隊險些被全部殲滅,幾乎可以說是隻字不提,老兵自然對當初英軍司令官有所不滿,反而對遠來救援的孫立人將軍部隊大加讚揚。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外年表

孫立人將軍以及許多其他國民政府的所謂抗日名將因為都曾經與中共部隊作戰,因此北京方面曾將其視為敵人,很長一段時間避談孫將軍在緬甸的作戰。

 

解釋歷史

美國是近二十年,才逐漸有人知道當年在中國「以活人進行試驗」發展生化武器的「七三一部隊」在戰後並未受到法律制裁,反而被網羅至美國為其效力。

台灣雖然在兩蔣時期在歷史課本、媒體、電影、電視等方面採取大力宣傳國民黨抗日,但是也是到最近幾年才公開在二戰後的國共戰爭當中曾經請日本軍人為其顧問,另一方面也隱瞞了親共游擊隊在「對日抗戰」中的重要性。

現在的台灣分成了日本必須為二戰期間行為負責的一派、儘量避免在此一問題上表態的一派、認為不論日本在二戰期間有何錯誤,仍然比國民黨對台灣人好的一派,各派之間沒有交集,本身就無法有共識,也就難以讓他人信服。

中共以往則是一直宣稱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對日抗戰,直到最近的二十年才開始逐漸承認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中扮演的主要領導角色。

國共對峙的年代,當年組織「飛虎隊」援華對日作戰的美國人陳納德,也因為是和蔣介石關係密切等因素,其「飛虎隊」曾經是保衛中國大後方領空的主要力量這一事實也被中共官方忽略。

這些只是英美和兩岸對這段歷史隱晦態度中的一小部分。這種隱晦態度加上隨後冷戰時期的到來,各方自然是朝有利於自己的方面去闡述這段歷史。

受害與受苦

相同地,日本方面強調的是戰爭末期那種「玉碎」精神、戰爭導致家破人亡,日本如何被兩枚造成平民重大傷亡的原子彈所害,但是就許多中國人而言,日本人甚少或者根本沒有提到當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遑論「正式的道歉賠償」。

近年來,除了歷史教科書的問題,日本的電影公司也接連拍攝了許多巨片,例如最近的「永遠的零」、「男人們的大和號」等等所謂「右派」電影,政治人物也接踵前往中國眼中的「罪人靈堂」--靖國神社參拜。

日本人認為這是「邁向正常化國家」,中共媒體則是形容為「拜鬼」,總之一而再、再而三地挑動中國的敏感神經。

在釣魚島(日本的尖閣諸島、台灣所稱的釣魚台列島)主權爭議日益白熱化的時候,日本所作的一切都被中共所懷疑,彼此也都引用歷史來指責對方。

只是,這段數以百萬計各國軍民生命所寫下的歷史,在各方官方版本的詮釋之下出現了扭曲,而庶民百姓的經歷,則被遺忘或者湮沒,難以尋得歷史的真貌。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708/41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