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燕郊樓盤降價三千跌破萬元 部分樓盤已跌無可跌

北京國貿附近一路驅車向東,進入燕郊區域的第一站,則是彩虹橋後的「燕郊售樓一條街」,燕郊及附近大廠等區域等樓盤項目都在此設點賣房。

王先生負責在這條「售樓一條街」上招攬顧客,然後帶進各家售樓處和代理銷售點,不過,最近他的工作卻頗為清閒,一天難得在街上攬到一位看房者。

「大家都在觀望了,這個樓盤降價,那個樓盤送面積,購房者也在看還能不能繼續降下去。」王先生告訴記者,「我一直就住在附近,感覺真的是不可能再降下去了,即使在燕郊比較核心位置的房子,現在都到一萬以下。」

而受訪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燕郊現在很多樓盤售價跌破萬元,但是其在下半年是否會繼續下跌,仍然取決於北京的樓市走向。

降價三千跌破萬元

記者走訪燕郊的多個項目後發現,目前降價幅度較大的當屬首爾甜城項目無疑,其目前降價超過3000元/平方米,降幅近3成。

「我們最近推出了一批屬於內購房的房源,均價大概是在9500元/平方米左右,優惠截止到本月13號就沒了。」首爾甜城售樓處的一位置業顧問向記者介紹,「之前均價都賣12500元/平方米左右,也不能說是降價了,只是內購房,當然對外也可以買到。」

多個房產網站監測的數據顯示,首爾甜城項目在2013年前後開盤以後,其售價也因此緊跟2013年火熱的市場行情一路走高,從8000元/平方米左右漲至今年4月中旬的12500元/平方米,不過,在此之後,首爾甜城掉頭向下,價格也跌至目前的9500元/平方米。

除了首爾甜城降價幅度較大外,緊鄰通燕高速和通州區的天洋城4代項目的價格也在鬆動。

「之前項目賣12000元/平方米,現在均價大概是在11000元/平方米左右。」天洋城4代營銷中心的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項目二期也快加推了,就在8月份左右吧,二期價格還會便宜一些,預計報價會是在10000元/平方米左右,這是因為交房時間晚一點。」

不過,燕郊當地一位熟悉天洋城4代項目的業內人士卻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天洋城4代單價衝到過12800元/平方米,「在今年已經下來了,銷售對外說是賣11000元/平方米,但實際上有買家接到的報價還有9500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燕郊市場的不景氣,也已經傳導至燕郊周邊區域,比如大廠。

「今年我們開盤的價格就會比較低,因為這是我們針對內部員工的福利房,所以大概比周邊區域項目的價格低2000元/平方米。」潮白家園售樓處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比如周邊的孔雀城已經賣到了9200元/平方米,但是我們的產品類型與孔雀城是一樣的,除了投資商,潮白家園和孔雀城都是同一個開發商和承建商。」

除此之外,包括潮白家園,以及將在8月底開盤的新盤新宏·國際城都有10多個平方米不等的面積贈送,贈送面積實際上均達到較小臥室面積大小。其中後者預計開盤均價為6700元/平方米。

「據我的觀察,目前在燕郊搞優惠的樓盤,花樣非常多,有的是弄個名目直接降價,有的贈送面積,有的開盤價格就非常低。」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繼續降價的話不知道會怎樣,我感覺已經觸底了,燕郊的房價都快到萬元以內了。」

下跌已經觸底?

「在年前北京樓市向好的時候,燕郊的很多樓盤的價格也都是跟著漲起來了,許多的項目單價在去年也都破萬了,有的還漲到了13000元/平方米。不過,我們現在注意到的情況是,當北京市場行情沒去年那麼好的情況下,燕郊的房價也跟著下來了,現在燕郊的樓盤如果算上降價和折扣的話,很多項目都回到萬元以內了,也都是在每平方米9000多元。」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對記者分析,「燕郊本身就是作為北京的一個飛地來定位,所以受北京的行情影響比較大,一旦北京及其當地的成交量上不去,價格很快就會下來。」

「如果想知道今年燕郊的市場行情怎麼樣,可以找個參照,我今年確定的參照項目就是燕郊的金燕學院府項目。」上述業內人士給記者舉例說,「學院府是在去年底剛剛開盤的,一直到現在,它的價格都沒有動過。」

據記者現場走訪了解到,燕郊金燕學院府項目位於燕郊的老城區中心地帶,現場銷售人員介紹稱其屬於燕郊的都更項目,帶1500元/平方米標準的精裝修,目前的銷售價格保持在11000元/平方米,與去年開盤價格持平。

「如果燕郊今年市場好的話,學院府早就漲價了。」該人士分析,「學院府在燕郊的老城區,是核心位置,周邊的配套相對成熟,而且在燕郊帶精裝修的樓盤不多。連這都漲不起來,說明房價11000元/平方米已經是觸頂了。不過,真不知道燕郊的價格會跌到什麼地步。」

「下半年燕郊的房價如何走,價格還會不會繼續降,取決於下半年北京的行情如何發展。」張大偉分析說,「如果下半年北京的房價保持穩定,那麼燕郊的房價就會小跌;如果北京的房價下跌,那麼燕郊就會大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人民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717/41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