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童大煥:真正的財富是思維而非數字

作者:

童大煥:真正的財富是思維而非數字

真正的財富不是錢,也不是房子,而是如何正確管理你的能力和信用。

網絡上最近流傳一篇文章《大80後的懺悔:早十年買房結局竟然還是一樣?》文章說,朋友A,是80後較大的那批,2003年參加工作,順利設籍北京,順利申請到國宅,2005年就過戶入住了。在家人適當幫助下,三四年就還完了房貸,然後就開始很滋潤的北漂生活──每年2至3次國外游;先後置換了兩輛車,第一輛十幾萬,第二輛二十幾萬,現在去年剛換了infiniti;除了玩玩股票,他倆基本月光,當然,股票賠了不少;兒子出生之後更是花錢不手軟,不大點孩子從頭到腳名牌。北京市小升初改革之後才從夢中驚醒,決定要換學區房,從中關村看到東西城,最後還是覺得學區房貴死人了,於是把標準降到朝陽區,弄個區重點好了。然後呢,她看上作者小區的房子,結果造化弄人:她目前在昌平的房子,一百平出頭的三居,無貸款,市值240萬。她看上的市區房子,六十幾平的小兩居,報價260萬,加上裝修稅費什麼的,要準備290萬。不僅面積小了,房齡還更老。就是說,她十年前買房和作者十年後買房,結果竟然是差不多的。

另一個朋友B,同樣是北漂,和朋友A差不多同一年畢業,但B兩口子膽子大,能折騰。2006至08年先後買了兩套近郊小戶型,那時候她月薪四五千,按揭三四千,她說都不知道那會兒怎麼還過得有滋有味。不買車,在2010年底車子搖號前定了個四五萬的小車子。然後在2011年把兩套小戶型賣掉,全款買了城六區的學區房。2012年底房價開始上漲的時候又貸款買了一套小的。現在她自住的房子無貸款,市值500萬,一套小的出租,市值200萬,月供2k左右,但每月房租4k。今年,置換了Q5。好房子好車子,她都實現了,關鍵是,她也一樣年輕。她說,房子必須先行,位置第一。

這兩個朋友,工作年限差不多,收入差不多,普通工薪家庭出身,連老公都是高中戀愛最後結婚的。十年後差別卻如此巨大。

AB兩個,出身相同,學歷相同,工作年限相同,不同的一個先享受一個先吃苦,一個會生活一個會理財,十年後,B的財富是A的3倍!孩子教育無憂,開始享受生活。 A呢,開始為了孩子,進入「由奢入儉」的日子。上帝其實很公平,生命中的享樂與吃苦,相輔相成。多年來我一直說:年輕時沒有壓力,年老時一定會有壓力,而且到時你已經無能為力!

當然,AB都是80後,還年輕得很,還有非常多的機會,一切都來得及。《大80後的懺悔:早十年買房結局竟然還是一樣?》這篇文章,作者的情況沒有具體描述,她說A十年前買的郊區國宅,十年後需要置換到她所在的小區,跟她十年後買房居然是差不多的。這裡面就存在兩個方面的差別:一是商品房和國宅的差別,一是郊區房和市區房的差別。當年北京昌平回龍觀一帶的國宅,最低2600一平方米;朝陽區內老房子,有個5千也准夠了,也許還不要5千,因為當時東三環外CBD附近藍堡國際才8000多,珠江帝景才7000多,風度柏林才不到7千。2005年東四環邊的國美第一城商品房開盤價才5千。十年過去,你會發現即使不用排隊,很容易就買到了保障房,你一分錢也沒撿著便宜,反而是吃虧了!

從文章看來,A雖然因為孩子面臨上學問題而「如夢方醒」準備把房子置換到市區,但她並沒有真正、完全徹底地醒來,還只是被眼前孩子讀書的現實牽著鼻子走,而不是在更高的理性層面去思考如何理財,如何給孩子準備將來萬一要出國的學費,等等。從文章透露的信息我們可以知道,A夫妻倆的月供能力其實是很高的,如果我來給他們設計方案,將會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面貌:將昌平的小三居賣了,得淨值240萬元,把這240萬元當首付,可以買得起總價800萬元的市區房屋,而不是只去探總價290萬元的老房子!這樣做一舉兩得:不僅可以買到更好的學區房,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當然前提是和孩子的狀況要匹配,我個人反對拔苗助長。學校的競爭情況嚴重激烈於孩子匹配的狀況,也是一種拔苗助長),而且也在扛動多出500萬的資產,可以為將來孩子出國留學等做準備。到時如果孩子有必要出國留學,則不必為錢發愁;如果不出國,多餘的錢在手裡也不會咬人。

當然,買總價800萬的房屋,需要貸款560萬元,如果按25年基準利率計算,需要月供37986元。如果有壓力,就根據自己的月供能力適當向下調整要購買房屋的資產總額。

和我經常在微博互動的網友風格純粹2013年7月23日有一則微博:「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銀行帳號里的一堆數字。對很多人而言,你帳號里的財富只是暫時替別人保管的,就像果園裡,別人摘下的果實,暫時掛在你的枝頭而已,別人會在何時得時機拿走的。」確實如此。真正的財富不是錢,也不是房子,而是如何正確管理你的能力和信用。你有能力借錢,包括向銀行按揭、向私人借首付,只要有足夠的月供和還款能力,只要言而有信從不背信棄義,那麼,不僅你的財富會越來越多,你各方面的能力都會越來越強。很多人總想不通過任何外部力量,一輩子都在攢錢,然後想一步到位買個什麼房子,結果往往就會願望落空。因為他不知道借力,不知道自己的信用本身就是能力。

還有一種是過早揮霍人生的思維,認為生命就是享受,甚至用心靈雞湯式的毒藥來麻醉自己,什麼「人生的一切都是暫時性的,不應該再用那些(財富、物質等)虛假的東西來擾亂」諸如此類。這既是一種不知道生命為何物的懶惰想法,也是一種對人對己對社會不負責任的想法。前者,人生下來就是要折騰的啊,不是一生下來就等死啊!一生下來就等死,那樣的人生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後者,你可以自己清心寡欲無欲無求,但是你要不要贍養老人?要不要培養孩子?在這些現實的具體問題面前,那些心靈雞湯都他媽見鬼去吧!

我始終認為,人生就像易經說的,有高山必有深谷,山越高則谷越深。你有多好的奮鬥,就有多好的享受;你承擔了多少的責任,就將領受多高的榮譽。年輕人從步入社會的第一天開始,就不應該抱著享受人生的態度,而應該抱著折騰人生的態度。先奠定自己良好的物質基礎,儘快儘早地努力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在此基礎上,再來揮霍自己的夢想。我清楚地記得,2010年我出版《買房的革命》時專門說了要先買房後買車,還有讀者因此在當當網給了個惟一一個的一星低評(後來那位讀者讀完後補充了自己的評價,但沒有更改評分)。現在那本書連複印本都買不著了!當時北京有一位房地產商,就是開發萬年花城的那個,告誡年輕人說不必先買房,有了錢應該先買車。理由不是房價會降,而是年輕人首先應該考慮自己的活動半徑問題。他大致意思是,年輕人正是事業起步的時候,應該有更多的交際活動提升自己的事業空間。我至今仍然反對他的看法,除了本文開頭AB兩人完全不同的遭遇證實了他的看法錯誤之外,還有一點,年輕人千萬別誤會,以為頻繁的交際能給你帶來多大的成長空間。真正帶動你成長的,是你自己,人世間絕大多數創造性的思維和勞動,都來自於孤獨的體驗和學習、思考,人類一切創造性的源泉,基本上都仍然來自個人,城市化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激發靈感和火花,能不能抓住靈感和火花,仍需要個人艱苦的思考。「對人類頭腦而言,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重要的思想和理念總是在單個頭腦里形成的。對話與社會交往對思想和理念的形成極端重要,但它們仍是外在的,它們無法代替單個頭腦里發生的創造性過程。」(汪丁丁)當你不斷孤獨地學習不斷孤獨地思考不斷獲得更高層次的能量以後,各種社會關係會不斷自動找上門。而且,相關的專業研究也已經表明,那些真正能夠提升你事業和人生境界的,往往是社會的弱關係,而不是一天到晚你在盡力維護的強關係。所謂的弱關係,簡單地說就是有共同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同道相吸」的關係,而不是直接的利害關係。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28/46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