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民國時期上海的大家閨秀是怎樣的?

作者:

1943年5月,宋美齡訪美。

要扯到民國的「大家閨秀」和「交際花」,真就有那麼點分不清了。但其實,大家閨秀感覺是柔風扶百合,而交際花則是艷陽照牡丹;大家閨秀讓人想起梧桐細雨晚來風急,交際花則讓人想起的是香車寶馬酒朋詩侶。我心裡標準的民國大家閨秀,是要有點不諳世事的純真的,還得要有點嬌滴滴的任性,再要加點不屑於世界變遷的驕傲,最後,還得有點因為嬌生慣養而對自己十分看重和珍愛那股子勁兒,才行。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閨秀必然是出身名門教養良好,而交際花則未必了,在十里洋場上,長得美、放得開、有點兒情懷又能豁得出去的奇女子裡,被稱為交際花的,三六九等人物都有。

但是,常常地,大家閨秀和交際花是有交集的,就好比民國著名交際花「南唐北陸」唐瑛和陸小曼,又豈能說她倆不是鼎鼎有名的大家閨秀?所以這個「大家閨秀」範圍也是大了去了。但若要說首先想到的數一數二的民國大家閨秀,我第一反應,便是永安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瑩以及孔家大小姐孔令儀這兩個形成鮮明對比的人物。其實趙四小姐趙一荻也是我拒絕稱之為交際花的一名標準白富美,但是,不知為何,她和我心裡的大家閨秀,總是有點距離,可能是因為多了點兒剛烈就把那個「閨秀」的感覺給沖淡了。

孔令儀絕對是一個從30年代延續到90年代的傳奇,這主要源於她的身世和她那對傳奇而折騰的父母——孔祥熙和宋靄齡

孔令儀是孔宋二人最疼愛的女兒,也是她的姨媽宋美齡喜愛的侄女兒,她集嬌寵於一身,一輩子都沒有吃過一丁點苦頭,幼年時期被父母捧在手心,到了少女時期又被巴巴的送到身世低自己不知道多少個檔次的丈夫——陳繼恩手裡。就因為她鍾意這個男人,孔祥熙為了讓這窮男人配得上他,二話不說把他任命為國民黨中央銀行業務局副局長,還給派到美國去。這要是放在今天,意思就是,白富美嫁了鳳凰男,鳳凰男不用入贅不說,岳父大人還幫忙投資,可見孔令儀在家裡被寶貝得是怎麼樣了。

孔令儀是在山西出生的,這位大家閨秀在山西的家光是花園就有12畝。要學英文,學法文,學鋼琴,學騎馬,學得會學不會那是其次的事,要緊的是,各種能想像到的大家閨秀得會的東西,都得學。她從小就隨家人出國四處旅行,見多識廣;家裡出入皆人物,形形色色達官貴人她不知道見了多少;甚至她在南京讀中學的時期,是直接住在蔣介石宋美齡的公館裡的,到十二歲她就已經為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禮做了小女伴,可以想像她的眼界是非常寬廣的。

但是這位女士是個真正的奇葩。按理說這樣一個世家出生又受盡薰陶的女人,總該有想法有追求有理想吧,孔令儀女士沒有的。大約是因為人生中樣樣好的都伸手就能擁有,而且在抗戰結束以後孔令儀就移居美國紐約,此後國內的種種大事均與她沒什麼關係,什麼土改文革自然災害,她一樣都沒見識過,從沒有過任何磨難,這位孔大小姐是個一派天真的女人,吃好用好穿好享受人生就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出生豪門讓她天然的就懂得,什麼樣的東西是好的。下午茶、華服、昂貴的化妝品、洋派的新事物,才是她所關心的(據說孔令儀終生都保留著喝下午茶和穿旗袍這兩樣習慣)。她想要的就要伸手去拿。孔令儀的第二任丈夫空軍上校武官黃雄盛在與她相識的時候,是有家室有子女的,她想盡辦法出力出錢讓他離了婚後又嫁給了他,大小姐的天真做派可見一斑。

在宋美齡去世之後,已經高齡的孔令儀做主把她生前居住過的房屋和使用過的一些器具拿出來拍賣,結果在國外的華人界以及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紛紛指責她不懂對傳承、對珍貴歷史的保護,然而,孔大小姐不屑一顧:那都是我們不要了的東西,我們要的早收起來了,你們有什麼好心疼的?

看吧,這便是一生被呵護疼愛、高高在上的大家閨秀對世事的不屑。

反觀永安百貨郭家郭四小姐郭婉瑩,則是個另一類型了。她是那種,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和境地裡面,都讓人能尊稱一聲「四小姐」的女人。

因為郭婉瑩英文名叫Daisy,所以也被人稱為黛西小姐。黛西小姐是一個矛盾體。她是出生在雪梨的,一輩子都英文比法文好,法文比中文好,但是她卻一輩子都沒有讀過任何洋派學校(連大學居然都是燕京大學),一輩子也都只穿中式衣服、梳中國髮髻。與孔令儀一樣,雖然黛西小姐也接受了高等教育,甚至由於在燕京大學讀書,她比孔令儀更親密地接觸了「革命的火焰」,但是她對什麼時政什麼運動,一竅不通,也毫無半點興趣。她熱愛時尚,追求時髦,自己設計或改良衣服,學開汽車,學習騎馬,學習打獵射擊,她沒有任何野心,做一切都是憑藉興趣。這種無野心的淡然,是自出生就享有的優渥生活所賦予的:她根本不稀罕這一切,因為她生來就擁有;她看輕這一切,因為這根本就是她血液的一部分。我覺得這個是大家閨秀的真諦所在。這完全不同於那些處心積慮也要步步高升的女性,她們即便嫁給富豪也成不了這樣的一個大家閨秀,後天的刻意改變,也給不了這種淡然。

黛西小姐的一生是坎坷到底的,與孔令儀平安順遂的人生完全是兩碼事,《上海的金枝玉葉》裡面幾句話就總結了她起伏的人生:「解放拿去了她的生活方式,反右拿去了她的丈夫,四清拿去了她正常人的生活,文化大革命拿去了她的房子和家裡幾乎所有的東西,以及她的家庭。」但是她的淡然,讓她面對各種批鬥、掃廁所、被剃頭、被遊街,也都能昂著下巴;這種淡然讓她尊重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重,並絕不因為外界的欺辱就看輕自己。這是她能坦然面對各種苦難,並且保持優雅的重點。

黛西小姐的全家,包括她的一兒一女都移民美國了,就剩下她一個人留在了上海,一生她都堅持工作,並且以能夠養活自己為榮,她做英文教師做英文秘書做翻譯,等等等等,甚至還自己爭取到了退休金……《上海的風花雪月》裡面,作者陳丹燕去拜訪她,發現她保持著良好的體態,保持著穿中式服裝的愛好,保持著用刀叉吃下午茶的習慣(和孔令儀真像),甚至還是中文和上海話說一說就要忍不住冒出英文來。陳丹燕在書里寫道:「在她和你說話的時候,說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她會揚起手來輕輕打你的手臂一下,非常愛嬌。」我特別喜歡這段描寫,一個到了遲暮之年,卻依然優雅可愛、依然有著少女之心的老太太的形象躍然紙上,真是讓人忍不住喜歡她。

最最難能可貴的是,黛西小姐從來不把自己的任何苦難掛在嘴上,她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候,媒體希望她多講講自己在文革時期承受的苦難,她卻絕口不提,因為「反覆抱怨是非常不優雅的行為」,也不想讓別人可憐自己,她認為自己是值得尊重的,是很美好的。「不抱怨」和「不炫耀」是兩種非常非常珍貴的品質,實在是讓人佩服之極。這樣的女士,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家閨秀」。

最後補充一張黛西小姐最最出名的超級美麗的婚紗照,說明咱也是順應知乎潮流圖文並茂嘛……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12/48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