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葛洲垻船閘險情傳遞出什麼信號?天大人禍

—蔡慎坤:葛洲垻船閘險情傳遞出什麼信號?

作者:
預計2030年通航能力達到飽和的三峽五級船閘,2011年就已飽和,比預計設計通航能力的時間提前了19年。而1958年就開始研究的三峽升船機,至今仍在建設中,建成後也只能通行3,000噸級以內中小型客貨輪,可目前主力船型的噸位大多在5,000噸以上。

據官方媒體報導,葛洲垻三號船閘因右下人字門底止水出現水平向貫穿性裂縫,漏水嚴重,已喪失止水功能,存在安全隱患。搶修期間,葛洲垻一、二號船閘與三峽南北兩線船閘匹配運行。

公開數據顯示,葛洲垻是長江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因垻址處江中原有一小島葛洲垻而得名。

葛洲垻第一期工程於1981年完工,至1988年底葛洲垻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大壩由船閘、發電廠、泄水閘、沖砂閘及擋水建築物組成。

早在2003年,著名旅德水利專家王維洛先生曾在《三峽工程對長江航運的危害(四)葛洲垻工程對長江航運的影響》一文中表示,長江三峽大壩下游的葛洲垻工程,本來是三峽大壩工程的反調節工程,應該在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完工之後再建,但是葛洲垻工程卻早在70年代初就開始動工。

曾經是三峽工程積極支持者,後來成為反對派領頭人之一的周培源先生將葛洲垻工程稱作「礙航工程」。

文章中說,據不完全的統計,僅1981年6月至1990年近10年間,葛洲垻投入運行後,因船閘頻發故障導致的損失無法估算。

1981年9月1日,三號船閘人字門啟閉機發生故障,停航40天。

1982年8月2日,二號船閘左下人字門頂板拉杆斷裂,重達600噸的門發生傾斜,當時也正值三號船閘大修(三號船閘剛投產不久就要大修),導致長江幹線航運受阻,積壓的船隻達600艘。

1982年10月,剛剛大修完畢的三號船閘連動失控,上人字門發生夾船事故,被迫停航修理41天。

二號船閘擋船索裝置曾四次被撞斷,四次被迫停航檢修;三座船閘上下六道人字門,多次被船駁碰撞,12扇門翼無一倖免;門體的背拉杆被撞變形,根本無法修復。

還有更為嚴重的惡性事故,1997年3月8日,葛洲垻工程的二號船閘下首的人字門發生故障。為了維持長江航運的通航,二號船閘冒著會發生重大航運事故的風險,帶病運行。11日,二號船閘不得不被迫停航檢修,由於三號船閘也在進行六年一次的大修,長江航運只能依靠剩下的一號船閘,長江主要貨物航運實際上已經中斷。從3月11日到29日,葛洲垻大壩上下游共積壓船駁近千隻,對一直發展不順的長江航運打擊極大。

11月25日,湖北《長江商報》發表題為《三峽大壩阻礙黃金航道調查》的文章。文章開篇就稱,三峽大壩「讓長江這條黃金水道變得不通暢了」。以前10天就能從武漢跑一趟到宜昌、重慶的貨運,現在動輒要花上個把月。

預計2030年通航能力達到飽和的三峽五級船閘,2011年就已飽和,比預計設計通航能力的時間提前了19年。而1958年就開始研究的三峽升船機,至今仍在建設中,建成後也只能通行3,000噸級以內中小型客貨輪,可目前主力船型的噸位大多在5,000噸以上。

報導援引一名在三峽大壩景區做生意的商戶的話稱,近期三峽通航壓力並非高峰,一般過閘船隻通過的時間約4個小時,但有時候要長達7、8個小時;更可怕的是船隻過閘前必須要通過審批,在那裡等的時間更長。

耗資40億元的江南翻垻高速公路於2010年12月30日竣工通車後,不少水上航運改走翻垻公路,公路運輸的成本是水路的近10倍。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08/49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