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圍繞畢福劍爭論升級 人民日報「俠客島」開始打圓場

—俠客島:一場飯局引發的公案

作者:

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一場飯局引發的公案

如你們所知,我島喜歡中午聚餐,以便總鑽風當面訓話,這種場景在左隔壁的「我愛我家」是發生在早上,在右隔壁的理髮店是發生在下午。作為一個知識型團隊,我們的發生在中午,並享受著可以邊聽訓話邊吃飯,吃飽了還能添飯的福利。

過去的幾百頓飯里,島主們插科打諢無所不玩,直到今天中午,總鑽風正講著他年輕時泡妞的故事,島君覺得無聊便拿起手機刷微信……時間在那一刻戛然而止。總鑽風厲聲喝道:「別偷拍!」

這是今天的第一個段子,希望你們看懂了並且覺得很好笑,因為最近實在太流行這樣的段子了,聽說很好笑。

沒錯,島君這個特別好笑的段子說的是畢福劍,那個曾經的國民姥爺。最近,圍繞著他的竊聽風暴、左右之爭,簡直已經成為一樁慘案。就連俠客島幾位島主今天上了新聞聯播,都沒能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讓人黯然神傷。

誰錯了?

小時候看電視,最喜歡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沒想到長大後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裡,一樣充滿著這樣的二元對立。對錯總要分出來,即使分不出來,也要有一方承受更大的代價。具體到這件事,當然是畢福劍本人要承受這個代價。

傍晚時分,他在微博上十分克制而臉紅的道歉聲明,也許只是這個代價的開始。據島君統計,畢福劍在台上裝瘋賣傻過一萬零七百八十五次(不信你自己數啊!),沒想到最戳中觀眾的演出,竟然是他在台下的一次表演。

這件事有兩大核心爭論點,一是偷拍並私自上傳,涉及到大家對公民隱私,以及「告密」行為的看法;二是體制內的畢福劍私下裡的態度表露如此極端,涉嫌侮辱開國領袖,是否應該受到懲罰。

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裡說,自從公元前600年直到今天這一全部漫長的發展史上,哲學家們可以分成為希望加強社會約束的人與希望放鬆社會約束的人。你看畢福劍事件里,每個人都分別站在了不同的哲學家那一側,且都舉出了看上去充足而充滿道德感的證據。

太陽底下,本無新事。

誰在說服誰?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這事吧。當人們在談輪畢福劍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

俗話說,文藝青年走遍世界,看到的都是自己。島話說,爭論畢福劍事件,左右派看到的都是自己長期的主張,畢福劍早已成為擂台,而不是可爭論的話題。每次公共事件發展到這一步,都極為無聊。最大的特點是,雙方觀點均可預測,且毫無建設性。

比如就這事而言吧,右派看到的是言論自由,告密文化,政治人物能不能被調侃;左派看到的是他作為一個黨員,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開國領袖進行侮辱。左右互撕,打的是沒有結果的架。

有沒有一種可能,雙方互相說服?

還別說,關於「說服」,多年來都是研究的熱門。畢竟,這樣的上古神技,一旦擁有,就什麼都不用再愁。於是幾十年前,心理學家霍夫蘭從戰場上研究完怎麼給大兵洗腦後,回到校園,帶著「耶魯傳播與態度變遷計劃」做了15年研究,研究的結果到現在還是傳播學的重要理論。在他總結的各種不可以勸服對方的原因中,有這麼一條,「對他人抱有較大敵意或有精神性神經症傾向的人,不容易受影響」。

嗯,敵意。一旦有敵意,其實要做的根本不是說服對方,這是當下輿論之爭里,最無可奈何之處。我們應當正視並習慣這樣一種現實,正常的社會需要爭論,但是需要的是有共同認可基礎的理性討論。

有些事情,其實無需爭論;有些規則,特定身份的人必須遵守。不需要像蘇格拉底一樣殉道,但康德在道德律中,對於個人應履行本職早已論述的非常清楚。這本該是現代文明的共識。

國民臉的變臉

回到畢福劍本身,這個長相敦厚的主持人,毫無疑問不可能回到過去了。不管處理結果如何,那些喜歡他多年的老頭老太太、中年夫婦們,都很難再看著星光大道傻樂呵,就像一切都沒發生過那樣。

但不容忽視的是,經此一事,畢福劍忽然擁有了一些他從未有過的支持者。在這個事件里,是一些右派,和一些年輕人。這次事件里,無論微博還是微信里,討論畢福劍時,一種開頭真是屢見不鮮,「過去不太喜歡畢福劍……」

如果我們將視野拉長一點,去看央視一些知名主持人的變化過程,會發現一些驚人的相似。

島君覺得,不妨把這些被幾億甚至十幾億人熟悉的臉,稱作「國民臉」。2008年,那時還意氣風發的芮成鋼,在美國頂級脫口秀「囧司徒每日秀」里不無得意的炫耀說,我有2億觀眾,當場把主持人嚇得不輕。是可謂「國民臉」。

在台上時,這些臉大概有一些共同特徵,可以模糊的概括為溫暖、愛國、正能量,等等。問題就出在台下,隨著一些知名主持人離開央視,他們在其他平台上展示出此前從未示人的一面。比如,XX在微博上,XX在文章里,XX在微博上,芮成鋼在囹圄之中……

以及畢福劍在飯桌上。儘管這個飯桌的所有信息已經被查了個水落石出,但畢竟這個舞台不是央視。

這些做得風生水起的知名人士,曾經因體制而榮,收穫了萬千寵愛。如今各奔前程,有不同的人生選擇,本來極為正常,卻轉頭就做出了讓人意外的舉動。普通人這樣做沒有什麼,可是這些有著公信力的面孔做這樣的事情,卻讓人警惕,畢竟他們有著萬千擁躉。

搞社會認知論的L·費斯廷格曾分析過,大意是如果你跟你喜歡的人有著不同的觀點,最終大概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你不喜歡他了,二是你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要知道,無論主持人是何種觀點,追隨者一定還不少。

當國民臉變臉,這場飯局引發的討論,應當進入另一個層面了。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411/54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