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被美國人領養的杭州姑娘的故事:絕不回國

微信公眾號近日刊登文章講述了一個被美國人領養的杭州姑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Liane有著讓人心酸的經歷,她坦言,並不想再回到中國。

據文章介紹,Liane是三歲半時,在中國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的。像她這樣被收養的中國孩子,在美國大學有很多,而且混跡在幾百號中國人里根本分辨不出來:一樣的外貌,一樣的體型……只有等這些「香蕉人」(外表黃種人、內心白人)張口說話,周圍人才恍然大悟——哦,你不是中國人!

但Liane總會固執地反駁:「我是中國人,我是從中國來的。我出生在杭州。」「像你這種,叫做Chinese American——華裔美國人。」然而Liane還是很較真地反駁:「不一樣。我是Chinese,也是American。」

在美國,像Liane這樣被從中國領養的兒童有將近8萬名,其中90%是女孩。1991年,國內的領養政策開放,許多渴望孩子的美國家庭介於美國收養手續的困難和繁瑣,紛紛不遠萬里跑到中國去尋找機會。8萬個美國家庭——或夫婦,或單親,或同性戀人——改變了8萬個孩子的人生。Liane就是其中一個。

在學校里,他們和中國學生鮮有接觸。除了走在街上天天被誤會成東北大妞、香港潮男之外,華裔養子養女幾乎不主動和中國人社交。Liane解釋說,她看到中國人就心裡發怯。

「我其實會說幾句簡單的你好、再見,但是我特別怕和中國人講話。他們之間都講中文,但和我就要說英文。我們明明長得一樣,來自一個地方,但又非常不同……想到這些'不同'就讓我覺得心情複雜。」

首先,和大多數移民家庭的華裔不同,中國養子養女和父母沒有親密的血緣聯繫——大多數收養家庭都是一對白人家長和一個中國孩子的「標配」;其次,他們也通常不在唐人街、越南村這些有著濃厚的社區氛圍的地方長大。在華裔的眼裡,這些來自中國的孩子反而更加「美國化」,和普通的美國人無甚區別。

很多收養家庭都很重視「尋根」,不希望孩子失去這份文化的傳承,變成一個徹徹底底的「香蕉人」。在紐約等大城市,還有組織定期舉辦尋根之旅,幫助年輕一代了解他們的出生的故事。這樣的「尋根之旅」在今日已變成有規模、有組織的活動。

「我覺得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勇氣、也沒有心情回去找他們,包括我。」Liane無奈的說道。「有沒有動過去中國看看的念頭?」她說,也許有一天吧。「現在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不願意去,是家裡沒有這個閒錢……」作為打工天后的她憂鬱地查了查自己的銀行帳戶,「等我30歲,賺了錢,也許會帶著老公和孩子一起去看看,那個時候我估計已經很成熟了,不會再瞎想我當時是怎麼被生下來的。」

在收養家庭長大的中國孩子經常會有identity crisis(自我認知危機)。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站在什麼角度看世界?在同齡人面前,他們有種慣性的自卑,因為自己「不完整」的家庭,「不一樣」的長相……在美國,每年都有收養子女自殺的新聞。更多的人會在青春期開始自殘,而家裡人往往對於他們的狀況一無所知。

在Liane的父母面前,她是一個乖寶寶,是他們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她可以盡情地撒嬌。但她的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完全屬於這個地方。「小的時候,我和爸媽發脾氣,就總有點害怕他們把我扔回中國去。」

「我以前很討厭學校。那些中國學生覺得我不是中國人,而我的美國同學又不覺得我是美國人……我覺得自己像寓言故事裡的蝙蝠。在寓言故事裡,蝙蝠又不是鳥類的朋友,又不是哺乳動物的朋友。它兩邊都想討好,但兩邊都不喜歡它。」Liane對此感到很迷茫。其實,這是一道擺在收養兒童、亞裔、和所有移民面前的永恆的難題——是承認自己的與眾不同並以此為豪,還是否認彼此的差異、努力證明自己是平常的、普通的、大眾的。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北美留學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905/79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