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可能是這 2 件事沒做好

癌症現在越來越常見,晚期癌症也不少,於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疑問:

每年都做了體檢,結果正常,為什麼很多人一發現就是癌症晚期?

這個問題,我們請專業的腫瘤科醫生來解答。

是體檢項目不好,

還是醫生能力不夠?

這個鍋,「他們倆」都不背……

先說體檢。

一般人每年進行的常規體檢,主要是為了了解整體健康水平。常見的檢查項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體格檢查:呼吸、心跳、身高、體重、面容、體態……總之要從頭到腳看一遍;

儀器檢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B超、心電圖等。

這些檢查能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及重要器官的運行情況,也可以發現一些常見慢性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

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癌症在早期的時候,常規體檢並不能發現。

所以,既不是檢查項目的錯,也不是醫生的鍋。

那麼真正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一:早期症狀太不明顯

前面咱們提過,絕大多數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

當然,癌症有很多種,下面我們以常見的肝癌肺癌胃癌為例說明:

肝癌症狀:肝區疼痛、食慾下降、乏力消瘦、發熱黃疸

肝臟號稱「啞巴」器官,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只有包膜有神經覆蓋,只有腫瘤長到一定體積,才會壓迫包膜產生痛覺。

加上肝臟代償能力好,只有大部分肝臟壞了,才會有明顯的肝功能異常。如果平日不主動體檢,很難發現肝臟問題。

肺癌症狀:咳嗽、咳血痰、胸悶胸痛、發熱氣促

肺處在一個偌大的空腔里(胸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為腫瘤生長提供了場所,所以難以產生肺壓迫的症狀。

當腫瘤壓迫和侵犯氣管時,咳嗽血痰症狀才會比較明顯。不過出現這些症狀去檢查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

胃癌:上腹飽脹不適、食慾減退、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黑便

上面這一串不舒服症狀,是早期胃癌的表現。

大家肯定看出來了,這些症狀太不平常、太普通了,和胃炎、胃潰瘍、胃良性腫瘤的引起的症狀太相似了,所以就算發生了胃癌,可能人也沒感覺,以為只是平常的「老胃病」。

原因二:可能是兩件事沒做好

癌症生長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只有到了後期體積瘋狂變大,腫瘤侵犯血管、壓迫神經和周圍器官,才會引起症狀。

雖然針對癌症相關的檢查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檢查能100%查出腫瘤,總會有遺漏。

而且,就算能把全身上下都清掃一遍,這一套檢查下來費用巨大,對身體的影響也不小,所以根本不現實。

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但對疾病風險的了解還是不太夠,許多人會犯兩個錯誤:

不了解家人的身體狀況,不知道自己的患病風險;

忽略了小毛病、小問題,等有症狀了、「感覺」身體不好了,才開始規律檢查。

細心的讀者可能看出來了,這兩個問題,就是癌症早發現的關鍵。

了解自己的患病風險,才能有效預防

了解常見癌症的高危因素,看看自己是哪種癌症的「高危人群」,有針對性地檢查,才是明智之舉。

還是以常見的幾種癌為例:

1.肝癌

高危人群:

年齡大於40歲(特別是男性),有喝酒史、被查出過B肝或C肝病毒感染、或有慢性肝炎病史;

家族中有肝癌患者。

檢查方法:

高危人群要做好肝癌的相關檢查,方法是腹部超聲檢查+ AFP(血清甲胎蛋白),有必要的話,半年複查一次。

這是目前比較理想的篩查方案,可大大減少肝癌漏診。

2.胃癌

高危人群:

40歲以上,有以下任何一條就屬於高危人群:

有胃癌家族史。

有癌前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疣狀胃炎、胃潰瘍)和癌前病變(胃黏膜腸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

還有一些明確的危險因素,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吸菸、高鹽飲食和其它飲食因素。

胃癌高危人群,特別是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需每年做一次內鏡(胃鏡)檢查。

檢查方法:

胃鏡是目前最直觀、有效的檢測手段(胃癌檢測的金標準);

鋇餐造影是胃癌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

胃蛋白酶原檢查,胃癌標誌物(血清 MG7-Ag)檢測等。

3.肺癌

高危人群:

年齡≥55歲,吸菸≥30包年,且戒菸未超過15年;

年齡≥50歲,吸菸≥20包年及額外的肺癌危險因素(如家族史、職業接觸史等,但不包括二手菸)。

註:包年是「每天吸菸的包數」乘以「吸菸的年數」

肺癌高危人群通常需要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 CT。

檢查方法:

低劑量螺旋 CT;

腫瘤標誌物(CEA和 NSE等)。

癌症的種類很多,這裡只談了最常見的3種癌症。

每次我們說起癌症都會提到「早發現、早治療」,不過只有了解了相關知識才能及時發現,治療起來效果才會更好。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丁香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826/98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