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何清漣:就業不足與貧困 中國大陸世界排名108位

作者:

近兩年來,就業不足問題已成為東西方世界感到困惑的一個共同話題,只是在兩個世界中,就業不足的問題成因有很大不同。對於亞洲國家來說,除了金融危機這個直接原因之外,還有人口等直接原因;而對於中國、獨立國協與前東歐國家來說,則還有體制轉軌等因素引起的摩擦性失業。但不管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失業,都意味著這些國家的社會成員中有一部分正在邊緣化,成為貧困人口。

貧困問題主要是不合理的政治秩序帶來的惡果,其中貧富差距日漸擴大是貧困問題日益嚴重的突出表現。在世界人口總收入統計表上,20%的富人與20%的窮人的收入差距在60年代相差30倍,1991年已增至60倍,現在這一差距還在繼續成倍擴大。在貧困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失業和半失業者。

與貧困相伴生的是嚴重的社會問題。1990年以來,全世界發生82起大規模武裝衝突和戰爭,至少有65起發生在開發中國家。跨國難民已從70年代的80余萬人增至目前的2000萬人左右,另有2600余萬難民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流離失所。窮人為了自己的生存湧向城市,使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在過去的40餘年里城市人口分別增加1倍和5倍,僅拉丁美洲每年就有數千萬青少年流落街頭。暴力犯罪、吸毒販毒、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也隨貧困的增加而日趨嚴重。

聯合國因此並不將一國的富裕程度視為考察民眾生活狀況的唯一指標。1990年它首次推出人力發展評估項目報告時,除國民生產總值外,教育、壽命以及實際購買力同時成為衡量社會進步狀況的指標,而人力發展指數則包括了民眾健康、衛生保健、婦女地位等充分反映民眾日常生活狀況的系列指標。在今天涵蓋了174個國家及地區的人力發展指數排行榜上,高居榜首的是加拿大,其後依次是美國、日本、荷蘭與挪威。中國處在第108位,印度位居135位,名列榜尾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

1996年人力發展報告還首先引進了一個衡量社會進步的新指標:隱性貧困,即通過評估5歲以下兒童發育不良比例、在校兒童比例、婦女文盲比例等多項指數來預測未來社會可能產生的貧困人口。

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該地區經濟發展遇到新的挑戰,首先表現為失業人員增多,與此相伴的是貧困人口增加。以此觀之,世界各國政府在反貧困這一問題上可謂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中國報導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213/106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