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

大家對「上善若水」這個成語都很熟悉,很多朋友的暱稱都用這四個字。這個成語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有一點大家要注意,這裡的「善」,並不是「善良」的那個善,而是「善哉」的善,簡單說就是非常完美、至高無上。人有善惡之分,但水沒有善惡之分,它連念頭都沒有,怎麼會有善惡?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只是告訴我們水這個事物非常完美,已經很接近那個「道」了。

那為什麼老子說「上善若水」呢?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一、至柔

《道德經》中講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天下確實沒有比水再柔弱的了,但要攻擊堅硬的東西,任何東西都比不過水。有個成語叫「水滴石穿」,石頭已經非常堅硬了,但是柔弱的小水滴就能把它滴穿。萬物都比水剛強,但是萬物又都離不開水的滋潤,離開了水,就會滅亡。

古人講「物極必反」,至柔者往往至剛,我們經常形容女人溫柔如水,但是女人要是剛強起來,那比男人還厲害,尤其是當了媽媽的女人,有時候為了孩子,真的可以爆發出無窮的力量,這就是水的特點。中國的太極拳,也是講究以柔克剛,這都是效法水的這種品質。

二、處下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看這個水,永遠都是往低處流的,從來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正因為所有的水都往低處流,所以才匯聚成廣闊無邊的大海。

「處眾人之所惡」,無論是臭水溝,還是下水道,水都不會在意,該怎麼流還是怎麼流,你往裡面扔垃圾也可以,排大便也可以,這是人最厭惡的東西,但水就不會受絲毫的影響,照樣往低處繼續流下去。所以水這種謙卑處下的風格,非常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三、不爭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們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靠水滋養,才能得以存活,如果沒有了水,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植物,哪個也活不下去。水默默滋養著萬物,這麼大的功勞,水卻從來沒有居功自傲,也沒說跟萬物收點費用什麼的,不僅富人可以用,窮人也可以用,對一切萬物它都無條件的服務。水從來不會主動選擇什麼,不會說只能給善人用,不給惡人用,它不管那些,沒有任何分別,一律平等,一切順其自然。

水的這三個特徵,有個關鍵的共同點,就是無心為之,不是故意做作的。如果本來很強,卻故意示弱,目的是為了迷惑別人,那就不是水了;如果心裡傲慢,表面上故作謙虛處下,那也不是水;如果表面上什麼都不爭,其實是為了爭到更多,那是計謀,也不是水的風格。

因此說水的至柔、處下、不爭這些特點,完全是自自然然的,無心而為,沒有任何的目的和動機。老子說「故幾於道」,這就跟最高境界的「道」很接近了,所以說「上善若水」。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sohu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10/143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