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腫瘤科醫生坦言:病人有這4種情況 再厲害的醫生也沒轍

「你算什麼醫生,幸好沒在你這裡治,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患者劉寧在診室里,直指著醫生罵。

十分鐘後,在其他醫生和護士的勸說下才離開了醫院。

這個患者長期咳嗽,肺部CT顯示,陰影明顯,醫生懷疑是肺癌。患者卻覺得自己並沒有癌症徵兆,只是有些微咳嗽,但那都是老毛病。

出於對患者負責的態度,他建議患者再做一個低劑量螺旋CT,確認一下結果。然而患者反應很大,剛做過了為什麼還做?之後,劉寧開始辱罵醫生。

其實,不同行業的人未必能理解對方的心思,生活中的醫患關係由此而來,但對於醫生而言,他們的職責是治病,而你作為病人,態度偏激只會耽誤病情,所以,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有耐心、有包容心的病人,不要激化醫患關係。

病人有這四種情況,再厲害的醫生也沒轍

◆對任何醫生都抱著懷疑猜忌的態度

孫先生由於孩子發高燒,很是著急,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醫生建議打針,孫先生不同意,覺得太疼。醫生建議吃退燒藥,孫先生也不同意,認為小孩不能吃,而且也不肯吃。醫生建議先回家物理降溫,再搭配點退燒藥,如果還是持續高燒不退再來看,孫先生大罵:「你怎麼當醫生的,燒這麼高,還讓回家,有什麼問題,你負責的起嗎?」

醫生說,那你這不同意,那不行的,你讓我怎麼看,孫先生吼道,你怎麼當醫生的,配當醫生嗎。

醫生無言……

建議:為緩解醫患緊張的關係,希望醫生可以多點耐心、愛心、責任心,注重和患者溝通、理解患者,重視細節,提高診療效果。同時也希望醫院可以加強管理,完善就診流程,儘量做到資訊化。當然患者也要相信醫生,如果存有過激的想法和行為,對病情的恢復也是沒有幫助的。如果彼此能互相理解,相信醫患間的信任也會慢慢重建起來。

◆太過節儉,覺得身體小毛病能忍就忍,檢查儘量不做

吳先生,43歲,因胸口疼痛有段時間,便到紹興市中心醫院就診,給他看診的邵弘毅醫生。出於職業敏感,邵醫生懷疑可能是心臟出現問題,建議做個心電圖,最終診斷為心肌缺血。

醫生建議吳先生住院,因為心臟病可不是小問題。但是他一會說自己錢沒帶夠,一會說住院太貴,估計是心疼錢吧,總之堅持要回家。

3天後,吳先生因突發心梗被家人送進醫院,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建議:

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身上出現的一些不適症狀,並不是很在意,又或者因為經濟原因,能忍則忍,平時也不會想著去體檢,甚至拒絕醫生給出的檢查建議。但是這是行為很多時候都是對自己、對家人的不負責任。因為有些疾病,如果你不重視,悲劇也就發生了。

◆罔顧醫囑,服藥、飲食都不照醫生說的做

林先生,51歲,有10多年高血壓史,但是沒有什麼不適症狀。每次體檢時,醫生都會建議他吃降壓藥,控制飲食,但是他老是不聽,因為他覺得吃藥太費錢了,家人勸也不管用。飲食上也是想吃啥吃啥,尤其是那些重口味的食物更是他的最愛。

而這樣任性的態度終於讓胡先生遭了秧。

一天,林先生突然腹痛,而且意識也開始變的模糊,家人趕緊送醫,被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由於搶救及時,挽回了一條命,但是卻花費了15萬元,連胡先生下輩子的降壓藥都夠用了。

建議:像高血壓這種慢性疾病,是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如果想要停藥,得看是否服藥停藥的標準,自己盲目停藥,或者不按時服藥,對病情恢復是很不利的,甚至可能引發嚴重後果。你目前沒有出現問題,不代表將來也是如此,所以,別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一定要聽取醫生的建議,彼此互相配合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盲目自我診斷,胡亂相信網絡謠言

劉女士的兒子,前段時間,身體不適,她就根據兒子表述與出現的症狀上網搜查了一下,然後直接自己「診斷」的病情併購買了藥物,結果卻耽誤了病情,最終送到醫院搶救。醫生說孩子根本不是皮膚過敏,而是病毒感染。

建議: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的便利,但是它在某些時候也潛在著很多危險,尤其是一些醫藥知識、民間偏方、健康和生活知識的「虛假知識」的傳播,更是危害無窮。所以,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要規範轉發的行為;要經常打假,以正視聽;要建議完善制度,不能允許隨便發布此類信息;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規範各家搜尋引擎的業務,對於沒有明確來源或者是可疑的知識實行搜索過濾。

總結:其實,站的角度不同,想法自然也就會存在差異,患者因為生病難受,醫生因為患者不信任難受,都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互相理解,這樣才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22/149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