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美科技戰:大陸仍非常倚賴晶片原材料進口

中國不但離單靠中資廠商可在境內生產一切尖端晶片尚有漫漫長路,其實連晶片最基本且最傳統的原材料矽(矽)晶圓也非常倚賴進口。務求在這環節擺脫進口倚賴的就是今年4月於上海科創板上市後股價勁飆逾9倍的滬矽產業(688126.SH)。

鑑於晶片的元件極為微細,業界對基版分子結構要求極為嚴苛,首先矽純度要達99.999999999%(「11個9」)甚至更高。流程大致是將石英變成高純度多晶矽,熔掉後向上拉出一條單晶矽棒,直徑目前最大是12吋,要點是拉起的過程中做到矽原子整齊排列,其後再切成一片片可以開始生產晶片的晶圓,一片12吋晶圓製成品的平面高低差距據說要10萬分之1毫米以內,即中國國土竟容不下一處凸起11.65厘米!

不過,於先進晶片製程看似「無影」的日本,其實透過信越化學和SUMCO兩企掌握全球近60%的矽晶圓份額,前者更在用於10奈米製程以下的尖端晶圓獨領風騷,並無在 大陸設有矽晶圓廠房。掌握逾9成份額的5大廠商無一來自 大陸。

滬矽雖說已成為台積電、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等的供應商,惟其12吋矽晶圓最多能用於28奈米製程,14奈米的尚在研發。其子企新升半導體乃 大陸首家實現12吋晶圓大規模銷售的廠商,12吋晶圓月產能今年會擴張1/3至20萬片,單計此部分僅能大約滿足中芯今年上半年的付運晶圓量。

滬矽今年中期虧損進一步擴大,原因包括研發開支上升,惟 大陸券商相信長遠而言規模效益會逐漸顯現,可望改善盈利,而中間含絕緣氧化物的高價矽晶圓也是賣點之一。

滬矽與中芯頗有淵源,新升乃中芯創辦人張汝京2014年再次創業的成果,而集團現任總裁邱慈雲與他一樣是出身台灣的中芯前舵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21/150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