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道德經》:「以曲為直,直則成曲」,才是合於道的自然法則

一、

世間事物之中包含著這樣一個道理,叫做「以曲為直,直則成曲」。

有的時候捷徑未必能達到目的,而走一些彎路,反而是達到目的正確方式。

就好像有人總貪圖走捷徑,最後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因為貪小便宜,而吃了人生的大虧;有的人在為人處事的時候說話都直來直去,連轉個彎都不會,看似能直接達到目的,最後反而處處碰壁。

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如果能圓潤變通,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選擇退一步,看似不是衝著目的而行,但最終卻更容易成就自身。

就像那些願意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的人一樣,這樣的方式看似離目標很遠,但正是這樣的方式才能使人塑造偉大的成就。

所以彎路未必是遠路,直路也未必是捷徑。

道德經》有一句話叫: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意思就是說:樹木長得捲曲不合規矩反而會免除先伐之禍;屈就反而伸展;低洼反而充盈;破舊反而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世間多數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完美的狀態並非以完美的面貌呈現在生命之中,能夠接納所謂的不完美,才是本身「完美」的狀態。

如果一個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拼命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容不得人生有半點瑕疵,在過分要求的基礎上,必然使自己的言行背離常理,甚至有許多不近人情的舉動。

而當一個人帶著這樣錯誤的方式去生活的時候,甚至會導致自己這一生都無法到達完美的狀態。

過分貪求的人未必能滿足所求,知道適可而止,圓潤變通的人反而有意外收穫,而這一份「意外」,這是合於道的自然結果。

漢代有一人叫公孫弘,小的時候家中貧苦,後來窮則思變,經過發奮讀書之後,終於飛黃騰達,成為宰相。

但是成為宰相之後,在生活上依然保持簡樸的作風,吃飯也只有一個葷菜,睡覺也是普通人家的棉被,甚至他家的僕人都感嘆說,自己家的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廉。

這雖是一個好的品質,但是在複雜的人情社會中,卻未必能帶來完全好的影響,正所謂說高處不勝寒,他的清廉也招致了其他大臣的忌妒。

二、

有一個大臣叫做汲黯,他就看不慣公孫弘的這種清廉作風,覺得是他虛偽。

後來汲黯就跑到皇上面前參了公孫弘一本,說:「公孫弘已經位列三公,已經不像當年的生活一樣,現在也有可觀的俸祿,為什麼還過著這麼儉樸的生活呢,依我來看,公孫弘這樣做,實質上就是沽名釣譽,為了騙取簡樸清廉的美名而已。」

漢武帝想了想覺得有幾分道理,有一天在公孫弘上朝的時候,就把公孫弘喊來說:「汲黯說你沽名釣譽,你的簡樸是故意做樣子給大家看的,你覺得是否屬實?」

公孫弘聽了本來覺得特別委屈,剛想解釋,但是轉念一想,漢武帝已經偏聽偏信,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沽名釣譽,如果現在著急辯解,反而越描越黑,反正清者自清,也不是什麼大的錯誤,不如承認了便罷。

於是就誠懇地對漢武帝說:「汲黯說得沒錯,在滿朝大臣之中,他與我交情不淺,對我家中也熟悉,所以他說的問題正好切中了我的要害,我確實是假裝清廉,沽名釣譽,倒是汲黯忠心耿耿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提出來,我也不會聽到這種批評了。」

誰都沒有想到,公孫弘不僅沒有辯解,反而把髒水再往自己身上潑了幾盆,這樣不僅沒有人指責他假裝清廉,反而讓人覺得特別誠實謙讓。

漢武帝聽了之後也對他大加讚揚,並認為他「宰相肚裡能撐船」,從此對他更加尊重了。

在生活中,名利是大多數人極其看重的地方,有的時候名聲甚至高過利益,所以在生活中,甚至有的人會損失利益來成就自己的名聲,足可見對名聲重視的程度。

但是一個人如果容不得自己的名聲有半點污穢的時候,反而會容易矯枉過正。

世間的客觀規律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自高自大者反而難以長久的身居高位,能夠低賤求全者,反而處處圓潤通達。

所以《道德經》之中才說:「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意思就是說:古人所說「曲則全」的道理,怎麼能是一句空話呢。

不管是從世間辯證法的角度,還是從人性本來認識的角度出發,我們主觀定論的捷徑未必真的是捷徑,我們以為的委屈,或許才會真正的成就圓滿。

若能夠主動放棄自己的姿態,從主觀意識的局限之中擺脫出來,以上善若水的姿態修養自身,在事情的關鍵節點能夠以屈為伸,最後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成全,這便是「曲則全」的道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書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6/160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