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金融時報:恆大進入「清算周」

對於世界上債務負擔最沉重的房地產開發商而言,本周是各方關注已久的「清算周」。中國恆大(Evergrande)有不止一個利息支付截止期限迫在眉睫。該公司的總負債為306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大約2%。這一困境的餘波剛剛開始被感受到。對中國投資的投資者競相避免受到影響。

在接下來幾天裡,該集團需要對在岸債券和美元債券支付略微超過1億美元的利息。據報導,地方政府已告知銀行不要期待還款。恆大一些美元債券的交易價格不到債券面值的30%。

恆大等開發商依賴專業貸款機構和信託公司。後兩者將首先感受到利息拖欠的影響,然後這些影響可能被傳遞至銀行。預計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農行(ABC)和中國民生銀行(China Minsheng Bank)的風險敞口最高。

據估計,恆大已從120多家信託公司獲得貸款。這些貸款約占其借款總額的40%。該公司本季度有價值17億美元的信託貸款到期。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放緩(8月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五分之一),可能導致資產價值下降,從而加劇問題。

對恆大危機蔓延的擔憂已經殃及香港房地產開發商。香港的房地產市場近來蓬勃發展。8月房價創下歷史新高。與債務負擔沉重的大陸開發商不同,香港開發商擁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香港最大房地產開發商新鴻基地產(Sun Hung Kai)的債務股本比低於五分之一,遠低於恆大的140%。

問題在於,香港開發商近年大舉押注大陸房地產。相對於香港的政治風險、零售租金疲軟和空置酒店,大陸資產提供了某種高增長對沖。

在截至6月的一年裡,新鴻基的近一半利潤來自中國大陸,而上年僅為十分之一。業內同行恒基兆業地產(Henderson Land)去年從大陸房地產獲得的稅前基本利潤增長一倍多。之前因股價較資產淨值有大約50%的折讓而看起來有吸引力的股票,現在應該被避免購買。

最有可能發生的情形是,恆大股東將會蒙受慘痛損失,而貸款給恆大的人將吸收巨額虧損。多年來,恆大一直是一個過度負債的離群者。很少有違約得到如此頻繁和經常的預言。有關恆大將會違約的預言,應該幫助中國遏制危機蔓延。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1/164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