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土地流拍率大幅上升 花旗:中國房價有大幅下跌風險

中國土地流拍率大增。

中國從8月開始的第二輪集中供地,不少城市住宅用地流拍率大幅上升,土地市場遭遇「寒潮」。土地拍賣降溫之際,市場擔心,恆大債務危機加劇將損害房產行業。花旗認為,無論恆大發生什麼情況,中國房價都面臨「大幅下跌」的風險。

9月15日,杭州第一次在土拍市場受到冷遇,第二輪集中供地共出讓10宗地塊,卻有9宗因報名房企數量不達標,未能進入正式競價環節。最終,10宗地里只有1宗順利出讓。而在此前,杭州已經連續四年位居中國城市賣地榜首,

9月10日,濟南第二批集中供地收官,開拍前55宗掛牌地塊中,18宗地提前終止,成交37宗,全部底價成交。

9月11日,天津第二批集中供地收官,掛牌的61宗宅地中9宗停牌,2宗流拍,31宗底價成交。

9月14日,成都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發布公告稱,原定於9月15日~17日進行的成都第二批集中供地,有17宗地終止出讓。最終,原計劃出讓的75宗地塊,只剩58宗繼續出讓。3天的集中出讓成交52宗地塊,6宗流拍,成交地塊里有38宗底價成交。

9月15日,在第二批集中供地前夕,合肥土地市場網發公告稱,將26宗地塊中的18宗延期出讓,並由拍賣出讓轉為現場掛牌出讓,掛牌日期為9月16日至29日。

9月15日,瀋陽市自然資源局發布通知,第二輪集中供地的46幅土地中,共有24宗地塊提前終止出讓,只剩22宗地進入招拍掛流程。最終,本輪出讓僅有19宗地塊成交,3宗地塊流拍。

土地流拍現象已經引起市場關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二輪集中供地的8個城市,合計超過100宗地直接流拍,占全部供地總數的比例超過30%,這樣的情況已經類似於2007年下半年。

彭博報導,包括Patrick Wong在內的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周五(9月24日)在一份報告寫道,受恆大流動性危機影響,中國土地市場在短期內可能保持低迷。更多開發商的土地收購策略可能會轉向更保守,因為他們優先要考慮維持現金流和流動性。

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近預售屋企債務和經營壓力大的案例不斷增多,各類擔憂確實增加。而從房企投資端的動作看,拿地壓力很大,或者說企業資金面狀況惡化下拿地積極性減弱。

據高盛稱,中國對高達60萬億美元房地產市場的收緊幾乎是前所未有的,今年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出台了400多項新的房地產法規。

中證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稱,今年以來中共政府實施「房住不炒」原則,對市場進行了諸多的政策調控,還約談了一些地方官員。從9月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來看,房價漲幅確實呈回落的趨勢,再加上中國經濟仍然處於逐步回落態勢,勢必會對土地市場產生影響。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中共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不少輿論擔憂,開發商拿地意願降低,最直接的效應是地方土地財政收入銳減。

溫來成說,「從地方財政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相對萎縮,特別是土地價格的下降,對於地方財政會有相應的影響。」

溫來成補充說,目前還出現了一種新的情況,「地方政府發行的專項債券,實際上大多數是以土地收入為償還來源,特別是對於快要到期的債券,如果土地價格出現問題,可能影響這些債券的還本付息。」

中共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房屋銷售按價值計算較上年同期下降20%,這是自去年初中共病毒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降幅。

周四(9月22日),包括Dirk Willer在內的花旗分析師發布標題為「中國房地產的熊市」的報告中寫道,很明顯,恆大即使是有序重組,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也可能面臨下行壓力。雖然中共當局試圖通過實施價格下限,來限制因恆大大拍賣而導致的房產價格下跌,但價格控制通常不管用。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5/165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