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中國留學生講述往事:留學7年拿到楓葉卡

7年的加拿大留學生活說長不長,但卻是一段滿載我青春的時間,在我心中的分量相當的重。下面我來具體聊一聊在加拿大讀書的那些事:

一、初次去到加拿大

那一年我16歲,在上海讀高一的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遊學活動。那是2013年的年初,我和二十幾個同校同學和老師來到了加拿大,這也是我第一次坐12小時的長途飛機,心情激動興奮溢於言表。

落地溫哥華機場,然後又是一個多小時轉機到喬治王子成(Prince George),你以為結束了?然而並沒有,又開了1個多小時的車終於到達我們的目的地——Quesnel,一個可能連加拿大人都不知道的地方。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一片漆黑,簡直就是深山老林。老師安排我們住在當地白人家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Homestay。我住的家庭有一對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姐妹,家裡還有一條哈士奇。

他們的家庭氛圍很好,爸爸媽媽和女兒都非常親近,他們會互相擁抱,表達愛的方式比我們直接。住在這裡的這段時間,他們都很照顧我,為我準備好了一日三餐,帶著我一起參加活動,甚至在去滑雪的前一天,詢問我是否有準備好保暖衣,沒有的話她把她全新的給我穿。對他們而言我是住幾天的客,對我很客氣。但你也可以真正的感覺到當地民風很淳樸很善良。

如果您的孩子也考慮高中出國念書,居住Homestay未嘗不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鍛鍊獨立能力又可以融入當地環境鍛鍊口語。

這次遊學旅行我們並沒有去繁華的溫哥華、多倫多這樣的大城市,我們去到的都是華人少相對沒那麼多人知道的小城市。在大城市裡住慣了的孩子,來到不一樣的環境,大家都是又新奇又好奇。經過一周多的時間,讓我對加拿大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對這個國家的好感也在蹭蹭蹭的上漲。

二、決定去加拿大留學

遊學回來沒多久我就決定我要出國念書,目的地就是加拿大。找了朋友介紹的小仲介辦理的學習簽證,現在想想發現當初的資料都是自己整理公證的,他好像就負責遞交(還是我和他一起去的),這錢花的冤啊。

2013年9月我便順利入學,我還是選了我去過的那個小地方Quesnel的高中,國內成績可以的我直接入讀高二。這個高中亞洲學生加在一起只有10個左右,所以平時你被迫就必須說英文。

高中兩年時間過得很快,各個科目和國內比較起來很輕鬆,尤其是數學,像我這種在國內數學拖後腿的,來到這裡簡直數學「專家」可以給同班補課的程度。

除了各項科目,這裡教育也非常注重體育和戶外求生。平時體育課都會學習各類運動,不愛運動的我也接觸了很多以前沒嘗試過的活動。籃球、排球、羽毛球都是最基本的,橄欖球、棒球、曲棍球對於我而言陌生但是又有趣味。

每年學校還有戶外求生演習,我參加過一次去森林裡探險的活動,學校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個指南針,會提前教會你如何使用,根據起始坐標一步一步找到寶藏。活動期間還會教你怎麼生火,看見大型動物要怎麼安全離開。對於城市裡孩子而言感覺這些很遙遠,但是誰知道哪一天就用的到,至少我學會了遇到事情要先冷靜下來。

三、加拿大的大學生活

高中兩年都在不繁華的城市,選大學的時候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去大城市看看。所以我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溫哥華。很多留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熱門的商科經濟類的專業,我選擇了不那麼熱門但認為未來會有發展前景的環境專業。

SFU一共有8個Faculty,而Faculty of Environment 是比較新但是獨立存在的,環境學院有文有理,讀環境學院的major你有可能獲得3種學位證書,大家要是感興趣之後可以單獨再說一說這部分。

我們主要來說一說加拿大大學校園學習生活。

首先,在學業方面,學生的學習重點,並不局限於課堂。課後還有作業和一些學習項目完成,比如,小組討論和研究,以及Project等等。所以,小夥伴常常能看到,雖然一些學生每周只有寥寥數小時的Lecture(上課時間),但課後卻常常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

除了學業,加拿大的校園生活中還包括許多的課餘活動。其中有些活動是學校官方組織的,有些是各大社團舉辦的,甚至可能有幾個寢室的同學湊在一起聯手舉辦的派對,活動的形式更是林林總總,有大咖講座、師生交流會、名人見面活動、狂歡派對,或者是文藝表演等等。

這些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同學們的個人閱歷,讓大家在與人的交往和合作中磨練自己的情商,大家還能因此找到不少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和人脈。加拿大大學與國內大學另一個不同點,就在學業生涯的規劃和專業的選擇上。

在國內,大家的專業其實在申請大學時就已經定下來了,而在加拿大留學的小夥伴卻可以在大二才開始真正確定自己的專業領域。而整個大一學年,可以說就是留給大家探索和發現自己的愛好的。

在這裡,我還要提醒下大家,即使是選定了專業並且已經苦讀了一段時間,同學們依舊可以改變自己的專業,轉入新的專業就讀。不過,因為轉專業可能會浪費掉之前的時間成本和學費成本,所以,這件事還需要大家慎重考慮。

在北美的教育體系中,教授和同學之間關係更像是亦師亦友的夥伴,而不是嚴厲的上下級或是對立關係。因此,大多數時間,大家也更容易和教授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獲得寶貴的建議和引導。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授的賞識,同學們還能在畢業前拿到推薦信,這對大家在未來的工作,以及相關學術領域內的深造,都是有很多益處的。

另外,由於學簽政策的利多變化,如今同學還能在校園內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在鍛鍊能力的同時還能收穫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校園內的常見工作包括教授的助教工作TA,或是學校宿舍的管理員RA,以及學生中心的前台職位。

回到學業方面,以教育資源優越著稱的加拿大,大學採用分數淘汰制和末位淘汰制這兩種大浪淘沙的方式,學校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淘汰率,目的是淘汰掉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只要認真努力地學習,又擁有正常溝通的語言能力,淘汰率對大家來說只是一串沒用的數字。

那怎麼樣才可以取得好成績呢,先來了解一下成績的組成。作為審核學生課業的完成情況,加拿大大學的考試形式不僅局限在期中和期末。每門課的學分總成績,其實都是由許多不同的考核部分組成的。

#1、Lecture

主要以教授講課為主,時間通常1-3個小時,某些教授還會點名計算課程的出勤率,從而給出每名同學「參與分」。

#2、Tutorial

是大學裡的助教TA給大家上的輔導課,通常也會點名計算參與分。

#3、Presentation

對於某一課題,大家需要在課上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做一個類似「演講」形式的報告,多數情況下需要PPT的支持,最後由老師歸納總結並打分,有時還會遇到其他同學提問「刁難」。

#4、Group Work

老師指定同學們組成固定的小組或者是自由分組,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相應的項目或作業。有時候,老師會以整個team的綜合表現,給每名組員相同的分數。有時候,老師會根據每個人各自的表現單獨打分。

#5、Reading

同學需要按時讀完教授指定的閱讀資料,很多大學課程的Reading Material里,教材內容和課外資料都有可能出現。隨後教授會在課堂上,通過提問或筆試等形式,來考察大家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閱讀,是否對於閱讀材料有一定的理解和解讀,是否有自己的觀點等。

#6、Paper

論文,有些科目會在期中或者期末向大家收取論文,作為評分的一部分。

#7、Quiz

隨堂考試,一般5-15分鐘就可以完成。

#8、Term Test

有些課一學期有3到4個(或者更多個)Term Test,是教授對學生最近一段時間學習程度的檢驗。

#9、Midterm Exam

大家常說的期中大考,一般在Reading Week前後,通常會在科目的整體成績中占有很大比重。

#10、Final Exam

期末大考,整整一學期課堂上和Reading里覆蓋過的知識全都有考察的可能。

加拿大的教育分為學術型和授課型兩種課程,如果不是真的做研究,還是推薦大家就讀授課型的,好讀又好畢業。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加拿大移民家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8/165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