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家庭教育的8大戒律

真正的優秀是德才兼備,要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樹立榜樣,戒除掉家庭教育中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

1.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恆,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視細節。家長就是帶著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給孩子示範應該怎麼走,比如不能三個人並排走,兩個人走時應該大人或男士靠外邊。美國著名的小學教師保羅克拉克寫過一本《優秀是培養出來》的書,克拉克老師就特別重視對孩子的細節教育,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始終應該記取的責任,你沒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面的教育就難了。

2.不能生氣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洩而是克制。當孩子讓我們生氣時,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著發火,因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首先冒出來的「第一念頭」往往是有問題的。對父母而言,所謂的克制,避免「第一念頭」,說的也就是教育孩子還需要我們有更好的平衡力。對待孩子,也許還應該把我們耳熟能詳的兩個成語改一改:理直氣壯、義正辭嚴,更多的時間都應該改為「理直氣和,義正詞婉」。管教從嚴,講的也是原則從嚴,心思從嚴,態度則要儘可能的誠懇、溫和、耐心。

3.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後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我們要意識到無論對孩子的表揚與批評都是一種情感互動,父母太強勢,往往導致孩子沒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樣狂躁。你要批評一個人,要謹慎,不妨用私下的、悄悄地、溫和一些的方式。有智慧的教師不需對學生嚴辭斥責,有智慧的父母,時刻能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4.不把交談變成教育

平時如果有機會和孩子交談,你會和他說什麼呢?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內心的壓力與苦楚嗎?你能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嗎?孩子讀小學三年級之前還好些,10歲之後,幾乎就不知道怎麼交流了。一旦有了什麼苦惱,有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學和朋友傾訴,找父母和老師傾訴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漸從他們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你和孩子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和孩子怎麼交流,你越不懂得和孩子怎麼交流,你肯定就越不理解孩子。

5.儘量避免消極教育

我們文化中缺乏對人真摯的讚揚和鼓勵,缺乏從一件小事中體會快樂的傳統,缺乏「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人生才有意義」的認識。我們習慣「做大事」,取得「大成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喜歡批評、否定和消極暗示。作為父母,改變自己就要從克制批評的欲望開始,從改變「正話反說」的習慣開始,從改變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勵、不期待」的習慣開始。不是對孩子的不足、缺點、短處視而不見,而是在孩子有勇氣去嘗試、去改變時,助他一臂之力。

6.儘量避免吃飯、睡覺時教育

吃飯就是一種享受,吃飯就是一種交流,美好的交流,美好的聚會,不要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戰戰兢兢,最後對食物都喪失了好感。而在孩子要睡覺的時候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不但無效,而且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孩子進入夢鄉的時候,滿腦袋都是這些批評的信息,他會做噩夢的。所以讓孩子睡好了,讓孩子吃好了,即使他犯了錯,你也要找到一個更為恰當更為合適的時機,再進行教育。這其實就是對孩子做善事。

7.儘量避免對比式教育

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差異,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每個孩子都有成為「這個樣子」的理由。教育孩子,你最好就針對他的「這個樣子」。莫扎特五歲就拉一手好提琴,七歲就會譜曲,那是莫扎特。李白,我們也知道他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但是他成為大詩人還是天分最重要。對一個孩子而言,簡單的對比解決不了問題,不妨就耐心地和他說話,耐心地為他作分析,這樣孩子既不會自卑,也可以減少很多對他人的妒忌和敵意。

8.教育孩子不要「數罪併罰」

「數罪併罰」首先說明你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關心得太少,沒有盡到做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其次,也說明你比較「記仇」,喜歡翻舊帳。有時不是你的話沒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對。方式不對,教育一定沒有效果。為人父母,所有的權力都意味著責任,這樣的責任逼著我們要改變。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積極家庭教育分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27/168818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