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劉奇峰、郭育仁:展望2022年國際局勢民主陣營面臨重重挑戰

作者:

對於美國中期選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進一步分析指出,選舉可能對民主黨內部的凝聚力,和拜登花在外交上的政治資本產生影響。宋文笛說,民主黨內偏左派的進步主義派在《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簡稱BBB)的法案上,對拜登感到失望,在民主黨內對中國比較鴿派的左派,政治影響力和政治動能上升。鴿派聲音可能升高,將是拜登鞏固黨內團結的很大負面因素。此外,中期選舉後,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可能要下台,民主黨很高機率會在期中選舉失去多數,就算勉強守住多數,也會面臨核心領導層權力中空的問題,又會出現一陣子的政策重整期。因此美國年底的期中選舉,對中政策可能出現重整或混亂期。

澳大利亞選舉莫里森面臨挑戰

澳大利亞2022年也有選舉,最晚將於五月舉行聯邦議會選舉。宋文笛說,從目前民調看來,兩大政黨支持度旗鼓相當,澳大利亞大約每隔十年會出現政黨輪替。保守黨政府連續執政三任,即九年,老態已顯現。保守黨推動的美英澳三邊安保聯盟(AUKUS)能否維持足夠的政治熱度到五月大選是個問號。如果選舉結果改換鴿派的工黨上台,對中政策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修正或軟化,AUKUS也可能進一步延緩。工黨對於AUKUS相對保守,工黨領袖曾說最快要2040年才能取得第一艘可用的潛艇,澳大利亞總共下訂了八艘,全部到貨恐怕還要再等四、五年。美英澳三國需費時18個月討論細節,若政權更換,可能要再延。

在中國的外交方面,宋文笛說,在中共二十大前,寧左勿右是常態,一是外交的操盤手楊潔篪王毅面臨換屆;二是中國的立法權在外交上的角色逐漸吃重。2021年上半年中印邊境衝突時,人大提出陸地國界法,在外交上再次定錨;對於東海議題,人大提出海警法,通過國內立法來確立外交政策的紅線對他國施壓。人大委員長栗戰書也屆臨退休,所以,中共二十大換屆,政策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盤整期。政治上寧左勿右、強硬為上,有強大的政治誘因需對外強硬,又沒有穩固的外交口領導人掌控,外交仍會出現戰狼不受控的情況。中國宣稱要建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有實際困難。

中共二十大前不改對外強硬的作風,可能也使中印邊界的僵局持續。劉奇峰指出,中印關係的徵結還是邊界問題,現在中印俄出現一些不平衡的發展,最初印度親近俄羅斯是希望通過俄羅斯敦促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展現溫和。但是中俄關係最近變得親密,中國反而利用俄羅斯影響印度,中印邊界問題短期內看不到解決的曙光。倒是中國最近和不丹簽署備忘錄打算劃定邊界,中不的邊界爭議一定會牽扯到印度,這使印度感到壓力。而且春天之後適合部署,中印雙方若在邊境重新部署,衝突機率可能上升。

俄羅斯近日在烏克蘭邊界集結重兵,增兵最多時達17萬人,俄羅斯要求北約保證不進一步東擴,否則將採取"適當的軍事技術措施"。

印度國安人事調整似乎對中展現善意

不過,劉奇峰指出,印度最近的國安外交人事異動值得關注。印度將駐中國大使唐勇勝(Vikram Misri)調回國擔任副國安顧問,並任命前印度駐台灣代表羅國棟Pradeep Kumar Rawat為下任印度駐華大使。劉奇峰說,以前的印度國安人士都經歷過洞朗危機,而這兩位都算是新人,唐勇勝對中國比較溫和,比較強調中印的經貿往來,這樣的人事布局是否對中展示善意,值得觀察。劉奇峰說:"印度似乎在重設中印關係"。印度可能希望管控中印衝突的一些因素,持續跟中國保持貿易往來。有數字顯示,2020年底,中印貿易額上升至歷史新高,而印度經歷接連兩波疫情,吸引外資的力道減弱,印度盼望引進包括中國的外資。在中印關係上,印度似乎在找尋新路,希望妥善管控分歧,尋求商業利益。印度與美國的印美貿易談判幾個月前因為一些問題終止,印美雙邊貿易要再觀察。但是,印度在戰略上向美方傾斜已經確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01/169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