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當代方鴻漸 出海回來多少是「海廢」?

海歸青年危機背後,是家族企業無人承接的更大難題。

——家傳

出海個個「楊振寧」,回來多少是「海廢」?

最近,曾在家傳工作過的吳音要回湖州老家考公務員。

她從澳洲留學回來,我們從沒有把她當作像英國留學回來的海廢一樣對待,但她竟然也要躺平了。

面對我們的疑問,她給我們推薦了豆瓣一個名為「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的小組。

我進去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海外留學生們還有這樣一個隱秘的世界。

一 那些被現實擊垮的海歸

「每天晚上都做噩夢!」

留美九年半,回國三年,江蘇海歸小方經歷了兩次創業失敗。

家裡從事醫療生意,耳濡目染,一回國,他就瞄定了醫療市場作為創業方向,以為國內有很多的生意機會可以讓自己施展,但持續虧損,面臨慘敗。

這一代海歸出國喝了洋墨水,回來接觸實際社會環境時,往往昧於現實,普遍產生適應性危機。 

他們的父母,很多都是體制內、商人,受益於政商關係。

但他們這代人轉而鄙視國內政商環境,對父輩的做法完全不認同。

父輩從事的偏低端產業,二代們也完全不願意染指。

很多海歸做企業,寧肯選擇另起爐灶,也不願意去父輩公司上班。

既看不起行業,也看不透行規,於是,如果不是靠海外先進技術作為競爭力的話,海歸創業失敗率可能高於本土。

經歷過幾次失敗,他們才無奈地發現,還是要靠父輩的方法。

畢竟,連外企進入中國市場後,為了獲准一些業務,都要向中國企業學習跟官僚打交道,付出了制度成本才行得通。

對海歸而言,創業失敗,還會帶來更漫長隱秘的心理挑戰。

海南一家施工企業的老闆兒子留美歸來,意氣風發。老闆手一揮,給了他2000萬成立公司。

但他近乎絕望地發現,在公司里,除了出錢,沒有任何崗位需要他。

由於不懂管理,公司搞了幾下就敗光了。

結婚後,他的妻子出去工作賺錢,他已經被現實教訓得再也無力坐起,天天在家帶孩子,成為只想躺平的「海廢」。

這代海歸的父母大都是60後、70後,作為創一代,他們日日思慮流水、盈利、員工的薪資、訂單的多少……

公司的運轉讓他們心力交瘁,自己缺失與渴望的條件,都補償給了下一代。

用溫室堆出來的自信,其實抵不住窗外的寒風。

海歸們一帆風順慣了,一旦創業失敗,產生更為劇烈的心理反彈,很可能就地躺倒,再也起不來了。

從意氣風發的海歸變成「海待」甚至「海廢」,感到失望的人不只有望子成「龜」的家長,也有曾經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的留學生。

他們終於不再天真地發問:到底什麼叫被社會毒打?

二 當代方鴻漸

更多留學生出國不是為了真讀書,只是想鍍鍍金,混個文憑。

國內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高等教育大躍進,海外高校留學也經歷了飛速躍進。

各種名目的中外合作辦學叢出不窮,錄取通知書先發到手裡,只要雅思、托福分數達標,隨時都能出國留學。

在國外,註冊成立大學的管理非常寬鬆。

僅在美國,就有1000多所野雞大學,這些學校95%的學位證書,都授給了中國留學生。

這些海歸,就像手持德國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假文憑的方鴻漸,只為了求個混進社會的好資格。

在吳音實習過的一家杭州事業單位,有兩個剛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年輕同事,都是浙江富二代。

一個台州女孩,工作中從來受不得批評。

領導不給她活干,她馬上陷入惶恐和焦慮,去質問領導「為什麼不給我安排工作?」領導安排事情給她,她卻開始見人就訴苦:「太難了!」

有一天,她又脾氣爆發了,去找領導辭職。

領導不在,領導助理冷靜地對她說:「我跟你說句實話,你要走,整個單位沒有一個人會留你。」

同一時間來的溫州男孩,利用家族財力和關係找到這家單位的一把手,安排了新媒體部主任這份清閒又體面的工作。

因為一把手親自交代過,新媒體部門的分管領導對他很上心,苦口婆心教他部分工作如何上手,還通過運作,給他負責的新媒體帳號增粉5萬,讓這個年輕人在年終順利拿到十幾萬元的業績獎金。

但業務初上手後,他再也不搭理分管領導了。既不匯報工作,也不維護關係,長久之下,沒人肯帶他,他的工作默認由一把手直管。

這家單位的一把手調走之後,這個年輕人很快被掃地出門。

這位領導開玩笑說,感覺自己見過的這些英國海歸只學了一門技術,就是做烘焙。

頂著海歸的名頭就能混進好單位的時代,也在逐漸遠去。

現在,市場上甚至出現了對海歸的鄙視鏈,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的海歸認可度一路走低。

尤其是英國,學制很短,身邊都是中國朋友,和國內環境別無二致。

英國留學生曾自嘲說,不學烘焙,就只能打打麻將消遣娛樂。

吳音告訴小傳姐,她的一位朋友在騰訊視頻工作,那邊主管招人時看到倫敦國王學院畢業的學生,都要質疑這是什麼大學。

總不能真靠烘焙手藝找工作吧?

三 接班是另一條路嗎?

當下江浙滬海歸大軍中,一大部分是商二代,家裡有家族企業。但是,並非人人選擇接班。

有些人學習的是時下前沿的金融、科技行業,跟家庭產業已經脫離了關聯;

有些人的興趣愛好、行為觀念與父輩已經截然不同,從適應國內營商環境的角度來說,接班難度反而增大。

也有一些海歸創二代,想接班,卻無力。

娃哈哈公主宗馥莉有美國加州PDD留學背景,她當然不是「海廢」,但也不是接班成功典型,不然,也不會讓宗慶後一把年紀還在一線。

宗慶後生於解放前,少時下鄉,在農村待了15年。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白手起家。比娃哈哈大5歲的宗馥莉,從小衣食無憂,年少時求學海外,接受西式教育,崇尚制度的力量。

雖然血液里有著相同的基因,但這對父女截然不同的閱歷、教育背景和成長經歷,讓接班之路摩擦重重。

在豆瓣「海廢」小組裡的海歸,沒有走上接班或者創業之路的,大多數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名校畢業卻薪資平平,是他們共同的失落。

一位上海的企業家說,他招來的海歸,履歷光鮮,但缺乏工作欲望,感覺他們就像是從一些網際網路大廠里出來的市場「混子」,從沒想著建功立業,就想憑資歷拿半年高薪走人,換一家再來一輪。

進體制躺平,又受不了管理約束,於是繼續「海待」「海廢」。

想讓他們接班,還不如直接捐了。

四 宇宙的盡頭還是公務員

考完國考還沒來得及休息,吳音又投入到了省考的準備中。她苦笑道,還不如大學畢業就開始考公,節省一兩年的時間。

剛剛結束的國考中,1020萬名大學畢業生中,有1/5,即200萬年輕人摩拳擦掌,希望擠進「公家的單位」。

沒想到的是,衝著「精英」名號自費出國留學,以圖轉換賽道謀求高薪的海歸們,也擠回了這座窄橋上。

面對利潤薄弱的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年輕人都不再願意入局。

很多創一代父母們也這樣認為,製造業日薄西山,與其交給孩子,不如把廠房租出去。

吳音聽說過,在他們海外留學生圈子裡,有一個風雲人物Allen,他也是浙江人,從澳洲留學歸來後,想過接班家裡的製造工廠,但是他的父親堅決不同意。

他的父親說:「如果真是一個大企業,可以給你。但是這個產業,連我這樣的能人都搞不定了,更不要說給你。如果要接班,高中畢業就可以來接了。」

實際上,Allen在海外學習的是政治學,對製造業一竅不通,公司給了他,他也接不住。

人類學家項飆在《十三邀》裡說,除非企業做得特別大,必須讓孩子接班,一般浙江尤其是溫州的企業家父母對子女的職業首選其實是公務員,你問他為什麼,就是安穩、體面。

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Allen最近正在考公務員,國考、省考都報了名。

Allen出國六年,花費超過400萬元。就算考上了,每月4500元的薪水,需要74年才能掙回學費。

或許,做出這個決定,考慮的根本不是賺錢多少。

畢竟在南方,一家兩制是很多家庭的最優解。

進入體制,關聯著家族持續繁榮的密碼,這可能也是另一種家族傳承吧。

但總感覺,初心並不是這樣!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O老乾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24/170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