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技術領域的中美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

(五)「技術脫鉤」的現狀與挑戰

中美「技術脫鉤」對中國資訊技術產業影響巨大。當前,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實體受到美國制裁、華為等中企在國際市場頻頻受到美國打壓,全球信息基礎設施乃至技術發展都出現了「雙軌化」的趨勢。受制裁中國企業、機構的日常研發、經營都受到了限制,部分受制裁高校學生也難以赴美求學。在此背景下,一些未受制裁的中國實體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正常商業行為與合作交流也受到了阻礙。相比之下,「技術脫鉤」在現階段對美國資訊技術產業的直接影響還不明顯。

三、人工智慧領域

(一)中美技術實力對比

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和美國的科學技術實力遙遙領先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美國掌握著算力和算法上的優勢,中國得益於國內龐大多樣的大數據。當前中美人工智慧實力可從三個方面來對比衡量。

在基礎科研方面,中美人工智慧科研論文的發表數量和被引用量旗鼓相當,但美國在原創性、開創性研究上優勢明顯。

在產業技術方面,美國是人工智慧晶片、算法、機器學習等核心技術的原創方,至今仍大幅領先於進步快速的中國。得益於科學界開放的知識分享,中美在軟體、模型、算法方面的差距有限。

在應用技術方面,中美各有千秋。中國基於海量數據積累和用戶體驗的優勢,在產品帶動研發的技術領域(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影像診斷技術)領先於美國。美國在生物合成、藥物研發中引入機器學習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國也領先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的軍事應用。

(二)安全議題

在大國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人工智慧領域的安全問題愈發突顯,甚至有過度安全化、政治化的趨勢。

在國家層面,人工智慧的軍事應用直接關乎國家的防務安全和軍事力量,其商業應用則關係到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都把人工智慧提升到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戰略高度,將中國視為對美國長期技術優勢的迫在眉睫的威脅。

在國內政治層面,由於一些機構和人士宣稱2016年美國大選受到外國勢力虛假信息和情報活動的干擾,人工智慧首次與美國國內政治安全聯繫在一起,引起美國社會警覺。人工智慧監控技術的成熟和普及,也引發美國對中國的人權狀況、隱私安全、「數字威權」的批評。這些因素加重了中美人工智慧技術競爭的意識形態色彩,也使得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跨境傳輸、信息傳播和輿論監管等議題的政治敏感度上升。

(三)技術人才培養與競爭

美國是全球人工智慧專業人才接受高等教育和選擇就業的首選地。在人才教育和培養上,美國高校更早建立了全套人工智慧專業人才體系和實驗室。中國在近三年才開始全力追趕,但仍差距甚遠。

中國的人工智慧從業群體的總數增長迅速,但是目前高端研發人才的數量遠不及美國。中國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本科儲備人才的主要來源地,但並不是受歡迎的就業地。中國的頂尖人工智慧人才中,有34%在國內就業,約56%在美國就業。去美國學習人工智慧專業的中國人中,有88%畢業後在美國就業,只有10%回國就業。

儘管中美總體科技人才交流因川普政府的「政治化」處理而勢頭減弱,但是在人工智慧領域,學術界依舊樂於開放共享科學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似乎沒有因中美關係惡化而出現明顯的華人科學家回國潮。

(四)技術標準與規範的競爭

人工智慧為各國帶來了共同的治理挑戰,但圍繞人工智慧技術標準和治理規範的國際探討彰顯大國間的權力博弈和政治理念分歧。雖然在美國國內推進相關監管立法頗有難度,但美國積極參與有關技術治理和標準的國際討論,強烈反對中方的任何提議。美國也尋求打造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民主技術聯盟」,與所謂「志同道合」的國家在監管法規和標準制定上開展合作,來限制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及其國際推廣。

中國在越發積極地開展科技外交,參與人工智慧倫理、治理和技術標準的國際對話。但由於缺少中央相關部委間的統籌協調,中方代表在不同國際平台上的聲音和參與度都存在不一致的情況。

(五)「技術脫鉤」的現狀與挑戰

拜登政府依舊將人工智慧視為對華戰略競爭的核心技術領域之一,基本延續了川普時期的「脫鉤」措施。然而,在美國政府的技術出口管制、投資審核等限制措施之外,中美企業和科學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交流始終沒有中斷。2021年3月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發布《最終報告》,建議採取「有針對性的隔離」措施來保障美國國家安全、開源技術生態和智慧財產權。可選措施無外乎更有針對性的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核,降低對中國的技術依賴,推進符合美國價值觀的國際技術標準和規範。這或許代表了當前美國政府的主流思路。

四、航空航天領域

(一)中美技術實力對比

當前,國際航空航天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特點。在航天領域的航天運輸、載人航天、衛星導航與通信、深空探測等方面,美國絕對領先,中國則擁有獨立的技術和裝備體系,與歐、俄同為第二梯隊。在航空領域的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航空材料等關鍵環節上,美國整體上保持領先,中國則發展迅速,與俄、英、法同為第二梯隊。中美兩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相互依賴關係相對薄弱,技術與安全競爭逐漸升溫,但是產業競爭關係高度不對稱。

(二)安全議題

空天安全是領空安全與太空安全的複合體。中美兩國均出台將二者視為統一整體的「空天戰略」。空天安全競爭集中於兩大方面:其一是軍用航空,以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飛彈與飛彈防禦、高超音速武器為重點;其二是太空安全,以太空運輸和態勢感知能力為基礎,以反衛星能力為熱點。目前,美國在這兩方面遙遙領先,中國在軍用航空領域發展迅速,與俄羅斯、英國、法國同為第二梯隊;在太空安全領域,中國可以和美、俄形成「准三極格局」。

太空安全和核安全緊密勾連,高度複雜敏感。美國在占有明顯空天軍力優勢的情況下,長期奉行「太空控制」學說,令中國感到威脅。美國還加速推動外空軍事化。川普政府正式建立太空軍,推出新版《防務太空戰略》(Defense Space Strategy),明確將中國視為太空安全領域的假想敵。中國積極推進「空天一體」的防務能力建設,並與俄羅斯加強空天安全合作,共同提出反對外空軍事化的行為規範,在聯合國裁軍會議上與美國頻頻交鋒。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3/170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