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夏念梓:面對外交抵制和「奧密克戎」,騎虎難下的北京冬奧

作者:

就在冬奧會進入最後倒數之際,中國抗疫防線不幸失守。西安自去年12月23日因德爾塔病毒爆發開始封城。官方1月5日宣布「社會面基本清零」,將逐步解封,但部分疫情嚴重地區仍實施封閉管理。疫情更進一步向河南、天津、深圳上海、廣東等地蔓延。

為確保冬奧會的順利舉行,各地政府實行了嚴厲的封控政策。在距離北京只需半小時高鐵車程的天津,地鐵關閉、航班取消。北京疾控中心1月9日已對天津下達了「非必要不來京」的指令。河南、深圳、上海也採取不同程度的封控政策。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13日再下指令,要求各級各部門在進入北京冬奧時刻堅持「一觸即發」,出現病例的所在市落實停航、停售、暫停進返京。

1月15日,距離冬奧召開不足20日,北京宣告破防。在報告新增1宗奧密克戎個案後,北京經過多輪核酸排查,截至21日又發現至少22例本土病例。短短一個月內,國內至少6省10地發現640多起確症病例,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無一倖免。

「不計代價」終有價,冬奧「盛世」難再現

自2019年末新冠病毒爆發以來,中國各級政府都堅持採取嚴格的封控措施,以「清零」為目標,成功地將確診人數長期保持極低水平。儘管這種極端的抗疫措施對經濟和民生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害,但從中央到地方,無人敢偏離這一「零容忍」路線;「與病毒共存」則被官方批為「躺平」抗疫。過去兩年,一旦有西方國家疫情升溫,國內輿論總會浮現譏笑聲,諷曰「連抄作業也不會」。

面對傳染性極強但重症率不高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西方許多國家已經放棄封堵策略,不再追求零感染率,並期望新冠病毒可以在未來逐步輕症化和流感化。此時,仍在堅持「清零」政策的中國騎虎難下。長久以來的封控措施和低感染率也意味著中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水平較低,加上中國國產新冠疫苗的防護力有限,西安稱全城18歲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已超95%,天津18歲以上人群首劑接種完成率亦達到96.8%,但仍未躲過這一波疫情的重擊。

被嚴重政治化和運動化的醫療衛生措施,讓官方在這場病毒與人類的戰爭中進退失據。哪怕北京當局再如何嚴防死守,又怎麼能保證疫情不會在冬奧賽事期間爆發?閉環不是「真空」,在墮胎密集的奧運會場館,一旦發生疫情將很難控制,病毒不但會在運動員之間傳播,更有可能蔓延至外圍社區。

參照中國政府這三年來的防疫邏輯,冬奧期間的「清零」政策只會越來越「不計代價」。西安、深圳及天津在封城期間因政策嚴苛且缺乏人性,民怨沸騰;而為保冬奧,全京城早已進入「戰時狀態」,北京及周邊地區居民生活大幅受限:北京政府1月22日起要求購買退熱、止咳、抗感染和治療咽乾咽痛這四種藥物的市民,必須在72小時內進行核酸檢測。

而這場不計任何代價的戰爭,始終還是有價的。嚴苛的防疫措施必將影響冬奧會的收支。據法新社報導,北京原本預計冬奧會門票銷售可以帶來1.18億美元的收入。但疫情暴發後,繼宣布不向海外觀眾售票後,組委會再收緊觀賽政策,將公開銷售門票轉為定向組織觀眾現場觀賽。門票收入減少的同時,防疫支出卻大幅增加,上文提到的冬奧會「好吃不貴」的目標恐怕是要落空。

以冬奧會作為窗口,進一步宣傳「中國道路」的期望,也怕是要落空。信息管控和數據安全問題最近成為冬奧焦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早前披露,冬奧專用應用程式「冬奧通」(My2022)存在安全漏洞,或會泄露用戶數據。「冬奧通」更內置了一份敏感字眼清單,內含2400多個關鍵詞及短語,包括六四、天安門、習近平新疆達賴喇嘛等。應用程式亦有允許人們標示其他政治敏感詞的功能。雖然國際奧委會及北京冬奧組委均開腔澄清指控,但在此疑雲下,包括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在內的多國已建議運動員將個人手機留在家中,以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美國奧林匹克和殘奧委員會(USOPC)更直言,要「假設每一條短訊、電郵、網上查閱及使用應用程式都會遭到檢查及破壞」。

無論如何,2008年奧運焰火在鳥巢上空綻放的那一幕,被不少民族主義者喻為「萬邦來朝」「民族復興」的「動人」景象,已不可能再次於2022年上演。而中南海除了對外聲言報復「外交抵制」、對內低調處理人權爭議,以及進一步「不計任何代價」死守「清零」外,目前並未展現更新的對策。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歪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6/170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