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長新冠」患者2年27醫生無策 或形成失能浪潮

就在美國新冠肺炎病歿突破90萬悲哀里程碑的同時,倖存者的「長新冠」(long Covid)問題也持續引發關注。美國雅虎新聞資深編輯何尼克(Ed Hornick)在網站上撰文,提供患者的第一手真實感受。

何尼克說,他從新冠肺炎「輕症」痊癒並開始出現「長新冠」症狀迄今已經快兩年。期間他為了找出問題所在,至少接受7次電腦斷層掃描、5次超音波檢查、2次脊椎穿刺、2次X光檢查、2次肺功能檢查、1次核磁共振檢查、1次心臟超音波和1項睡眠研究。他也曾三度被送急診、住院1次,接受27名醫生、9名護士、3名醫生助理和1名治療師的照顧。

但殘酷的是,對於這個夢靨他迄今無計可施,甚至連有沒有康復的一日都無法確定。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定義,「長新冠」是指人們首次感染COVID-19病毒後,在4周或更長時間所可能經歷的廣泛健康問題。新研究顯示,全球估計有1億人受到「長新冠」影響。根據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的數據,估計全美有2200萬人受到該病毒的長期影響,可能出現症狀超過200種,包括疲勞、腦霧、頭痛、心悸、呼吸不順,甚至落髮等。

何尼克寫到,雖然大部分檢測都顯示他很正常,但「日常現實卻絕非如此」,從強烈偏頭痛、喪失精力、隨機肌肉痙攣、關節和組織類似電擊感覺、肺部灼痛、心悸、持續耳鳴、認知能力下降,手部突然無力、痙攣性顫抖和振動、視力模糊,類似嗜睡症的睡眠障礙,到可怕的「姿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POTS)昏厥等,種種問題持續找上他。

他說,自己仿佛患上「隱形疾病」。醫生剛開始認為他「只是焦慮、壓力和沮喪」,然後將他轉介給其他專家,而其他專家找不出問題,再將他轉介給其他同樣沒有答案的專家。他說自己去年住院時,還曾希望自己乾脆被診斷出嚴重疾病,因為若發現有重病,至少可以被認真對待。

他也指出,「長新冠」問題甚至可能形成「失能浪潮」,影響醫療保健系統和美國勞動力。根據明尼蘇達州梅約診所研究長新冠的醫生維尼卡宏(Greg Vanichkachorn)估計,全美約有130萬人因長新冠而失業。芝加哥大學醫學教育系主任歐元拉(Vineet Arora)受訪時則說,「我看到很多年輕患者出現終末期心臟病或神經系統疾病,那些30、40多歲的人,看起來就像是60、70多歲。我認為人們不理解即將到來的失能浪潮。」

何尼克形容,罹患「長新冠」的生活,「就像蒙著眼睛乘雲霄飛車。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感覺到事情何時發生變化。」他說有時疼痛異常,只能蜷縮在床上禱告,有時候精力還不錯,可以達到約六成的正常運作,「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可預測、令人衰弱,想要全職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也說,簡單的「腦霧」(brain fog)一詞,可能代表著一個41歲的成年人經常發現自己想不起來很基本的事物,例如熟悉的名字、日期和事件;閱讀一個句子到一半時就思緒中斷,無法重拾;無法處理別人剛才告知的內容;經常需要重新閱讀整個段落,因為乍看之下無法理解;腦海中思緒飛轉,很難加以組織;有生以來第一次出現拖延習性;脾氣暴躁,焦慮,以及非常喜怒無常。

他在去年7月終於坦然接受,自己已無法處理全職工作和「長新冠」,無法繼續在視訊會議上裝出勇敢的樣子,慢性疼痛已經變得難以掩飾。他利用公司提供的 COVID-19休假和美國《家庭和醫療休假法》(FMLA)申請休假,進入紐約市皇后區牙買加醫院的長新冠照顧計劃。周圍都是相信他且願意提供幫助的醫生,有的甚至也是長新冠患者,這讓他對自己的病情開始有了一線希望。

事隔一個月後,他又前往英國倫敦見了兩名長新冠專家,嘗試新藥物,並學習有效因應長新冠的策略。在義大利停留期間,他也還發現瑜伽和冥想對他有所幫助,讓他感覺身體更強壯,不那麼疲勞,而且很平靜。

他說為了符合《家庭和醫療休假法》的休假資格,他必須每14天提交一份新的醫生證明,但發現自己很難協調所有必要的文件並按時完成。他還研究了短期身心障礙補助,因為拜登總統宣布根據《美國身心障礙者法》,長新冠現在可以被視為一種身心障礙疾病,但他很快發現要申請和實際獲得批准失能保險非常困難,最終放棄。他說知道最終很可能會被拒絕,而自己已不想再面對更多失望。

何尼克最後說,他現在做的就是「等待和忍受」並迫切地攀住一線希望,希望研究能可以很快迎頭趕上,協助當前醫療科學的邊緣人,所有「長新冠」患者。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6/170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