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國健美皇后之死

1

一代健美皇后的悲喜人生。

2001年9月22日0點9分,在耗盡了最後一絲氣力後,41歲的馬華永遠地闔上了那雙明亮的眼睛,帶著她對這個世界無限的眷戀。

她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許在她的潛意識裡,一定能夠戰勝病魔,重新回到自己熱愛的舞台,繼續綻放美麗的光彩。

但她心底的祝禱沒有成功,最後的期許也沒有實現。

第二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雨,涼意侵骨,一夜入秋。

9月28日,在八寶山最大的第一告別室,上百個花圈肅然而立,3000多名親友、教練、學員、體育界演藝界人士以及從各地趕來的陌生人為馬華送行,悼念隊伍長達幾十米。

在低回的哀樂聲中,很多人慟哭失聲。

在會場正中,擺放著馬華生前最喜歡的一幅照片,照片上的她穿著黑色健身衣,手持啞鈴,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神采奕奕的樣子仿佛讓人感覺她從未遠去……

「總以為太陽掛得很高,落下去卻真的很快,從高掛到墜落,只要五分鐘。」

這似乎也是一種人生的隱喻:戀戀紅塵間,忽成遠行客。

一位曾在馬華住院期間見過她的朋友說:

「在她生命的最後歲月,她的心中一直澎湃著重登舞台的願望,如果她能活到100歲,肯定還在跳,並帶動大家跟她一起跳。」

但實際上,從馬華入院那天起,她就再也沒有出院,她對於期頤之年的暢想擱淺於那個春寒料峭的二月。

自馬華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到離世,只有半年多的時間,這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畢竟,作為「中國健美第一人」,馬華曾經活力四射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而她在當時引領的中國健身潮流可謂開一代風氣之先。

馬華從童年起,就跟隨作為軍人的父親進行體能訓練了。

她的父親馬小先是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戰士,後曾任職於軍事學院外訓系,退休後獲正軍級中將軍銜。

馬華的出生,是送給當時已經41歲的父親的一份「中年禮物」,但優越的家境並沒有培養出一位強生慣養的「大小姐」。

●馬華一家

馬華從小就能吃苦,每日天不亮就進行的晨跑,是她挑戰自己的過程,而自律的精神也在多年的堅持中悄然形成。

正因如此,馬華的身體素質一向過硬,極少去醫院。因為女兒出色的身體柔韌性,父親將她送進了北京十一中學的體操隊訓練。

體操隊素來管理嚴格,訓練強度大,當別的女孩子因為訓練艱苦而偷偷哭泣時,她經常扮演的是一個撫慰者的角色。

馬華也在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之中,日益錘鍊出了堅毅頑強的品格。

高中畢業後,馬華參軍入伍。

可是從部隊退役後的馬華並未遵從父親的意志,而是選擇了一條自己想走的道路。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健美運動從初級階段走向規範化發展的軌道,當中國正式成為國際健美聯合會的第128個會員國後,隨之誕生了中國最早一批的健美選手。

馬華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一個偶然的機會,馬華觀賞到了美國著名健身教練簡·方達的錄影帶,她驚喜地發現運動竟然可以如此簡單,不用任何器具的輔助,就能享受到酣暢淋漓的快樂。

於是,她想結合自身所長,設計出適合大眾的健身操,當教練教大家。一方面藉此自食其力,另一方面還能傳遞健康運動的理念。

不久,馬華和何倩倩、蘇冰組成了健美教練三人組,在北京開始了健美操教學。

她們的教學融合了國外先進的經驗,以及當初在體操隊中所學到的優雅舒展的動作,研究摸索出能夠完全適配亞洲人體質特點的健美體操訓練方法。

1987年5月,馬華和何倩倩、蘇冰參加了全國健美大賽,一舉奪得亞軍,聲名遠揚。

兩年後,馬華考取了國家級健美裁判員等級,受邀出席諸多健美賽事,並在每年的全國健美比賽中擔任裁判。

2

上個世紀進入九十年代後,中國老百姓在物質層面得到了充分滿足,對身體健康、生活品質也有了新的需求,中央電視台的「健美五分鐘」欄目也由此應運而生。

在甄選節目主持人時,央視經過多方面嚴格的考核,最終認定了綜合條件最佳的馬華。

但是節目播出幾期後,馬華並沒有收到預期的好評,反而遭到了很多非議與指責。

因為健美操本來就是一項集舞蹈、體操、健身、娛樂為一體的運動項目,需要特定的服裝,緊束身材,以使練習者動作優美利落,提高健身的效果。

這在如今的我們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裝扮,卻讓當時一些觀念尚為保守的觀眾無法接受,甚至馬華的姐姐哥哥與母親也認為不妥。

但父親卻力排眾議,鼓勵女兒,健美操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只要她喜歡,那就是最好的理由。

有了父親在關鍵時期的大力支持,馬華的所有顧慮都冰消瓦解,繼續在《健美五分鐘》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那些年,很多女性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一起跟著馬華做健美操:馬華流暢自如的肢體動作,配上韻律感極強的音樂,還有精心設計的口令,讓運動變得簡單易行,充滿愉悅。

當馬華將良好的局面打開後,健美操運動也由小眾群體推向了社會公眾,隨之掀起了一股健身的熱潮,而「天天跟我做,每天五分鐘」的廣告詞也因此風靡大江南北。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健美操,馬華還經常去當時的月壇健康城,教習愛好者,耐心細緻地解答大家提出的難題。

她一遍遍地告訴靦腆的女孩子們:不要怕動作不好看,不要不好意思,要挺直身板,跳起來。

正是因為馬華,才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接觸到了這項運動,讓全民健身的理念得到了普及。

有人曾說,馬華至少把中國的健身行業往前推動了20年。

1994年,馬華在北京創辦了屬於自己的俱樂部,因為擁有極佳的口碑,「馬華俱樂部」成為了北京城名氣最大的健身俱樂部,並發展為京城健美行業的一面旗幟。

隨後,馬華繼續擴展自己的事業版圖,在河南、河北、雲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開辦了10家健康俱樂部,使大眾健身活動日益得到推廣。

那時中國的很多女性都把馬華視作偶像,跟著她一起學習健美,馬華當時也被稱作中國的「健美皇后」。

1998年,馬華登上央視春晚,和范曉萱、解曉東一起表演了《健康歌》。

當精神抖擻的馬華喊著「1234,2234」走上舞台時,范曉萱用甜美的聲音招呼道:「健美教練也來了!我們加把勁兒啊。」

2000年,中國健美協會鑑於馬華對中國全民健身事業的傑出貢獻,授予她為「全國優秀健身指導員」的稱號。

但沒想到,短短的一年後,馬華卻永遠地離開了她熱愛的健身舞台。

3

2001年2月16日,處於高燒中的馬華再一次來為學員上課。

工作人員見她狀態不佳,就建議她讓別的教練代上。

馬華拒絕了:「學員們都知道今天我會帶操,如果我不上課,他們會很失望。」

說完,她做了一次深呼吸,重新打起精神,步履輕盈地走到台前,轉瞬之間,她又變得元氣滿滿,熱情洋溢。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她邊向學員示範著各種動作,邊進行言簡意賅的解說,同時伴隨著她鏗鏘有力的口令聲。

在音樂動感十足的伴奏下,馬華又帶領學員足足跳了兩個多小時。

沒人能料到,這是馬華人生中的最後一課。

兩天後,馬華參加了《減肥紀實追蹤》節目第一階段的最後一次錄製。

中央電視台《早安中國》製片人阮偉事後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唏噓不已:

「當時馬華正在發燒,她的腿上、身上已經顯現出青一塊紫一塊的白血病的徵兆,但我們並不知道她的病情。那天很冷,我們能看出來她很蔫。可是當她上到場上,她又成為我們所熟悉的馬華了。現在看來,當時她已經患病,可她仍舊竭力去完美地完成工作。」

隨後,馬華在家人的陪伴下去醫院做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白血病。

當著醫生和家人的面,她佯裝鎮定地接受了最後的診斷結論。

但在接下來長夜難眠的日子裡,她只能一個人去消化內心的驚濤駭浪。

她安慰大家不要過於擔心,她相信並期待現代先進的醫療技術可以幫助她渡過難關。

隨後,馬華開始接受化療,化療的副作用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痛楚:噁心嘔吐,難以進食,周身鑽心地疼痛,頭髮也開始大量脫落。

曾經光彩照人的她迅速地變得憔悴不堪。

馬華生前的主治醫生許教授談及當時她的表現時感慨萬端:

「患上她這種疾病的病人是很痛苦的,精神壓力更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記得有一次查房,她故意板著面孔對我說:『許大夫,我老不好,是不是你把好藥都藏起來了?』說完哈哈大笑。你要知道,我行醫數十年,從沒在血液科的病房聽到過如此爽朗的笑聲。」

她習慣了給別人帶去快樂,無論是在舞台上,還是家裡,哪怕在她生命中最後落腳的醫院,她也希望自己不要老是愁容滿面。

她把自己的情緒偽裝得很好,泰然自若得就像不久即將順利出院。

4

小姨是唯一見過馬華哭泣的人。馬華從小跟小姨一起長大,感情深厚。當小姨聽說外甥女患病後,特意從外地趕來看馬華,當她在病房見到已經瘦到面目全非的外甥女時,淚水頓時奪眶而出。

當馬華去世後,小姨回憶起外甥女當時遭受的巨大病痛折磨時泣不成聲。

「她的疼痛不是一般的疼痛,到了實在無法忍受的時候,她就拉著我哭:『小姨,你說這咋辦呀!我到底啥時候才能好,啥時候能走出醫院?』此時,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抱著華子,與她一起失聲痛哭。」

有時治療稍見成效,馬華就和小姨憧憬起痊癒之後要做的事情:

「小姨,你一輩子沒穿過好衣服,等我病好,一定帶你去買身好衣服。」

「小姨,大連可美了,將來我們一塊去大連玩,住上一陣子。」

一天,躺在病床上的馬華突然對小姨說:「咱倆一塊做健身操好不好?」

說完,她費力地移動著虛弱不堪的身體:「我要堅持鍛鍊,不然,老是躺在床上,肌肉會萎縮,等我好了,要花很大的力氣進行鍛鍊,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住院期間,適逢馬華參與拍攝的《減肥紀實追蹤》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她每天再難受,也會在播出的時段,艱難地撐著坐起。有時,她呆呆地看著屏幕里那個蹦蹦跳跳、健康明快的自己,仿佛已是前世之事。

那時的她仍對未來充滿了渴望:「我特別特別想工作,特別特別想離開這兒,我真想早一天出院,回到我的健身房,還有好多事等著我去做呢!」

她的丈夫郭明傑曾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去了一趟寺廟,為愛妻祈福。

但最終,馬華未能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她親手帶出的學員聽到馬華去世的消息,幾度淚落:

「人的一生中會碰到無數個老師,但馬老師是使我受益最大的一個,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

馬華出殯那天,學員們停課一天,去為她送行。

一直激勵大家追求「健康、美麗、自信」的馬華時值盛年,卻撒手人寰,這不僅讓所有人難以接受,更讓她的雙親無法承受。

此前,年事已高的父親被家人隱瞞了半年之久,因為思念女兒,老人堅決不肯做任何檢查,只等女兒回來。

但等來等去,他卻等來了女兒的葬禮。

5年後,不勝喪女之悲的父親也離開了人世。

5

馬華當年去世後,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頗為不解:一個一直打造自己的健康體魄,並致力於給千千萬萬中國人帶去健康理念的人,為何會英年早逝?

當迷霧尚未廓清時,不少人甚至因此放棄了跳健美操。

在眾說紛紜之下,兩個更切近答案的謎底漸漸浮出水面:

1.馬華起初感到身體不適時,就當成了普通感冒,並未引起高度重視,實在堅持不了了才去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白血病。

貽誤了早發現、早治療的最佳時機,之後又因為病情不穩定,沒有做成骨髓移植,這讓馬華失去了得以救治的唯一機會。

2.常年超負荷的工作量,導致了馬華免疫力的下降,因此高強度的健身並未增強馬華的體質,過猶不及的後果,便是當病魔來襲時,岌岌可危的身體屏障已不足以去進行抵禦和抗擊。

此外,也有健身房剛剛裝修完畢,甲醛污染而引起的疾病爆發一說。

時間的塵埃掩蓋不了記憶,命運的弔詭也並非孤本。2019年,著名書畫家、太極拳家、養生專家梅墨生去世,享年59歲。

梅墨生去世後,引發的巨大質疑和馬華離世時導致的爭議如出一轍:一生汲汲於養生,卻無法實現高壽的宏願,養生的意義何在?

這個世界的本質從來不是由非此即彼的二元論構成的,健身也好,養生也罷,都是為了達成更好的生命質量,但它不代表包治百病。癌症的發生,自有其複雜的機理和不可抗拒的誘因,絕非單靠鍛鍊即可規避;而長壽之道,也是多種因素合力促成的,亦非養生一勞永逸。

如果因為個別案例而去質疑健身和養生的重要性,那麼無異於因噎廢食,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皆源於認知的局限與偏見。

所以,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健身教練也可能會得癌症,養生專家也未必能益壽延年,就像情感大師也會情場失意,醫人者不能自醫。

生命的脆弱與世事的無常是針對芸芸之眾的,而不是某個特殊的群體;就像人類的困境往往都具有普遍性,而非厚此薄彼。

上天為我們設下的關卡和考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生老病死,愛恨悲歡,並無階層的區別,也無高下的分野。

在ICU被搶救的病人,他們共同的身份都是瀕危者;在微笑的面孔背後,他們可能都懷揣著一顆破碎的心。

「成年以後發現的世界真相之一,就是不存在完全快樂的成年人,大家都是看起來好好的,但是,內里要麼結著冰,要麼冒著煙,要麼有一百個孔洞,破布一樣在風裡抖。」

因此,在這個世上,那些疲憊不堪的肉身、千瘡百孔的靈魂、與隨時發生的崩塌、來不及道別的消失,以及猝然離開的生命一樣,都是透明的鏡像,映照著人間最真實的底色。

生死無狀,趑趄前行,無論是去看一次闌珊的煙火,或者等待一場春天的到來……文/薺麥青青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最華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9/170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