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畢業生首破千萬,李克強無奈創4個字?!擁數千億資產,廣州第一民企暴雷;

2022年A股閉關牛?抗中共報復 歐盟稱堅定支持立陶宛;總裁先跑?恆大總裁套現半億;陸大城市中心變老,年輕墮胎向郊區;年銷售額超千億,正榮地產斷崖下跌81%;茅台酒價遭腰斬連黃牛黨都拒收

2022年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預計將達1076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官媒為「靈活就業」開脫,網友不買帳。

有「廣州第一民企」之稱的雪松控股理財產品出現兌付危機,眾多投資者聚集雪松總部大樓要求兌付。

中國股市、債市賭性成癮、貓膩太多!財務危機前,恆大總裁夏海鈞套現5600萬。有分析認為,中國A股2022年將出現「閉關牛」,但終將是曇花一現。

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表示,堅定支持立陶宛,抗衡中共經貿報復。

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首度破千萬,「靈活就業」其實是無奈的選擇

2022年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預計將達1076萬人,是首次突破千萬大關,但也帶來嚴峻的就業問題。

中國官媒《光明日報》日前發表文章,指「靈活就業」是「多數年輕人的主動選擇」,無需過度擔憂,遭到眾多批評。不少人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景氣不佳就業難,「靈活就業」其實是無奈的選擇。

文章說,有人認為年輕人「靈活就業」,實則為「就業難」狀態下的無奈選擇。客觀地說,這種「先就業再擇業」的情況當然存在,但也不能以偏概全。也要看到,靈活就業也確是「多數年輕人的主動選擇」。

但在中國網路上,這篇文章卻打到了部分網友的痛處。最普遍的批評是,官媒似乎想要藉由這篇文章,將年輕人求職無門下的「靈活就業」合理化,是卸責的手法。

「靈活就業」反映最多的現實是失業率上升。而光明日報這篇文章提到的「靈活就業是主動選擇」,其實是迫於無奈下的主動選擇。在如今中國經濟景氣欠佳,民眾對經濟展望普遍保守甚至悲觀下,文章的「主動選擇」及「不用過度憂慮」等說詞,便引起了網友眾怒。

歐盟聲稱堅定支持立陶宛,抗衡中國經貿報復

立陶宛與台灣關係升溫遭到中國經貿報復,法國貿易部長里斯特13日表示,針對立陶宛與中國可能爆發的貿易戰,歐盟堅定支持會員國立陶宛。法國目前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

里斯特(Franck Riester)表示,在法國港市馬賽(Marseille)會商的各國經貿部長深感,緊鄰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是遭到北京當局逼迫的受害者,將儘速制訂方案,以賦予歐洲新的權力反擊。

雖然歐盟表示,正在尋求外交解決之道,不過里斯特指出,目前正順利推動一項提案,使歐洲具備所謂自行反脅迫的能力。

這個反制的利器可能包括,凍結取得公營事業合約,暫停對某些產品的健康和安全授權,或禁止獲得歐盟資助的研究項目。

里斯特表示,對中國和其他「不義」行為者採取更強硬策略,是歐盟貿易政策「典範轉移」的其中之一。長久以來,歐盟始終致力於自由貿易和開闢新市場。

貿易是歐洲經濟的重要環節,他說:「但不是不惜任何代價…不能以不公平競爭為代價,不能以犧牲我們的價值觀為代價。」

歐盟和北京的關係正處於低點,此前歐盟未能批准一項經長久磋商的投資協議,隨後歐盟又因關切中國少數民族維吾爾人的困境,而對中國實施制裁。

歐盟會員國的經貿部長會商立陶宛與中國經貿關係之前,里斯特說:「中國對於立陶宛的所作所為分明就是逼迫,中共當局藉由貿易與經濟當作武器,對我們政治施壓。」

坐擁數千億資產「廣州第一民企」暴雷!中國現民企資金鍊斷裂危機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2月10日,「廣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受到投資者質疑,其信託產品兌付可能逾期。

雪松控股官網介紹,公司創立於1997年,全球總部位於廣州,是廣州本土成長起來的世界500強企業,旗下擁有雪松國際信託和上市公司雪松發展(002485)、齊翔騰達(002408)。2021年,公司以2334億元營收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359位,連續4年上榜。

上海證券報報導稱,有投資者介紹,從2021年3月底開始,雪松控股旗下雪松信託的長青、長泰等多款產品陸續逾期,涉及全國近8000名投資者,金額近200億元。

另據經濟觀察網報導,位於廣州黃浦區的雪松控股總部,大樓前已經被大量圍欄圍起,大批警員駐守,眾多投資者聚集在雪松總部大樓前,尋求與雪松控股相關負責人進行談判,要求兌付,但未能進入大樓。

財新網最新報導,雪松控股分布在各地的理財產品銷售經理承擔巨大壓力,要求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張勁給出更多解釋。周三(2月9日)下午,雪松控股總部2樓會議室舉行了緊急會議,與會者包括張勁和所有高管。會議中一度出現銷售經理「圍堵」董事長的場面,期間保全和其他員工還發生了推搡。

目前,雪松集團部分股權已被凍結。

金融學者司令對自由亞洲表示,雪松控股集團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領頭羊,作為世界級大企業,年營收入超過了兩千億元,並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如此規模的民營企業在中國仍然出現兌付危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恆大集團的兌付危機。這種系統性金融風險正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蔓延。」

據司令判斷,公司內部資金協調能力出現了問題,此外,此次危機的真正癥結在於,中國地方金融監管當局及中國銀行扮演的角色非常匪夷所思。

根據《華盛頓郵報》公布的數據,2021年前11個月,約有437萬家中國中小企業倒閉,是同期開業的新企業數量的三倍多。

總裁先跑?恆大財務危機前,夏海鈞套現5600萬

中國地產商恆大的財務問題未解,此時卻傳出集團總裁夏海鈞於2022年中出售持有債券,套現約5600萬美元。出售時機是在恆大發布盈利預警前數周,時間敏感引起議論。

圖: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

根據香港證交所最新發布的公告顯示,夏海鈞在去年7月至8月間,分批出售所持的恆大債券,分別為面額2800萬美元,於2025年到期的8.75%優先票據、面額5000萬美元,於2023年到期11.5%優先票據,以及面額5000萬美元,於2022年到期11.5%優先票據。

夏海鈞拋售的債券面額達1.28億美元,然而由於這些債券的市場價值僅剩票面價值的3到5成不等,最終套現約5652.02萬美元。

除了債券外,報導提到,夏海鈞在去年8月間也出售了部分恆大物業與恆大汽車的股票。

這幾筆交易的時間發生在恆大發布盈利預警前數周,引發外界質疑夏海鈞在此之前處分手中債券、股票,並不單純。

報導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高級管理人員的投資動向,是資本市場的風向球,減持自家公司股票一定會受到市場的關注。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4/170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