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頸椎病」還是「頸椎的病」?

大夫,我的頸椎病可以不做手術嗎?

「周大夫,我不想手術」。

一位女患者來到我的門診,還未等我問她的病情,便紅著眼圈非常膽怯地說出了這句話。

她是一位中學老師,42歲,高三班主任。半年前頸部開始隱隱地疼,有點僵硬,轉頭的時候有時能聽見咔咔的響聲,一直靠貼膏藥勉強撐著,直到孩子們高考結束才去家附近醫院看病。

拍了片子,醫生說:「你這頸椎病可很厲害,脖子比你人老了不止十歲,長了這麼多骨刺,弄不好得手術了」。這才有了她進門含著眼淚說「不想手術」的那句話。

待我了解病情以後,繼續詢問她:

:那您有沒有感到手腳麻、沒勁兒、走路不穩當?

答:那倒沒有,日常除了脖子後面難受其他生活還是正常的。

接著我為這位女老師做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她的頸椎兩旁的肌肉非常緊張,但神經系統檢查、檢驗結果也是正常的。

這時我心裡就比較有把握了,在看完她的片子(圖1-2)以後,我跟她說:

第一,您不用手術;

第二,您也不是頸椎病。

聽完我的話,她睜大了眼睛,充滿了驚詫和懷疑的表情。

圖1-2頸椎正側位X光片顯示有骨質增生,頸椎生理曲度略有改變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從事的伏案工作越來越多,手機也似乎成為我們「最不能缺少」的物品之一。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頸椎給大眾帶來的困擾與日俱增。

在門診中,經常聽到前來就診的病人一見面就問:

「醫生,我的頸椎不好,您快給我看看我的頸椎病」。

但是,真的有那麼多的「頸椎病」麼?

我們各種頸部的不適症狀都是「頸椎病」麼?

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旨在倡導人們重視脊柱健康,提高脊柱疾病防治意識。作為一名脊柱外科醫生,我想在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和您聊聊「頸椎病」和「頸椎的病」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希望幫助大家能夠正確看待疾病,既不過度恐慌,也不過度忽視。

「頸椎病」還是「頸椎的病」?

「頸椎病」是醫學專有名詞,「頸椎的病」是大眾健康概念。從英文上來講,兩者完全不同,前者是「Cervical Spondylosis」,後者是「Disorders in cervical spine」,只不過由於我們中文的使用習慣,把「頸椎的病」裡面的「的」省略了,這就給我們對頸椎病的認識帶來了很大的誤解。

醫生所講的「頸椎病」的專業定義是什麼?

1992年在青島舉行的「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對頸椎病做了確切定義:

頸椎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累及其周圍重要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因此,專業上來說,「頸椎病」定義包含三個重要內容:

頸椎病的性質:頸椎病是退行性改變的疾病(老化);

頸椎病變的部位:頸椎椎間盤退變及繼發椎間關節退變;

退變影響其周圍重要組織,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

第一,頸椎病的基礎是老化,頸椎老化最先從椎間盤的退變開始,多種個人及環境因素會影響頸椎的老化過程;

第二,頸椎的老化和我們身體其他部分的老化一樣,是一個生理過程。這個過程中,會引起頸椎骨結構周圍的神經根、脊髓等重要結構的繼發改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在各種影像學報告上看到的「繼發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等描述;

第三,能夠戴上「頸椎病」這頂帽子最重要的是一系列的「老化」是否最終在患者身上顯現出典型的臨床表現,比如手、腳麻木,走路不穩等等。如果僅僅是影像學有異常,但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那麼「頸椎病」的診斷是不成立的。

不是「頸椎病」,可為何一照片子就會顯示有「骨質增生」,而且脖子總是不舒服?

答案是,您可能有「頸椎的病」

頸椎骨質增生是頸椎退行性改變的一種表現,在X光片上表現為局部骨質的密度增高、骨的邊緣出現新生骨(即骨贅,俗稱骨刺),並常伴有頸椎的不穩定。

頸椎部位X光片上若有密度增高或椎骨邊緣出現骨贅的表現,則提示頸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也就是說頸椎發生了退行性改變

這種退變是隨著人的發育、生長、成熟、衰老的同時逐漸產生的。從20歲左右開始,頸椎就將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伴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退行性改變的發展逐漸加快。

有些人由於職業(例如長時間伏案工作、低頭作業等)或生活習慣(例如高枕睡眠、半坐半臥在床上看書等)因素,頸椎長時間處於過度運動和負荷狀態帶來頸部各種不適都應該稱為「頸椎的病」

頸椎老化是人體生理老化的一部分,目前尚沒有停止或者逆轉的可能。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對周圍環境的適應是頸部各種不適症狀的主要來源,是「頸椎的病」,但未必是「頸椎病」。

「頸椎病」需要到正規醫院,經過專科醫生的詳細檢查,結合患者的症狀和各項檢查才能得到診斷。

所以,這位42歲的女老師實際上是「項背肌筋膜炎」,屬於「頸椎的病」。治療除了使用外用藥物、肌肉解痙藥、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等針對性緩解她的症狀外,還指導她做到「該歇得歇,該練得練」:

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伏案工作,一般40-60分鐘應站起活動10分鐘;

減少手機的使用頻率。看手機時候,儘量抬高手機屏幕,減少低頭角度,這樣頸椎就不會太累了;

以正確的方式鍛鍊頸項肌肉,如蛙泳、放風箏、「小燕飛」等鍛鍊,增強頸項部肌肉力量。

2周以後,這位女老師非常高興地回來複診,她表示,經過上述治療和改變生活方式,症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同時,由於分清了「頸椎病」和「頸椎的病」,心理壓力也沒有了,人感覺也輕鬆了許多。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骨科大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30/175522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