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今年坎城電影節:中國展台無一人 韓國高歌猛進

這種「低調」就體現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影展上——華語影展空無一人,媒體記者約湯唯劇組專訪時被各種理由回絕。而韓國那邊的出席陣容像是包場了坎城影展一樣,今年的韓國人尤其多!

2018年作為華語電影分水嶺的一年,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背景,那就是電影行業的審查更加嚴格。緊接著次年柏林電影節,張藝謀的《一秒鐘》在「最後一分鐘」因「技術原因」被通知撤出競賽,組織方不得不臨時換上老謀子早期作品《英雄》來填補空缺。「技術原因」成為常態,時常伴隨禁播出現,成為電影遭到審查而不得放映的一種「說法」。隨後一系列的收緊,奧斯卡金像獎被禁止轉播,中國電影人在海外電影節被限制活動,國外電影市場與中國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難以維持。到如今,也看不到中國女性爭先恐後走紅毯的場面了。

在今年參與到坎城電影節全程中,來自中國的記者遇到至少三次被旁邊的外國媒體人詢問是否來自中國,那邊是什麼情況,是否還在封城,是否可以入境等等……這些老外都或多或少擁有在中國交流訪問的經驗,有去過北京上海的電影節,有的參與過平遙電影展認識賈樟柯導演。他們都對最近長時間無法參與電影交流活動感到遺憾。

中國電影的「退出」,倒是給了韓國電影無限豐收的機會。2022年的韓國電影,似乎真正實現了各地「彩旗飄飄」的盛況。5月28日晚上結果公布,CJ娛樂所代表的韓國電影大獲全勝,兩部選入主競賽的作品均拿到了獎項,《分手的決心》為朴贊郁贏得了最佳導演,宋康昊憑藉《掮客》拿到了最佳男主,那時的坎城現場掀起一輪又一輪韓國記者的歡呼和掌聲。反之我們,一人沒去。

說句實在話,韓國電影與坎城的接觸基本比中國要晚20年。韓影首次進入坎城參展是1984年李鬥鏞導演的《紡車》。在千禧年年,韓國電影首次入圍到坎城的主競賽中,作品是林權澤導演的《春香傳》。雖未得獎,但兩年之後林權澤就再次入圍,憑藉《醉畫仙》拿下了最佳導演,贏得了韓國的第一座坎城獎盃。朴贊郁、洪尚秀、奉俊昊、林常樹、李滄東、金基德一個接一個入駐坎城。不僅作品越來越豐富,獎項也是越拿越多。朴贊郁的《老男孩》拿下了評審團大獎(僅次於金棕櫚的重要獎項),後又憑藉《蝙蝠》拿到評審團獎,全度妍憑藉李滄東的《密陽》拿到最佳女主角,李滄東又因《詩》拿下最佳劇本獎。之後的幾年裡洪尚秀的《在另一個國度》、《那之後》,林常樹的《金錢之味》,朴贊郁的《小姐》,奉俊昊的《玉子》讓韓國電影在坎城影展影響越來越大。

2018年,韓國電影迎來的一次巨大爆發。這一年是近年來坎城歷史上俗稱的「大年」,數得出手的優秀作品異常之多。無論是保羅·帕夫利科夫斯基的《冷戰》、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的《盛夏》,讓-呂克·戈達爾的《影像之書》,還是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或是後來掀起一陣熱映高潮的中東女導演《何以為家》等等,入圍的大導演滿到主競賽放不進只能排到平行單元。就在如此激烈的一年,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殺出重圍,獲得近20年歷史上《銀幕》國際場刊的最高分3.8分(4為滿分),成為了熱門的金棕櫚人選。可惜的是,這部公認的傑作卻最終不幸敗給了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還出現了場刊最高分最終顆粒無收的慘狀。這讓眾多的影迷甚至資深的電影人對此感到憤懣不平。

無獨有偶,2019年,另一部韓國電影《寄生蟲》如同復仇般的襲回坎城,一舉成為當年毫無爭議的金棕櫚獎得主。這當然是因為作品本身的品質,但也被流傳為對《燃燒》及背後韓國電影的一次補償。拿到了金棕櫚之後,這部影片在法國上映了近三個月之久,成為歷年來商業表現最成功的金棕櫚得獎作品。3年過去了,我們可能早就對這部電影的成績如數家珍,但《寄生蟲》在當年絕對是以黑馬姿態殺出,這是毋庸置疑的。

儘管導演奉俊昊彼時已經是在國際上相當有影響力的導演,但這部電影的關注度起初無法和昆汀的《好萊塢往事》相提並論。而福茂公司似乎故意將這兩部電影安排在了同一天。下午先放映的是一票難求的《好萊塢往事》,不少人從前兩天就開始舉牌求票,開場前在場外還有人身著盛裝碰運氣。那一場放映的隊伍排了幾十米長,有人幾乎等待五個小時才排進去。很多記者排隊排到身心疲憊最後也未能入場,只能等待晚上放映的《寄生蟲》。結果沒想到,這個韓國電影的成功遠超《好萊塢往事》和所有人的預期。整場放映大笑、鼓掌、尖叫,嚴肅的媒體現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動。而現在,兩部影片的聲量顯然有了不同的境遇。

正是《寄生蟲》的成功,讓本在背後操盤的公司CJ娛樂突然強勢進入公眾的視線。CJ女總裁李美京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站在主創前面發言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其公司真正地打通了和國際市場的渠道,讓韓國片的流通變得更加容易。也因為此,財大氣粗的CJ才能一次塞了兩部片進入主競賽單元。不得不說,一個成功的男導演背後,一定有一個更為成功的女性才對。

也有種說法是,湯唯的長相十分符合日韓人民的鐘愛,湯唯在日韓那邊的知名度比國內的任何一個頂流女明星都要高,所以她能入韓國大導朴贊郁的青睞也不足為奇了。湯唯主演的《分手的決心》的巨幅海報在韓國主流商場幾乎無處不在,也遍布坎城整個城市。我看網上說,放映開場前的歡呼聲讓人不得不承認現在日韓電影在歐美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根據知名雜誌《銀幕》的調研來看,自2018年《燃燒》的3.8最高分開始,日韓電影已經是連續四年位列評分第一位了:2019年《寄生蟲》拿到3.5分,2020年空缺,2021年濱口龍介的《駕駛我的車》同樣3.5分;今年雖是「小年」,但《分手的決心》也拿到了3.2分。除了這兩部主競賽單元的作品,還有因《魷魚遊戲》翻紅的韓國影帝李政宰,這次還帶著自己的導演處女作《狩獵》進入了坎城的午夜展映單元,看得出全組臉上自信滿滿的神情。另一部韓國元素的影片則是一種關注單元的《回到首爾》,柬埔寨裔導演周戴維講述被法國父母收養的韓裔女孩回到首爾尋親的故事。

火熱的坎城紅毯和《分手的決心》電影評論就已經得見韓國電影的成功。但如果再關注到市場方面,影響力更是直觀。今年的韓國市場展台大到幾近包場,傳言CJ娛樂浩浩蕩蕩帶來100名員工,《分手的決心》目前為止已經和192個國家與地區達成了版權交易,直逼《寄生蟲》當年的205個。與此同時,坎城海灘邊的電影國際村里「中國館」不復存在,只有電影宮負一層的市場區域角落裡有一塊不大的展台,「中國電影聯合展台」由24家中國公司共同擁有,但無法出席只能留下聯絡方式。可以說,今日的中國電影根本無法與日韓市場相比較,甚至幾乎已經要被印度市場所取代。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機械發條的萌公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7/1758819.html